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瘴”色变,瘴气到底是什么?

“瘴气昼熏体,菵露夜沾衣。”— 南朝 宋鲍照《苦热行》

古时候,南方被称为“南蛮之地”,据史书记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多生瘴气。

特别是“烟瘴之地”岭南一带,这些地区开发较晚, 气候湿润、蚊虫瘴气等环境恶劣, 对于北方流放的犯人来说生存是一种煎熬。

因此当时生活在那里的南方人在文明开化程度上会比中原人以及北方人要低一些。虽然如今中国的经济、文化活跃区域大多在南方区域,但许多人谈到南方的生活都离不开“潮湿”、“阴冷”等字眼。

古人谈“瘴”色变,瘴气到底是什么?

“南方凡病皆谓之瘴。”—《岭外代答》卷四《瘴》

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成为了滋生细菌蚊虫的温床,在医疗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这一类病都归咎为瘴气所致。

甚至在唐代之后,古人将不舒服、心情不好这一类问题,都说是因瘴气引起的,“瘴气”逐渐成为了最大的背锅侠。

它的概念,从一种有毒气体,扩大成了地理、医学、气候等多重因素下形成的文化概念。

按照中医的说法,瘴气其实是指南方山林之中,动植物腐败之后产生的有毒气体,人体吸入之后,就会中毒患病,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古人谈“瘴”色变,瘴气到底是什么?

当时为了祛除瘴气,

古人们可谓是奇招百出,

其中一些特殊的习俗保留到了现在。


徐州辛辣类五毒菜就是南楚饮食文化的传承。《荆楚岁时记》:“过年食春饼、萝卜与五辛春盘。”五辛盘便是徐州人所说的五毒菜。

南楚五辛春盘内容为:葱、蒜苗、椒(花椒)、姜、芥和合而成,是春节所食的佐品,均以辛辣为主。

辛,意味着新的一年开始,食辛五味祛五脏陈积“瘴”气,以求新的一年身体健康。

古人谈“瘴”色变,瘴气到底是什么?

徐州五毒菜

古人曾说,喝了黄酒,百病就消了。

端午节的时候,孩子手里拿着艾叶,头上插着菖蒲,用黄酒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这样可以避邪,防止疫情。另外,还要在墙角等地方喷洒雄黄酒,除虫,除瘴,保持环境清洁。

古时候人们端午节习惯喝雄黄酒,但由于雄黄具有一定的毒性,演变至今已改为喝纯黄酒代替。


古人谈“瘴”色变,瘴气到底是什么?

客家黄酒

现如今瘴气这个词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湿气依旧是困扰南方人的一大问题。

中医认为黄酒性温,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温热脾胃、养颜护肤、利水祛湿等功效,并且黄酒中含有的糖分、氨基酸、有机酸和各种人体必须的维生素,容易被人体吸收,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养生佳品。

特别是广东客家地区依旧保留着喝黄酒的习惯,不管是招待朋友喜庆的日子饭桌上都少不了一坛黄酒。

古人谈“瘴”色变,瘴气到底是什么?

温黄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瘴气   古人   烟瘴   雄黄酒   徐州   蚊虫   古时候   南方人   黄酒   辛辣   客家   端午节   美文   恶劣   气候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