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渊│记岳父韩宁夫二、三事

坛 子 肉

坛子肉是一道普通的山东菜。


八十年代去山东出差,正值冬天,胶东半岛一带老百姓将炖好的坛子肉冻在方方的托盘里,论斤出售,很象南方的红烧肉。


老岳父韩宁夫是山东聊城高唐人,三十年代初离开高唐考入山东大学土木系,在大学便入了党投身革命,戎马奔波于冀鲁豫,出生入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随四野大军南下留在湖北工作,参与组建第一届湖北省政府,李先念任省长,老岳父任秘书长。


在湖北省档案馆看到第一届省政府的合影照片,老岳父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形象英俊帅气,高出很多领导半个头。老岳母也是山东人,家里的生活习惯也就山东化了,经常包个饺子吃个面条,喝个小米粥是常态,但山东菜里最让老岳父念念不忘的是坛子肉。


老岳父跟我多次聊起这道菜来,很兴奋很开心,滔滔不绝:“孩子啊,在老家要炖一次坛子肉很不易,要逢年过节才有可能,秤上几斤带皮的腿肉,往坛子里一炖,贪玩的男孩子都不出门啦,等着吃肉,满屋子那个香呀……”, 说得人人都垂涎。


倪渊│记岳父韩宁夫二、三事

家人合影

一个周末,兄弟们带着媳妇孩子都回茶港十号,我和阿姨开始张罗坛子肉。家里多年来的习惯,周末男人做饭女人管孩子,阿姨打下手,分工合作,条理分明。兄弟们都有几样拿手菜,韩韬红烧蹄蹄髈、木须肉、红烧武昌魚;韩韧的酸甜肉、炸藕夹炸茄夹炸元子;韩伟则完全不进厨房。但是坛子肉是老岳父的专利,兄弟们都留着给老爷子操刀。

坛子肉是道功夫菜,原料最好是带皮的五花肉配一部分腿肉,每次秤上三五斤肉,将皮上的毛用小镊子处理干净,切成三五分的方块,将八角桂皮花椒备妥,再剥好蒜头冼净的大葱切成寸段,重要的必须揉好三五两面,备妥。然后站在楼梯口朝着楼上大喊:“爸下来做坛子肉呢”,“好咧!”一声山东口音应承声中,已走下楼来。


老岳父麻利地把肉倒进坛子,坛子是陶土制的粗罐,大开口,肉有半罐放上水等着烧开,等着这加热的功夫,老岳父整整面,将面整成腰带状,再看看备的料够不够,至于坛子肉以外的菜一律不问。


兄弟们都知道老爷子好油炸的味重的菜,都会刻意安排,让老爷子高兴。


罐子水烧开后,老岳父带上老花镜用汤勺将浮在水面的沫子一点点舀净,很是认真,再将备好的作料放入,放多少全凭经验,加糖加酱油加盐,再用和好的面将盖子的四周敷住,小火慢炖,弄好后,老岳父招呼我,“一个半小时后叫我”,老岳父便离开厨房,去院里带孙子们玩玩。

秋天院子石榴结满红红的果,果树打理不太好,果实瘦且不甜,反倒成了灰喜鹊的最爱,挂在树上被啄出一个个洞,露出鲜红的果肉。橘子树也挂着青黄的果,能酸掉人的牙,也就成了看果。岳父岳母看着新新带着太郎、蓓蓓、龙龙满院子疯跑,笑眯着眼,洋溢着幸福,老人们喜欢儿孙绕膝,孙辈们的笑闹声和“孩子们慢点……”的叮嘱声在小院里回荡。

时间到了,老岳父回到厨房,先将敷在四周的面取下,用刀切寸段放入坛内充当肉了,这是祖辈留下的节俭习惯,当不变的步骤保留得原汁原味,捞出一块试试火侯尝尝咸淡,加上葱花、胡椒粉、味精起锅上桌,热腾腾的坛子肉满屋飘香。


太郎、蓓蓓、龙龙先端着碗抢着要吃;新新的碗筷是她从小家带来的,每次弄好都慢半拍,很是着急;老爷子笑呵呵地先给孙子们盛,祖孙高兴,一声声“谢谢爷爷”,老爷子泛红的脸上溢满了慈祥和笑容。


兄弟们把别的菜也已做好,饭厅里一张八仙桌围上满满一家人,其乐融融。老岳父拿出一瓶高度酒,兄弟敬上老爷子一杯,老爷子一高兴开口言道,"韬儿韧儿你们在外面还常喝醉怎么搞的,老爸就从来没喝醉过",兄弟们有点不好意思,韩韬接过话"爸您这么大领导谁敢劝你啊!您年轻时穷啊,没酒喝"“哈哈哈哈……”,大家应着一乐。


