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果爸小启:

惊蛰(jīng zhé),古称“启蛰”。后因汉武帝父亲名中带“启”,为避其名讳,汉武帝便将“启蛰”改为“惊蛰”。

惊蛰节气标志着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在农耕时代,春耕由此拉开序幕,农人开始了一年的辛苦劳作。

与此同时,文人墨客们也没有闲着,他们用手中的生花妙笔,记录下这个节气的美好或者并不是那么美好的瞬间。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元稹: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与白居易并称“元白”的元稹,本是唐朝边塞诗扛大旗者。

但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元稹写诗自然是不止一把刷子,他的作品呈现多元化。

在元稹的笔下,既有一往无前的“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也有一往情深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咏廿四节诗》,则让我们看到了岑参多才多艺的另一面。其中《惊蛰二月节》,叙述的是唐朝时惊蛰节气的气候与农事,十分生动形象。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惊蛰节气,阳光普照,大地回暖,让人神清气爽。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鳩。”其大意是桃花盛开,如同蜀锦一样美丽,天空中盘旋的老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可爱的布谷鸟。

古人云惊蛰之三候为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一候桃始华,“桃”即桃花。惊蛰节气,在气候逐渐温暖、空气湿润度增加的环境中,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桃花也开始盛开,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桃令以作,粲然而花华”。

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鸟,《章龟经》里曾解释道,“仓”有清净、干净的意思,“庚”则意为万物更新,黄鹂鸟感受到春天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美妙,所以开始啼叫,杜甫有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

三候鹰化为鸠,鸠即斑鸠,也就是布谷鸟。在春光里,斑鸠开始求偶,而鹰则躲起来繁育后代,古人看不到鹰却看到一群斑鸠在打情骂俏,他们便认为斑鸠是由鹰变来的。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惊蛰节气,农人误农事一时,作物误农人一季。农人得抓紧时间播种备耕了。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阐述的是春耕的盛况,阐明的是“春种秋收”道理。没有春的耕种,何来秋的收获。

小小诗歌,大大道理。读诗,不仅能够感受美,还能够明晓事理,这也是杜甫所言“润物细无声”吧。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赵蕃: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闻蛙(宋)赵蕃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桃花江民谚云:“麻公叫,肩锄头;麻公哭,浸种谷;麻公喊,扯夹板。”湖南桃江话中所说的麻公,就是青蛙,蛙鸣与农事息息相关。

读过桃花江关于青蛙与农事关系的谚语,回头再来看赵蕃的《闻蛙》,惊蛰过后,青蛙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演绎传说中的蛙鸣。

大概意思是:惊蛰已经过去好多天了,刚刚听到蛙鸣。如果喜欢清风明月 , 不用问做官的,诗人分明是羡慕青蛙的自由。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侨居江西玉山。赵蕃是南宋中期学者、诗人,诗宗北宋大文豪黄庭坚,因而其是江西诗派的生力军。

“仁者长寿。”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闻蛙》,写出了赵蕃的仁者之心,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的境界。

赵蕃享年87岁,在人均寿命不过30来岁的古代,堪称老寿星。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无独有偶,清倪瑞璿 也写过一首《闻蛙》。

闻蛙(清)倪瑞璿

草绿清池水面宽,终朝阁阁叫平安。

无人能脱征徭累,只有青蛙不属官。

倪瑞璿这首诗七言绝句《闻蛙》,虽然没有提及惊蛰,但诗的涵义与赵蕃的《闻蛙》并无二致,可以说是交相辉映。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张元干: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宋)张元幹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张元幹,号芦川居士,南宋初年著名词人。靖康年间为抗金名将李纲的属官,随着李纲被罢职,张元幹也遭贬斥。

此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元幹当时已64岁,乃一白发老翁,弃官回乡也已20多年了。

该诗表面上是写诗人元宵前夜看灯的所见所闻,实际上却包涵深刻哲理,寄寓无限感慨。

这一年的正月十五恰逢惊蛰,春雷不失时机地在这华灯齐放的夜晚轰鸣起来,促使蛰伏冬眠的各种动物都从沉睡中苏醒,大到龙蛇,小至蚯蚓虾蟆,都乘着春暖花开之际开始活动。

诗人所说的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世间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果爸思诗: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春日》,应该是描写惊蛰最唯美的诗句。

惊蛰节气,世间万物美则美矣,然而品读古诗词里的惊蛰,更多的应该是启迪反省,响鼓重锤,勇往直前,锐意进取。

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和早晨,都能给人以希望。春天里的惊蛰,更是一个朝气蓬勃、厚积薄发的节点。

隐藏在古诗词里的惊蛰,春雷乍动,万物更新

惊蛰节气,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在枝头已十分。无论是新农村的“作家”——作田家,还是各行各业的打工人,以及前途似锦的莘莘学子,都要珍惜每一个花开花落的春天,把握每一个潮起潮落的早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春雷   惊蛰   万物   虾蟆   蜀锦   蛙鸣   斑鸠   农事   农人   黄鹂   阳气   古诗词   节气   美文   青蛙   诗人   桃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