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子规啼春 知青情缘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知青往事(二)

沪生毛哥/文


关心知青生活

由于连队领导比较关心知青的生活,食堂许鑫生就向连队领导提出,食堂购买连队的稻谷,轧好米之后,再把糠卖给连队喂猪。连队领导同意后,也得到了几位水稻排的排长与仓库保管员的支持,结果食堂得了很大的便宜。食堂是“刮进不刮出”的,明明是110斤的稻谷,卖给食堂算100斤,粮食多出来了,就轧成米粉做发糕送给大家吃,有一段时间连队放电影,等电影结束后,食堂也会免费供应赤豆粥、发糕等。在此要感谢!老高三许鑫生大哥、连队领导、各位水稻排排长。

我代表全连知青,还要感谢另一位老三届,住康定路万春街的谭振德大哥,他是队里的猪司令,养猪的。安徽黑毛猪,吃老南瓜、米糠长大的,肉质鲜美,烧成红烧肉,吃了一辈子都忘不了。振德兄养胖的猪,卖给连队食堂,份量都是打八折的,100斤算80斤,振德兄从不计较,可食堂得益了。可惜振德兄因病去世,正好是二周年了。振德兄,咱们来世再做兄弟。

在黄山茶林场的知青,每年的福利有:1、一双解放鞋,一双山袜,一件塑料雨衣;2、配给一斤1级烘青绿茶,1.92元,一斤1级红茶,2.30元左右,都比市场上供应的便宜很多;3、每人一次性配送一只军用水壶。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跟聪明人一起长知识

知青打架,都是知青与老职工打架,处理的结果大不一样。老高三与老职工打架,打好后,老高三主动到连部找指导员崔震,诉说:我与老职工XXX打“相打”,所谓“相打”就是相互对打,大家都有错。崔震找了老职工,这位老职工说是打“相打”,结果一点事也没有,这就是书读得多的好处。还有是七二届的农友与老职工打架,其实也是打“相打”,打好了,老职工找崔震说:我被XXⅩ打了,那个七二届农友回宿舍当无事了。结果晚上开批斗大会,读检查,这就是读书少的原因。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老高三书读得最多,也最聪明。有一次,我听一位老高三知青解释说:中国人的许多节日,会吃不同的食物,说是纪念谁?谁?谁?其实是根据季节来的。比如,端午节吃粽子,因为过了端午节就是黄梅天,糯米容易生虫,所以要赶紧吃掉,就用糯米包粽子了。到了立夏天气开始热了,鸡蛋容易发臭,为此立夏这一天吃鸡蛋,多吃一点也是必然的啰。到了立秋西瓜大量收获,同样也要在立秋这一天吃西瓜,也要吃多一点。到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芋艿、毛豆,大量收获,鸭子也养肥了,也是农民伯伯一年辛苦到头,家里收获的季节,该好好慰劳家人,庆祝一下,吃得丰盛一些。我听了后,认为有理道,一辈子都记着了。

还有一位老高三,剃头的水平蛮好,在帮关系好的农友剃头时,来了一位平时不大搭界的,是老三届初中生叫王飞强,也要叫那位老高三帮忙剃头,这位老高三没回绝他,心里是很不愿意的,就帮王飞强剃头了。等剃好头被我看到了,正面剃得蛮好,后面剃得像狗啃过一样,人家看到了都会问谁剃的,一报是那位老高三农友,以后关系一般的人,谁还敢请他剃头?目的达到了,当面客客气气,今后关系一般的人也不会去麻烦他。书读得多都是聪明人,我在老高三大哥大姐们身上学到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也长了知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心狠手辣

有一次听到猪棚边,老职工宿舍那里,传出一阵阵的惨叫声!我跑去一看,是老职工何金生(绰号老猴子)的老婆卢秀英,在打自家的狗,这狗把她家里的一只下蛋的老母鸡给咬死了。她把狗吊起来,用木棍打几下,撒一把盐在狗的伤口上,再打几下,再撒一把盐在狗的伤口上,那狗被打的皮开肉绽,她还在不断地把盐撒在狗的伤口上,那狗不停地惨叫。这才叫,心狠手辣。

