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子规啼春 知青情缘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端午节与中秋节

沪生毛哥/文


黎明见鬼火

黄山是动物栖息与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我在黄山茶林场的4年多时间里,经常在山间的路边看到一些动物,如山里的石鸡(青蛙科的)、野鸡、蛇、松鼠、黄山短尾猴等动物。最珍稀的要数在聶家山遇见的四不像。这要从197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说起……

每年的端午节,食堂照例要准备包粽子,在包粽子之前要准备粽叶。1974年端午节的前一天,那天是轮到我做早班,天气较热,早上4点多,天还没有亮,我从寝室里出来,走到篮球场附近,看到好像有人拿着一个很暗的手电筒。心想谁这么早就起来了,就走过去打招呼,等我走近一看,这哪是手电筒?而是在随风飘动很微弱的磷火,俗称鬼火,等我再靠近时,这磷火已燃烧殆尽了。

听我们连队的老职工讲:“太平天国时,这里战死了好多人。” 附近据说有一个万人坑,经常会挖到头颅骨与其他的尸骨。我知道人骨里含有磷元素,人死后尸体腐败了,会产生磷火,天气一热,这磷火就会从这死人堆里出来的,磷化氢燃点很低,非常容易自燃,有时人走过,磷火还会随着人走产生的微气流,跟在人的身后。虽然明白此道理,但心里还是有点吓丝丝的。加快步子走向食堂,到了食堂把灯一开,灶堂里添柴一烧,等亮堂起来了,胆子也就大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上山采粽叶

吃过早饭,许鑫生、王仁甫、陆鹰、我,咱们四人一起去聶家山采粽叶。从连队生活区出发,走到石门水库大约20多分钟,再从石门水库的桥坝爬上去,是一段崎岖的小路,水库桥坝的左面是聶家山,右面是毛塔生产队。我们在崎岖的小路走了十几分钟,来到聶家山这边的山路,在这里能清楚地远眺黄山天都峰巍峨的雄姿,脚下是石门水库微波涟漪的湖面,以及蜿蜒而来的麻川河湍流,两岸的山峰倒映在湖面上,呈现出一幅天然的山水画,美景就在眼前。

聶家山半山腰的山坳里是聶家山的生产队,再往上就是黄山茶林场的八连。我们采粽叶的地方,是从聶家山生产队到八连一条崎岖山路的边上,大约要走40分钟左右。在快到采摘粽叶的地方,我往上爬时,脚踩在松软的土层上,突然从上面冲下来一样东西,啊!是蛇?吓得我大跳起来,赶紧跑开,回头仔细一看,是一根枯木树枝。人家是“杯弓蛇影”,我是“枯枝蛇影”,虚惊一场。

到了采摘粽叶的地方,是山路边上的一种竹叶,这种竹子叶大,竹竿细小,竹叶有一股竹子的清香味,是一种优质粽叶。山路边很多,竹叶也很大,大的竹叶一张就能包半斤糯米。没过多久我们已采摘了很多粽叶,足够食堂包粽子用的了,可以满载而归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八连水电站

在原地休息了一会,抬起头来望上看,上面就是黄山茶林场最高的连队八连,心里很是感叹。

八连在海拨800米以上的高山上,那里适合种高品质的云雾茶,不适合种蔬菜,为此吃的用的全靠八连农友们像蚂蚁搬家一样,肩挑背扛从山下运到山上,据说八连还有人为了多吃一份茄子大打出手。刚建连队时还没有通电,晚上只能用煤油灯照明,生活条件很艰苦。

但是八连的农友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发扬了大无畏的精神!具备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

为了解决山上的用电问题,八连农友自己动手建造水力发电站,发电机的主机有500多斤重,那时八连还没有通公路,从七队经聶家山生产队到八连全是羊肠小道,最窄的地方只能一个人通过。这可难不倒八连农友,发电机的主机全靠人力,肩膀扛,用绳拉,后面人抬,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山上移动,硬是把这庞然大物安全地搬到了八连的目的地。

