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的管理学实践

从前有个村,村里有个村长,还有20个村民。村里要增加收入,好养活这些村民,但是苦于自己没什么产业,没办法只能卖人头。村长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将村民排到隔壁村镇的厂里干活,厂里包吃包住,村里拿人头费,一年1人2万块钱,这样下来一年问问的40万的收入。

过了一段时间,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外出务工的村民因为出差时间太久,而且干的都是打杂的活,渐渐的萌生退意,有很多村民受不了就不干了。没办法,村长只能再招一些村民,但是新的村民因为业务不熟悉,只会做的更吃力,大多也受不了不干了。另一方面,厂里面也着急呀,指望村里派一些专家来解决问题的,可是换来的人一个比一个菜。

村长很无奈,痛定思痛,他觉得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村里没有自己的产业,长期这种卖人头的方式缺乏竞争力,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去招商引资,在村里面搞了一个农副产品加工厂,主营谷类、果类和肉类加工。然后把村民都叫回来,开始对外接订单了。

因为缺乏人才,加工厂运行的时候问题百出,很多问题都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比如选址的时候村长一拍脑袋选在了山上,缺少水源,导致项目越多,投入的成本就越大。但是没办法,项目都来了,人都只能铺在上面搞订单呀,搬迁的工作迟迟无法推进,不仅如此,由于产能扩张,还在原来的厂房里面扩大了投资,导致搬迁的难度越来越大,所以即便人人都知道搬迁迫在眉睫,但是永远无法启动。

后来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村民人数也不够用了,20个人要搞3个生产线,一会谷类生产线喊人力不足,一会果类生产线喊交付风险,客户也懂不懂就找村长投诉。村长每天都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协调这个20个人力,这边加一个,那边就少一个。也尝试招一些新人,但是往往新人过来干几天就干不下去了,薪资那么低,确忙得跟狗一样。

村长终于受不了了,于是打算换一种管理方式,把人按照生产线分一下,以后各自经营。谷类生产线6个人,果类7人,肉类7人。各个生产线自己负责,人不够就自己加班,村长以后不管了。

可是这个方案实行了没多久就实行不下去了。首先人员分配不均的问题,人数和能力都不均衡,各个生产线天天都跟村长要加人,这个要加5个,那个要加6个,按照这么个加法,一年下来不但不挣钱,还得亏钱。可是如果不加人,大家又忙不过来,而且有时候各个生产线的忙闲不一,冬季的时候水果生产线就没什么订单,但是肉类生产线缺忙成一团,订单无法完成,客户又会投诉,导致订单流失,收入下降。

村长想了又想,决定按照工种搞一个资源池,机械工一组,操作工一组。每个组有个组长,然后再给各个生产线定一个车间主任,把KPI放在车间主任头上,每年必须要完成多少的订单。

但是车间主任并没有人,只能跟机械组和操作组的组长协调人,而他们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所以这两个组的组长也只是尽力而为,有人就给,没人就拉倒,做到仁至义尽就行了,反正kpi又不在自己的身上。这样三个生产线的车间主任就处在非常尴尬的位置,干活没人,只能每天上报风险,邮件里、周报里,通过各种手段标红加粗人力风险。可是每次找村长协调人的时候,村长都会说,人都在机械组和操作组,找他们组长协调就行了,他们不愿意配合你就来找我。然后就车间主任就苦哈哈的找两个组长,组长也是和颜悦色,答应有人力释放就给他们。问他们什么时候有人力释放,答曰可能下半年吧。客户找村长投诉的时候也是反手一转,请找某某车间的车间主任。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除了车间主任的脸上挂着苦哈哈的表情之外,其他人包括村长都显得轻松了不少。单子一天天的接,客户有投诉,也有流失,但是总的来说还凑活,各方面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的稳定。可是三年下来整个工厂的营收和利润不仅没增长,还下跌了一些,但是谁也没有怨言,反正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了力.....


那么大家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村长   加人   谷类   厂里   肉类   人头   美文   村里   组长   管理学   村民   生产线   订单   收入   风险   人力   客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