农场里老职工的工资也不高,一般都有3、4个小孩,当时食品和物资也很短缺。家里生蛋的老母鸡,一般都是农家的“银行”,靠鸡蛋去换一些生活用品。所以老母鸡是农家的宝,自家养的狗把老母鸡给咬死了,打狗也是被贫穷生活所逼,看似心狠手辣,其实也是出于无奈,把生活的压力都“出气”在狗的身上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金钱豹出没

我们连队处在黄山脚下,那时生态环境也比较好,经常有金钱豹出没。豹子到猪棚偷吃连队养的猪,一头6、70斤重的猪,一只成年豹子,能叼着猪,一下就跳到猪棚的围墙上面,叼走了。为此连队派了三位基干民兵,真枪实弹在猪棚顶上守着,连守了三个晚上,连豹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可能豹子能闻到人的味道,所以避开了。

1975年的春天,有一头6、70斤重的猪,被金钱豹拖到猪棚的围墙外,已吃了三分之一,还留着三分之二的残体。老连长徐林祥,用毒药“山纳.氰化钾”撒在了猪的残体上,用稻草盖好。第二天老连长派我与张全(小狗头)一起去寻找死豹子,到了昨天放死猪残体的地方,死猪不见了,照理吃了“山纳.氰化钾”毒药的豹子,走不了几步就会死的。我们找了半天,找遍了附近的地方,也没有看到金钱豹,估计是豹子叼着死猪,到深山老林里去受用了,那肯定是找不着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最难忘的是,72届女知青姚品芳淹死在水库里。

在她死的前一天,我去仓库称米,仓库里有大的磅秤,那天黄新光(绰号黄胖)在称体重,姚品芳也在边上,她跟黄新光说,黄胖,把你丢进水库里,水库里的水会溢出来的。想不到第二天,姚品芳打完农药,跟老队员小浦东去水库洗澡,由于不会游泳,也不熟悉水库的地形,下水之后,一下滑到水底下去了。待李国忠把她救上来,场部医院的医生也赶过来实施抢救,经抢救无效断气了。我记得很清楚,这天夜饭食堂供应的是番茄炒蛋。

当天晚上就把她放在拖拉机房里,当时谭振德养的一条叫“阿黄”的狗,就围着停尸房在转,我看到后,马上去与振德兄讲:“阿黄”在停尸房转,万一去咬了,会闯大祸的。这天振德兄在发寒热,拖着病体把“阿黄”叫来,用绳子把“阿黄”的头套起来一吊,用木棍朝狗头上敲了几下,“阿黄”也随着姚品芳去了。第二天吃狗肉,第三天开始下暴雨啦,结果水库里的水溢出来了,姚品芳说黄胖的,结果说的是自己。是迷信吗?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只可惜了英年早逝。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取经学习

我在连队食堂做炊事员,咱们处在山区,吃的稻米会有沙子,煮成饭后难免会吃到沙子,吐了好?还是不吐好?吐了,几乎每碗饭里都有沙子,很为难。后来到五七连队食堂取经,那时是小林姐(林雪仙)在负责五七连队的食堂工作,小林姐很热心,让我看了他们淘洗米的过程。原理跟淘金一样,是先用一个大木桶放很多水,然后再用一个洗脸盆装好米后,再放在大盆里,用水淹没米,不断地晃动,利用米与沙的比重差别,沙会沉到盆底下,米就晃到大木桶里,把盆底下的沙子倒掉,重复再来,淘洗100斤的米,几分钟就搞定了。取经学习之后,十连知青吃的米饭里面基本上吃不到沙子了,在此要感谢小林姐。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烹饪翻花头

我在食堂里烧饭做菜,肯动脑,也有遗传因素,我的外公解放前在淮海中路开过西餐馆。那时没有反季节蔬菜,除了青菜萝卜,每种蔬菜熟了,要连着吃好多天。比如卷心菜熟了,要连着吃,吃多了要倒胃口的,我就想办法翻花头,一菜多种吃法,把卷心菜烧成:咖喱卷心菜、糖醋卷心菜、辣味卷心菜、原味卷心菜。我烧的红烧肉、酱牛肉也是很好吃的。

