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可以“补天”吗?


按照古典文学表达的惯例,“无材”就是“有才”的意思,是“怀才不遇”。完全有能力“补天”,只是没有机会。从屈原到李杜,从鲍照到黄景仁,这种气味我们非常熟悉。

贾宝玉可以“补天”吗?

某岁清明,宝玉病中,拄了一支杖,靸着鞋,步出院外散心,遇到一株杏树。此时所闻所见和所思所想,书中有一大段描写:

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

大观园写来山重水复,其实基址不大,不过三里半的一个园子。而这株杏树,想来就是稻香村那一片里的吧,当初题对额时,“如喷火蒸霞一般”,开得正好。宝玉这段情思,“艳恨秾愁香流满纸”,引人共鸣,但从一个中年人旁观者的视角望过去,却充满退缩,充满对人生未来、成年世界的恐惧——畏老,畏死。


贾宝玉可以“补天”吗?

他为什么那么害怕未来?从读者全知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因为他的未来不容乐观,充满变数。黛玉早夭,抄家,败落,每进一步,都是危机重重。直至悬崖撒手,自我解脱。

全书开篇石头自况:“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按照古典文学表达的惯例,“无材”就是“有才”的意思,是“怀才不遇”。完全有能力“补天”,只是没有机会。从屈原到李杜,从鲍照到黄景仁,这种气味我们非常熟悉。

所不同的是,宝玉本来是有十拿九稳的机会的,出身公侯之家,只需静静长大,用贾赦的话说,“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但是煮熟的鸭子居然飞了,覆巢之下自无完卵。所以,对于“美中不足,好事多磨”“乐极悲生,人非物换”“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等等虚无哲学,他才格外感同身受。

贾宝玉可以“补天”吗?

那么宝玉到底有没有“补天”的政治才能?

仔细研究了他的知识结构,我其实并不乐观。从书中看,他所擅长的,无非读读闲书,写写艳诗,骑骑驯马。还不如薛蟠贾蔷,连远门都没出过。唯一的长处,是个好人,像方鸿渐一样,一个无用的好人。

当然,这并不妨碍如果贾府一如既往地兴旺发达,他仍在能在一定位置上施展手脚,甚至走到很高的位置。须知刘项原来不读书。中国历史上一个人能否参与治国理政,向来与其人知识结构关系不大。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算是难得的全才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借东风,能造木牛流马,能布八阵图,能摆空城计,备受先主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不过占得三分天下,数十年而已。何况其他人。和写诗一样,从政需要的是“别材”。不展开。

贾宝玉可以“补天”吗?

《红楼》后四十回里,我独喜“守官箴恶奴同破例”一回,写贾政官场受人播弄,情形如画。小人“欺之以方”,终究被参回家。宝玉若做官,未必不是如此——这算是好的了,若是误国误民还要单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悬崖撒手   屈原   艳诗   大观园   宝玉   基址   子叶   杏树   怀才不遇   杏花   古典文学   美文   惯例   气味   未来   机会   贾宝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