知青往事|我到海南务农十三年

Original 黄意豪 粤海知青网


  我叫黄意豪,于1966年在广州第十五中学高中毕业。①1968年11月我们市十五中近200名毕业生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的号召,到海南岛国营南俸农场务农。我们年龄相差很大,最小的是1966年读初一的余文骅等人,我最大是22岁。

  11月8日,我们乘坐“红卫号”船离开广州,9日到达海口,10日乘大卡车到达南俸农场。我们是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受到农场职工的热烈欢迎,他们称我们是毛主席派来的知青。

知青往事|我到海南务农十三年

  当天我们便分到农场最偏远的五个队。我和17位知青被分到离场部30多里远的红卫队,住的是刚刚为我们建的茅草房,用泥做的墙还是湿漉漉的。没有床,只好用木头在茅草房里打桩,然后在桩上钉上木板,做成架,最后在架上铺上木板,便成了大通铺“床”。我们10位女知青同睡一张“床”。木头、木块和木板全是用刚刚砍下的树做成,全是湿漉漉的,我们就在那样的床上睡觉。加上那里是深山老林,终年少见阳光,整天大雾弥漫,衣服很难晒干,我们经常穿着湿衣服。所以知青们都患有严重的风湿关节炎。队里没有电,我们每人发了一盏小煤油灯。刚到队里,领导组织我们学习了一个星期,学习毛主席著作及劳动生产知识,以后便开始劳动。我们的任务是开荒,在原始森林里把大树砍下来,晒干后烧掉,然后挖穴种橡胶。

  到1969年初,先后有海口、汕头和潮州等地知青来到我们红卫队。队里由原来50人猛增到120人。我们队离圩镇30多里山路,买东西很不方便,加上我们每月只有22元,生活很艰苦。我们经常用盐水下饭,一个月才吃一次肉。虽然生活艰苦,但大家的干劲很大,我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心为祖国种橡胶。我们每天早上6时上山劳动,中午在山上吃饭,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那时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好利用晚上时间,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或是唱革命歌曲,让生活变得有色彩。

  台风经常在海南岛登陆。最严重的是1973年13号台风。记得那天半夜,我们突然被震耳欲聋的风声惊醒。睁眼一看,房顶已被发怒的狂风吹走,我们赶快冲出房间,片刻整座茅草房便被台风吹倒,真是危险极了。当时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数十名还穿着睡衣的知青抱在一起大哭。第二天知青庄卫谦突然发高烧41.8℃,昏迷不醒,队里又没有医生。男知青们冒着倾盆大雨,用自制的担架,步行30多里山路,千辛万苦把他抬到农场医院抢救,才免于一死。

知青往事|我到海南务农十三年

  13号台风给农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要重建家园。特别惨的是仓库倒塌了,大米全浸在泥水里,发霉变黑。由于没有粮票和钱买大米,为了生存,我们只好连续三个月吃发霉变黑的大米。

  我们队里蛇很多,经常钻进我们的被窝或爬到蚊帐顶、房顶。所以每天晚上,我们都要用手电筒认真检查房间,特别检查床底、床、草席底和蚊帐顶。有一天晚上我发现床上有一条40多斤重的大蟒蛇,我们知青数十人,齐心合力把蟒蛇打死,蛇成了我们的美餐。尽管我们处处小心,还是经常被蛇咬伤。有一天中午,有一个海口知青还没有回来,我们赶快到他劳动的林段橡胶园找他,找到他时发现他已经被毒蛇咬死了。

知青往事|我到海南务农十三年

  我们所在的国营南俸农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接受从北京、广州、海口、汕头、潮州等地的知青近2000人,比农场原职工还多。我们在那里为祖国的橡胶事业献出了青春,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从1971年开始,知青陆续返城,一直到1983年,除一名北京知青和一名广州知青外,其余知青都返回了原来的城市。

  我本人在农场生活了13年,其中当了7年橡胶工人,当了6年农场中学教师。1981年11月才调回广州工作。

  注释:

  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原市十五中合并到省华侨中学,市十五中原校址变为扩建的农讲所,后来又建为广州图书馆。

 原载广州文史第七十四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知青   海南岛   文化大革命   潮州   海口   汕头   上山下乡   茅草   卫队   海南   橡胶   广州   木板   美文   农场   台风   大米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