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文/韩蓉晖、倪渊

韩宁夫(1915年9月—1995年1月13日),1915年9月8日出生于山东高唐县城**庄(今梁村镇韩庄村),1936年进入国立山东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就读,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学生活动,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宣传部长、中共鲁西区党委卫东地委宣传部长、冀鲁豫区党委秘书长等职。解放后曾任湖北省省长、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第四届政协主席、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建党100周年之际,韩宁夫的后人撰写文章,回顾父亲烽火硝烟中的战斗岁月,展现老一辈共产党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传承革命精神,建设美好国家。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1958年9月毛主席视察武钢,韩宁夫陪同(右)

1937年父亲韩宁夫(后任湖北省长)22岁,山东大学土木系二年级学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奉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李欣(后任副兵团级)之命,打入于学忠任军长的东北军51军114师679团8连担任机枪手,先后担任连、营党支部书记。51军1938年参加对日作战,中日双方在徐州集结,国军集结64个师3个旅60万人,日军集结了8个师团3个旅团24万人,在徐州展开激战,从1月到5月历时5个月——史称“徐州会战”。

51军先奉命参加了闻名中外的台儿庄战役,韩宁夫作为连主要火力在号称绞肉机的台儿庄战役中幸存下来,随后又奉命阻击日军渡淮河,死守淮河10天。徐州会战结束,51军奉命殿后掩护主力部队撤离, 待主力部队撤离后,51军被日军分割失去战斗力,韩宁夫仗着身高力大机枪火力猛带领10人突出重围后,化装成老百姓回到老家山东省高唐县韩庄,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从此开始冀鲁豫烽火连天的革命生涯。

1938年6月开始韩宁夫分别在韩庄、大刘庄、梁村发展韩金英、徐传钵、李曰坦、李绍文、韩蕴华(后任黄石军分区司令)等人加入党组织,并建立三个党支部。经鲁西北特委书记张承先(后任北大党委书记)任命韩宁夫担任中共高唐县工委第一任工委书记。1938年冬日军向聊城大举进攻,聊城抗日游击队司令范筑先等700余将士牺牲,抗日力量受到沉重打击,高唐沦陷。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抗战中的韩宁夫(二排右四)

1938年11月韩宁夫奉命调任鲁西北特委宣传部长,韩宁夫带领党员干部写标语、印传单、写墙报、发表演讲等形式发动群众抗日,经常亲自发表演讲进行广泛的抗日宣传,他文化高,长得1.83米的身材魁梧,又是当地人,讲得道理浅显易懂,站在演讲台上,高大英俊,演讲很受群众欢迎。有一次在临清演讲时,几百名群众参加,演讲台是从当地老百姓家借出的一张饭桌,韩宁夫一登上台开始发表演讲,演讲到激情处,他一跺脚一振臂,居然将充当演讲台的饭桌跺垮了,他临危不乱,沉着应对,换张桌子继续演讲,演讲完后掏出银元赔了老百姓的饭桌。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陪同毛主席视察,右二为韩宁夫

聊城沦陷后,他在日军鼻子底下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鲁西北的冬天寒冷刺骨,为了躲避日伪军,经常露宿在老百姓的牛棚里,一张煎饼裹腹,大家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熬过了一夜又一夜的漫长寒冬,每天都当最后一天在过,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每天都有牺牲。事隔几十年,老父亲讲到山东冬天露宿的饥寒交迫、浑身发抖,都是饱含热泪。

1938年12月陈赓(后任开国大将)率八路军129师386旅进驻鲁西北,抗日力量有了很大的增长。韩宁夫在正规军当过兵,并在正面战场上历练过,深知建立地方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在386旅的支持下,成立鲁西特委第三大队,对外称“清江大队”,队伍发展到500余人,韩宁夫兼任清江大队大队长,夏克任教导员(后任丹江口水电站党委书记)。


他骑上高头大马,腰挎20响驳壳枪,英姿飒爽威风凛凛,他的马夫于惠福(后担任湖北南漳县委书记)是养马高手,战马保养得很好。有了自己的武装队伍,腰杆硬了,他每天带领战士加强军事素质训练,同时让战士们在战斗中成长,带领清江大队配合陈赓的386旅发起对日军第10师团40联队在香城固的奇袭战。


