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美文|铁兵英烈精神是激励我不竭的战斗动力

原创:王立武

铁兵美文|铁兵英烈精神是激励我不竭的战斗动力

1967年深秋,在我还是一个农村毛头孩子放牛娃的时候,我们公社长沟大队(安徽省当涂县新桥公社)出了一名英雄烈士,他就是英雄的铁道兵战士汤可金,他牺牲在援越抗美的战场。


县里在我们公社组织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连续三晚上播映越南战争电影。那个时候,我一边上小学,一边在生产队放牛,以挣工分养活自己。那几天,每天放学后放完牛,顾不上吃晚饭,就跑到4公里外的长沟大队去看电影,尽管夜间回来走夜路很害怕,但我也坚持每天去,那个时候,我虽然还小,但已经有了英雄情结,英雄的铁道兵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心中。


17岁初中毕业,因家中条件所限,没能继续读高中,回到生产队务农。南方农村的劳动每天泥里水里,插秧收稻,异常辛苦。那个年代,年轻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出门当兵这一条路,如果能在部队积极进步,提个干部,就能彻底改变人生。提不了干部,如果能加入党组织,即使退伍回来,混得好的也能当个大队干部。因为我有严重晕车的毛病,坐几公里的公交车就呕吐不止,所以我对出远门有一种恐惧感,一直没有考虑过当兵这件事,这一拖,很快就到了当兵入伍的最后一个年龄。


1976年,我20岁了,如果再不当兵,就再也没有指望离开农村,就要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了。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光顾到你身上。这年的初冬,正在忙碌收割晚稻的我得到一信息:今年征的兵是铁道兵。我一听,感觉浑身来劲,马上向父母要求:”我要去当兵”。


“你不是晕车,不想出远门吗?”妈妈说。


“当的是铁道兵,我不怕”。


“铁道兵是修铁路的,天天扛洋镐,抬枕木,很累的,你行吗”?爸爸说。我家就在铁道边上,对铁路的情况是很熟悉的。


“不会比农村干活更累,我受得了。”


爸爸妈妈都是老党员,早就想让我出去闯一闯,只是我不愿意出远门而没有勉强我,这一次见我态度坚决,在家中非常需要我这个主要劳动力的情况下,仍然支持我。爸爸妈妈第二天就去找了公社领导,表明支持我当兵的态度。


如愿以偿,我穿上了绿军装。爸爸妈妈对我说:“到了部队,要好好干,家中有我们,你不用担心。”


一路晕车,吐得天昏地暗,坚持两天一夜,来到北京怀柔新兵连。


入伍后的第一次上课,我从连长丁德生的口中得知:我不仅是当上了铁道兵,而且我的部队就是英烈汤可金生前的老部队——铁道兵第十三师。丁连长是汤可金的战友,一起参加的援越抗美战斗。下课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默默地要求自己:命运让我来到了英雄的部队,一定要好好干,一定要对得起英烈。我把要用英烈精神鼓舞自己完成好新兵训练的决心写一篇稿子交给连队,连长让登在黑板报上,还让我在大年三十的全连大会上发言。新兵训练4个月,结束考核时,5门课我拿了4 门优秀,是全连唯一的。丁连长在给我报了连嘉奖的同时,还经常口头表扬:“这个兵不错”。


虽然我只有初中文化,但可能是喜欢看书的缘故,语文基础还可以,写几句话能读得通,经常在连队的黑板报上写个豆腐块,因而被连队推荐到团里,参加十三师在密云举办的新闻报道培训班,主讲人是师宣传科干事万广水、乔梁、王希桥等老师。是他们,把我们这一批门外汉带进了报道工作的大门,走上了崎岖而又充满激情的报道工作的道路。在报道工作中做出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因此我一直记得万广水老师当时对我们全班40多人说的一句话:“就像蜉小鸡一样,看看你们这一窝蛋能出多少只小鸡”。

铁兵美文|铁兵英烈精神是激励我不竭的战斗动力

因为我写的一篇反映我们63团修理连改灶节煤的习作被《铁道兵》报发表,从培训班回来不久,我就被调到团政治处宣传股驻勤,专门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岗位是有了,但要在《铁道兵》报发表稿件并不容易,那个时候,报社大门朝哪个方向开我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认识报社编辑,全靠稿件质量。报社的刊稿率是3%左右,也就是说,100篇稿子里,只有3篇会被选用。我写了稿子,要经过报道对象本人、报道对象的上级领导、我的主管领导审查“三见面”签字后,盖上政治处的公章才能投入信箱,后面就看“运气”了。


从刊登出来的稿子来看,报道工作没什么,不就是个“豆腐块”、“三句半”吗,但要写好着实不容易,何况我是个初中生,麻袋上绣花,底子差呀。


从踏上铁道兵部队大门的那天起,我一直以铁道兵英烈的精神激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床头边,桌子上堆满了我要学习的业务书籍,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通宵之夜,也不知道摘抄了多少本名句名段,每个星期不完成3篇稿子的任务不过周末,抄写稿子必须严谨工整,不能有错别字,一笔一画不能出格子。


在英烈精神的鼓舞激励下,在团里新闻干事季炳章老师的帮助下,我每天踩踏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奔波在铁路建设工地,除了采访写稿还是采访写稿,慢慢地有了一点悟性,刊稿率也慢慢多起来,最多的时候达到70%多,偶尔还会有同一张报纸的四个版面都有我稿子的情况,还在解放军报发表了稿件,部队给我记了三等功,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耿武贤专门采访我,写了一篇《走向成功之路》发表在《铁道兵通讯》上。1981年,在组织关怀下,已经超过提干年龄,并在“不再直接从战士中提拔干部”的大环境下,我被破格提干,成为一名专职宣传干部,从团里到师里,再到工程局、集团公司,直至退休,我从没离开过报道和宣传工作岗位,主要原因就是我热爱报道和宣传工作,我要用我的笔,全身心地去讴歌伟大的“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铁道兵精神,用我的笔全身心地去宣传铁道兵的传人——今天的中国铁建几十万员工为祖国经济建设“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的奉献精神。


能在汤可金烈士生前所在的老部队当兵,能在铁道兵精神、铁道兵文化的熏陶和激励下从事我热爱的工作,这是我这辈子的最大幸运,更是我终身的荣耀,今天,手捧《铁血雄师》,让我激动不已,仿佛看到了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殊死战场,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沐雨栉风、艰难困苦的峥嵘岁月,仿佛看到了汤可金烈士回眸一瞥的英雄壮举!非常感谢欧阳书记、黄德煜老政委,以及陈登辉、钟佩君、秦厚全、孙家复等老首长、老领导、老铁兵,为我们提供了内涵极为深刻、内容极为精彩、编撰极为精致的精神食粮,为每一个老铁道兵战士不忘初心、永葆青春提供了不竭动力!

铁兵美文|铁兵英烈精神是激励我不竭的战斗动力

作者简介:王立武,1976年入伍,原铁道兵13师63团战士、排长、政治处干事,师宣传科干事。兵改工后历任中铁十六局集团公司新闻科长、记者站站长、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2017年退休。

铁兵美文|铁兵英烈精神是激励我不竭的战斗动力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责任编辑:梦醒

校对:心系远山 编发:铁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英烈   广水   沐雨栉风   美文   铁道兵   宣传科   政治处   精神   团里   连队   干事   稿子   部队   干部   英雄   动力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