那时,茶林场动员全场农友支援八连建造水力发电站。除了老、弱、病、残的,几乎全场出动了,大家有的背水泥,有的背黄沙。我也背过一次黄沙,是用二只裤脚管装黄沙,当沙袋。 开始二只裤脚管把黄沙装满满的,爬山没过多久已大汗淋漓,倒掉一点继续再爬,越背越重,实在吃不消了,再倒掉一点,等爬到八连目的地,二只裤脚管里的黄沙只剩下一半了。但心里在想,我也为八连知青自己动手建造水力发电站出力了。

黄山茶林场八连知青自力更生,建造水力发电站的事迹,后来被拍成电影,留下了特殊年代知青生涯的一份记录。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遇见四不像

背起粽叶回连队,我与陆鹰走在前面,许鑫生与王仁甫走在后面。走到毛塔生产队对面半山腰的地方(是聶家山的一边),只听到从灌木林中传来一阵嗖嗖嗖的声音,一头像牛一样的大家伙,从山下往上爬。我还当是老乡在放牛,就站在一边想让牛先走过去,等到这畜牲走到我的跟前大约一米远的地方,手一伸就能抓到它的时候。我一看这牛怎有山羊胡子的,一想不对!正巧那几天在放马季的相声“勒非克”(“朋友”),里面有野牛的场景,野牛是要顶撞人的。

此刻这畜牲也看到咱俩了,人畜都惊呆了,空气仿佛凝固了几秒钟,我马上转身,一边转身一边喊有野牛,一边朝野牛的反方向奔逃。陆鹰就在我的身后,看到畜牲的后半部,也脱口而出,是野马,咱俩几乎是同时一起喊的,我说野牛,陆鹰说野马,两人一起奔逃。等我们回头看时,这非牛非马的畜牲呆了几秒,也转身向山下连滚带跑逃走了。

我俩惊魂未定,碰到从后面走来的许鑫生与王仁甫,把我们刚才看到非牛非马畜牲的事说了一遍。姜还是老的辣,他们一听我们的叙说,马上说这是黄山的四不像,是黄山特有的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不会伤人的。八连农友还在聶家山附近,猎到过一头四不像。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粽子蘸蜂蜜

从聶家山下来,回到石门水库,见到“四不像”的兴奋劲儿,被肚子咕咕叫的声音取代了。已过了午餐的时间,肚子早饿了,许鑫生奔到石门水库小卖部,买了一盒藕粉,用小卖部热水瓶里的热水冲藕粉,想不到热水瓶里的水是温水,不是开水。结果冲出来的藕粉不是透明晶莹带一点灰褐色的,而是像石灰颜色一样,没有一点藕粉的香味,吃上去有一股“生性气”的味道,但我们还是狼吞虎咽一扫而光。要问世上什么东西最好吃?“饥”最好吃。

回到食堂马上清洗粽叶,晚上加班包粽子,那时供应副食品,猪肉、糖等等都是根据职工人数限量供应的,平时都不够吃。所以鲜肉粽,豆沙粽都包不成了。只能包赤豆粽、白米粽、碱水粽。包好粽子后。连夜用大火煮,小火焖,把所有粽子煮熟烧透。等到第二天一早,粽子的香味已飘满了食堂餐厅,农友们可以吃到香喷喷的粽子了,可是从上海带来的白糖,大多数农友早已吃完了。

我记得每次从上海探亲回黄山,必带10斤白糖,10斤卷子面,但一个月不到,这10斤白糖,10斤卷子面已吃完了,三顿饭还是照常吃的。因为是过集体生活,要吃同寝室的人一起吃,所以带的多,吃的也多。但是到了吃粽子的时候,白糖没有了,农友们就到山里的老乡那里买蜂蜜,1块钱1斤蜂蜜,用蜂蜜来蘸赤豆粽、白米粽、碱水粽,又香,又甜,又糯,味道不要太好啊?真的是打耳光也不会放手,那时是物质贫乏的时期,能吃到粽子算是幸事。用北方话说,吃嘛嘛香,还是一个“饥”字。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中秋佳节