我的绝活是烧大锅猪油菜饭,一粒粒晶莹剔透,柴火烧的很香,一般情况下,烧得硬一点就会夹生,烧烂了就不好吃,为此我烧的大锅猪油菜饭,是很受农友们的喜爱,女生也能吃一斤。比福州路上《美味斋》饭店的菜饭好吃,这是上调到公交公司后,在食堂烧大锅猪油菜饭,同事们吃过之后说的话。因此在食堂工作不到一年,全连上下老少,从指导员、连长到一般农友全叫我毛师傅了。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利用假期学做油条

记得1973年的春节去上海探亲,顺便去了虹口区乍浦路解放剧场对面的一家点心店,是虹口糕团厂一个门市部,做年糕团的,那里的油条很松,很大。我学了一个礼拜,应该全学会了,油条的配方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冬天是10斤面粉配3两食用碱、3两明矾、3两盐;春天是10斤面粉配3.5两食用碱、3.5两明矾、3.5两盐;夏天是10斤面粉配4两食用碱、4两明矾、4两盐。在上海做出的油条好看又好吃,又松,又大。可是一到黄山同样的配方,做出来的油条又僵又小。不知是什么原因?

现在知道了,是水质的关系,上海自来水是取自于黄浦江上游(上世纪70年代),是软水,黄山脚下的是泉水,刮油水的,有矿物质,是硬水,当时不懂,应该调整一下配方就好了。老配方的油条很好吃,现在的油条一点也不好吃,因为不能放明矾了,那些专家说,明矾里有铝的成份,人吃了会得老年痴呆。

那我就搞不懂了,小时候江南地区家家户户的水缸里,水放满之后不是都要放明矾吗?让水里的杂质沉淀到水缸底下,上面的水涮涮清,大家天天喝明矾水,我也没有看到谁得了老年痴呆啊,为此专家的话不能信。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酸碱平衡

我也做过坏事。由于条件差,连队食堂没有冰箱,大热天,中午烧的菜到了晚上会有馊味(发酸),中午烧的饭是闷放在木桶(饭桶)里的,到了晚上也会有馊味。怎么办?倒掉浪费,后来在热剩菜时放一点碱粉,酸碱平衡,剩菜就吃不出酸味了。把隔顿的有馊味的饭,回锅加大火烧一下,烧出焦味,饭的馊味一点也吃不出来,只吃出一些焦味,吃隔顿饭人只会说,今天饭怎么烧焦了?用阶级斗争的话说,是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沪生毛哥:知青往事(二)


劈橱当柴烧

记得1975年的冬季,食堂里的柴火所剩无几,我与连指导员杨忠(老指导员崔震已调走了)说过多次,要派人去砍柴了,再不砍就有断炊的危险。可能是指导员想的都是大事,砍柴的小事不放在心上,直到有一天烧好晚饭,食堂里的柴火已烧得精光。

突然,有一批在八连修公路的几十个人回连队了,一问晚饭还没有吃过。怎么办?烧饭菜的柴火已用光了,我一看唯一能烧的就是食堂里还有一个料橱,我就叫王仁甫把料橱劈掉当柴火烧,望着饿了肚皮回到连队的农友们,吃上热菜热饭,我问心无愧。

事后我听王仁甫说,指导员杨忠跑到食堂板着脸,脸相很难看,说怎么把料橱劈了当柴烧了?吓得王仁甫不敢说话。等到指导员杨忠走到堆放柴火的地方就明白了,地下连一根草也没有了,能让下山的农友们吃到热菜热饭是头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沪生毛哥,当过知青,做过炊事员,公交售票员,读书不多,记性很好,喜欢讲戏话。现定居新西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知青   农友   菜饭   金钱豹   明矾   卷心菜   连队   柴火   指导员   豹子   油条   美文   沙子   水库   食堂   职工   往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