八路军及清江大队打的是伏击战,日伪军骄兵悍将,待日伪军进入了伏击区,八路军率先拉响地雷开火,一阵伏击歼敌数十人。韩宁夫利用有利地形掩护,指挥大队人马战斗,他深知机枪在战斗中的杀伤力,他一边指挥作战,一边接过机枪熟练地一会连发一会点射,不断杀伤敌人及压制日伪军的反扑,通过不断调整射击点来躲避迫击炮的杀伤。由于他高超的指挥艺术,既有效杀伤敌人,又避免了自己不必要的伤亡,香固城一役歼敌200余人,俘虏日军八人,八路军抗战以来第一次抓获这么多日军俘虏。陈赓旅长高兴地给八路军总部发战报,彭德怀副总司令非常高兴,指示陈赓派兵将日军俘虏送至延安,献给毛主席朱总司令。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1958年12月邓小平视察武钢,韩宁夫陪同(前排左一)

韩宁夫也在386旅及鲁西区中一战成名,战后,陈赓旅长与韩宁夫喝庆功酒,陈旅长翘起大拇指说:“韩大队长指挥水平高,机枪使得漂亮”,他接过话“我是学工科出身,当兵的第一天就使机枪,我懂机枪的脾气”。解放后陈赓大将只要在工作中一遇到韩宁夫,便要约他一起喝酒叙旧,每次喝酒陈赓都不是韩宁夫的对手,他山东人人高马大体格好,又年轻,足有二斤的酒量,几十年没醉过。陈赓知道喝不赢,每次叫上秘书、警卫员轮番上阵也赢不了,传为佳话。

一天冀鲁豫妇工部长丁纳(后任山西妇联主任、省政协常委),被伪军一小股部队抓走了,来人奔跑而来向韩宁夫报告,他二话没说,立马叫上身边人马,骑上马率先追了上去,提起驳壳枪,只听“叭叭”两声,放倒两名伪军,其他伪军落荒而逃。他右手持枪,左手一把抓起丁纳部长横放在马鞍上,纵马返回驻地。解放后丁纳阿姨常从山西带着汾酒土特产来湖北看望老父亲,每次都对我们说,你父亲很勇敢,会打仗,演讲老百姓爱听,我的命都是他救的。一看丁阿姨北方女子身材比较高大,老父亲当年怎么就一只左手能将她拎起,那真是特殊情况激发人的无限潜能。丁阿姨对老父亲充满了敬意和感激,战火中用生命凝成的革命情谊非常可贵。

1940年初至1942年初,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部分国民党倒向日本占领军,号称曲线救国,他们抓我党员、共青团员、抗日积极分子,山东区域只剩下共产党这支抗日力量。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与邓小平同志合影,前排左三为韩宁夫

1941年7月韩宁夫由鲁西区委秘书长调任冀鲁豫区委秘书长,张霖之(后任国家三机部部长)任书记,张承先(后任北大党委书记)任宣传部长,覃应机(后任广西区主席)任公安总厅厅长,刘明辉(后任云南省长)任锄奸队队长。

1941年秋中国北方地区闹蝗灾,山东省最厉害,蝗虫飞过,颗粒无收、一片绿叶都不留,老百姓纷纷外出逃荒,饿死人不计其数,很多村庄连埋人的壮年都没有了。韩宁夫作为区党委秘书长负责全区后勤工作,十分艰难,他每天靠吃烤蝗虫、炒蝗虫度日,吃二天后再吃蝗虫就拉肚子,闻到蝗虫的味就恶心呕吐,有一次从南边弄来几百斤小麦,赶紧煮熟了,分给老百姓吃了好有力气去逃荒,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丝毫从未动摇过革命意志和信念。一次四分区地委书记乔晓光(后任广西区党委书记)拖着饿浮肿了的身体来到驻地,韩宁夫想尽办法,安排人手去仓库地缝墙缝老鼠洞抠出来一碗小麦,将小麦磨成粉,擀成一碗面招待快饿晕了的乔晓光书记,乔书记为此感动一辈子,解放后每次开会遇到老父亲,定要请客喝酒吃饭,念叨这天底下最好吃的一碗救命的面。艰苦岁月中的战友情谊,是最珍贵的。

在这样万分艰难的局面下,一方面要解决基本的吃饭问题,还要坚持抗战打仗,每天都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生与死的考验,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一群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建立了新中国。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1980年,韩宁夫为葛洲坝电站1、2号机组竣工发电剪彩

珍惜今天欣欣向荣的中国,珍惜今天这来得不易的和平,让我们永远怀念为抗击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战士们,他们永远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本文由作者倪渊授权发表)


烽火冀鲁豫——记老父亲韩宁夫的战斗岁月

作者之一:倪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高唐县   清江   聊城   特委   伪军   徐州   后任   宣传部长   蝗虫   解放后   机枪   日军   烽火   美文   老百姓   中共   书记   岁月   韩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