每年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都会想起当年在黄山脚下,过八月十五中秋佳节的景象。

节前连队小卖部,配给供应上海月饼,每人4只(2只广式,2只苏式),当然不是杏花楼、新雅、采芝斋的月饼,是上海市面上普通的月饼。在异乡能吃到上海家乡的月饼,也心满意足啦,拿到手后,我20分钟就提前把中秋佳节配给的月饼消灭了。吃完上海月饼,就会去买皖南当地产的月饼,叫丰收饼,馅是红糖做的,放到今天送给我吃,我也不会去吃。

到了中秋节这一天,连队是要杀猪的,食堂要准备许多平时吃不到的菜肴,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晚餐,保留菜肴有芋艿、毛豆、鸭子。在农村辛苦一年,到了八月十五中秋,是农民伯伯家中最富余的时候,该收的农作物大部份已进仓了,为此中秋佳节也是中国人民的大节日。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人造月亮

一年中除了过春节,中秋节算是一个大节日了,秋高气爽,文人墨客都有观花赏月的习惯,中秋节的月亮,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最大、最圆、最亮的一天。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天气不好,月亮给云层挡住了,每年一次,最大、最圆、最亮的月亮没有看到。室友振德兄把一只月饼吊在门框上,当成月亮,一边看人造月亮,一边吃菜喝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可惜振德兄已作古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酒后吐真言

中秋节的晚餐,是农友们期盼的,因平时都是青菜萝卜为主,难得可以敞开肚皮吃的。丰盛的晚餐,地瓜烧酒是少不了的,酒足饭饱之后,“鬼哭狼嚎”出现了。都是喝醉酒闹的,有痛哭流涕的,有傻笑的,有唱革命样板戏的,有喊爹叫娘的,酒后露真情。每逢佳节倍思亲!谁不想自己的亲人?谁不想回上海?那年头叫“十年浩劫”也好,叫“艰辛探索”也罢,总之老百姓是面黄肌瘦的,是经常饿肚皮的。

那时大吃大喝是资产阶级思想严重,游山玩水是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谈恋爱是资产阶级思想严重,如有情人“轧姘头”弄得不好是要送劳动教养的,这些都是要斗私批修的。谁没有私心?修又在哪里?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盼望着能调回上海

每年过了农历中秋节,就到了相对农闲的时候了,离年底也不远了,没轮到上调年份的知青,在准备年货(花生、芝麻之类的)。

记得有一位70届农友,也是过了中秋节,去买了15斤花生,说是带回家孝敬老娘的。结果当晚嘴馋,一边从袋子里倒出一些花生,一边口中念叨:“老娘对不起,先让我尝尝。” 生起了木炭炉炒起了花生。等花生的香味飘了出来,农友们就围拢过来了。炒好的花生一会儿就吃完了,实在不过瘾,再一次口中念叨:“老娘又对不起啦……”,继续再炒,由于人多自己还没有吃过瘾又没了,结果当晚把15斤花生全炒完了,也吃光了。哈哈哈!“真的对不起老娘了”?!

那些有资格调回上海的知青,天天在梦想,来年的1月份能有自己上调的名额。可以从农民伯伯换成工人叔叔,可以从农村户口调成上海户口,在等待的日子里,真是度日如度年,都盼望着能早日调回上海,市属农场的知青们应该都有深刻体会的。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三)端午节与中秋节


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

现在你天天可以大吃大喝,就怕吃出毛病来。现在你不但可以国内到处游山玩水,也可以经常到国外去旅游(疫情期间除外)。现在有情人,也不会大惊小怪,也没有一个人会对你“说三道四”,这在当年都是梦想。

盼着物价稳定!市场繁荣!我们已进入信息社会,微信是我们最便捷的交流工具。在黄山当知青时与亲朋好友通信,快的也要一周才能收到回信。现在不论你在何方只要有网络,几秒之内就可以互通信息,太方便了。

在中秋佳节之时,祝大家幸福安康!日子越来越好过!

祝亲人们!但愿人长久,百年都健在。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知青   中秋节   石门   磷火   农友   黄山   野牛   生产队   畜牲   连队   月亮   粽子   端午节   月饼   美文   上海   花生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