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古人冬天睡觉如何御寒?我们都低估古人了

兽皮麻衣

很多人在冬天都把棉袄、棉鞋、棉被拿出来御寒,棉花不是中原产物,原产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宋元时朝由西域传到中原,那时的人对棉花还没清晰的认知,不想浪费土地种棉花,因此棉花产量并不高,人们没有把棉花拿去做成棉袄棉被。

没有棉袄棉被,北边的猎户就打猎,用动物皮毛御寒,南边的人就穿粗布麻衣御寒,但是猎户不可能总是能打到猎物,粗布麻衣保暖效果不好,古人不能仅靠这两样御寒,他们只能发动脑筋去想一些其他御寒的好办法。

乌拉草

虽然古人的棉被里没有棉花可填充,但他们可以找其他植物,乌拉草就是很好的填充物,主要生在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东北地区,塞入被套里面或者垫在床单下面能够保暖防寒,它不像麻那么硬,也不想棉花一样不透气,盖在身上非常的柔软透气,就好像没有盖东西一样,要是垫在鞋子里面,会感觉像踩到云朵一样柔软。

有钱人肯定是不用乌拉草,他们都用兽皮,乌拉草是穷人眼中的兽皮,每到秋天穷人家就会提前收割一把乌拉草,将它们晒干等到冬天来了拿出来使用,如果没有乌拉草真不知道古代东北人会怎么度过寒冷刺骨的冬天。

手炉

白居易曾写过一句诗:“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证明宋朝以前的人会买木炭御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烧制木炭的国家之一,人们发现烧炭比烧柴好,比柴轻烧起来还没有烟雾没有明火,有钱人都开始烧炭御寒,穷人就还是烧柴,可是大冬天天冷地滑,去山上砍柴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很多人就因为砍柴死在路上。

有了木炭之后,古人就可以把燃烧着的木炭放进手炉用手炉暖手,手炉作为取暖工具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地多潮湿,一到冬天就湿冷湿冷,手上容易生冻疮,楚国人就把香草放进带孔的熏炉,既可以熏屋子还可以暖手。隋朝隋炀帝南巡到江南,碰到当地冷空气,当地官员就让铜匠给隋炀帝做了一个铜炉,在铜炉里面放置火炭,隋炀帝给这个铜炉取名为“手炉”。

汤婆子

汤婆子跟手炉很像,只不过它里面装着的是热水,跟父母时代使用的铜制热水壶是一样的,只是古代把它叫做“汤婆子”,汤古语中的意思是热水,婆子是指陪伴人睡觉的东西,汤婆子这个名字还非常适合热水壶。

汤婆子顶部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从这个口子倒进倒出,材质有铜的也有瓷的,传导热量速度比较快,如果要使用还要包一层布防止烫伤,汤婆子还可以暖脚,暖脚的汤婆子就叫“脚婆”。

椒房

古代没有空调房但有椒房,椒房就是指用花椒粉刷墙壁的房子,花椒最早出现在《诗经》,说明花椒早在先秦就有食用记录,古人认为花椒的象棋可以驱邪,于是将花椒捣成涂料来给后宫娘娘涂墙壁。一颗花椒树上能结很多花椒,寓意多子多福,包含了古人希望住在这间房子里的女人多生几个孩子。

花椒多用于食物,咬一口就会全身辣得发热,《本草纲目》说这是“纯阳之物”,涂到墙壁上也能使周围的气温上升起来,《汉宫仪》记载的:“椒房,以椒涂壁,取其温也。”

看完这些你会发现古代跟现代差不多,有钱人御寒用最好的东西,没钱人保暖用最差的,还好现在煤炭比过去便宜,哪怕是贫困地区也能烧得起,不然穷人很难度过一个难熬的冬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猎户   楚国   汤婆子   古人   手炉   乌拉草   冬天   兽皮   麻衣   花椒   棉袄   木炭   棉被   美文   棉花   穷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