家里共有五兄弟,在水果湖一带小有名气,在喝酒上,坊间传说的是:老大喝不过老二,老二喝不过老三,老三喝不过老四,老四喝不过老五,老大老二加老三喝不过老四,老大老二老三加老四喝不过老五,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加起来喝不过老爷子。


时光如风,如今孙辈们都已成家立业,每每聊起还记得当年爷爷做的坛子肉的飘香。坛子肉已是我们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开年清明定以坛子肉老酒敬奠老岳父。



理 发


我箱子里存着一套理发工具,已尘封二十多年了,几次搬家,爱人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它是一个普通的纸盒,里面放一把手推剪、一把剪刀、一把木质梳子,一个像装眼药水的小塑料瓶用来装清亮的润滑油,盒子底下压着的是一块理发用的白粗布围兜。每次看到它,总让我记起过去的岁月,像画面一幕幕展开.......


倪渊│记岳父韩宁夫二、三事

儿子龙龙是1988年春节后出生的,老岳父赐大名为晖渊。


龙儿一天天长大,头发也一天天长长,抱到外面去理发时,小家伙总是又哭又闹,孩子一闹理发师的手更重了,孩子愈发哭的厉害,理一次发三四个人像打仗一般,折腾地好不辛苦。


这么费劲,我就想起上大学时在同学们头上练过的理发手艺,我何不把它捡起来?一合计,买了手推、手剪、梳子、用块白色粗布做了条围兜,“茶港十号的理发铺”便开张了。


一个月一回,儿子理发通常在二楼的过廊,儿子抱在爱人的怀里,小侄子太郎、侄女蓓蓓在前面拿着玩具逗他,儿子一边玩一边便轻轻松松把头发理好了。


偶尔推剪夹了头发,龙儿哼上一声,也不哭闹就悄悄地像鬼子进村一般把头理了,随后舒舒服服洗个澡,皆大欢喜。每次理发岳父岳母都来看,老岳父已年届七十,喜欢小孙子,爷爷远远地站着,插不上手帮不上忙,总是慈祥地笑咪着眼,嘟囔几句:“我孙子好乖,理完了好漂亮”,直到看到龙儿洗完澡裹上大浴巾,才离去。

没过多久小侄子太郎也吵着要我给他理发,家里的阿姨为省几个理发费也来凑热闹。那时的工作没多少应酬,我也乐于在家干这干那:修全家的自行车,修电灯开关、水龙头,一直发展到钻研做菜练了一身还不错的厨艺,红案白案都能弄。

老岳母有一次看完孙子们理完发说:“阿倪给我也剪剪。”老岳母留着老年妇女的短发,头发缕在耳后,长长了只须修短,然后只须用手推把脖子后面长长的头发一推即大功告成。老岳母可是大领导,本来十分钟的活,慢慢干拖到二十分钟干完,老岳母很满意,照照镜子:“哎啊!好快啊,我阿倪手巧,以后我再不出去理发了。”


倪渊│记岳父韩宁夫二、三事

银发风采

老岳父理发,一般二十天一次,由田秘书先跟东湖宾馆联系好师傅,再开车前往。


老师傅一看首长来了,每次都特别认真,理下来要二个小时,加上一去一回大半天没啦。


岳父读书出身,一辈子工作勤奋,惜时如金,现在虽退二线,但习惯难改,每天读书、看文件、批阅来函,安排很紧。


岳父以前管着一个省,现在只管着秘书司机,偶尔会不习惯。家人、大家都敬着他,老岳父早就谢顶,头发不多,但我从不敢提让我来给给他理发的事。


有一天可能是老岳母提前沟通好了,找我说:“去给爸爸理一个,免得他来回跑。”啊!我一楞,随后赶紧准备工具去岳父的房间,岳父的房间很大是个套房,卧室套着书房,岳父正戴着老花镜在读竖版的二十四史,一手拿着粗粗的六边的红蓝铅笔在标注标点。


“老头子坐过来,让阿倪给你理个发。”岳父笑呵呵地起身放下书,拿张凳子坐了过来。房间阳光充沛,岳父身板坐得笔直,双手扶在腿上,我熟练地给他系上理发专用围兜,先用梳子整理好他那花白谢顶的头发,象老师傳一样,先征求意见,“爸照老样子剪吧?”,“好”。一问一答间我已准备好推剪和梳子,岳母在一旁为我助阵,叨叨说:“阿倪手艺不错,我的头发都是他剪的,放心。”


我特意放慢节奏细心理,老岳父头发稀疏,不管想如何细慢十几分钟也理完了,我不够专业,只理发,不负责刮胡子,只干了一半的活,细想东湖宾馆的老理发师两个小时,真有水平。理完拿过一面镜子让岳父看,“哈哈,理得怪不错呢,以后不去东湖宾馆理了。”岳父用山东口音说着。


自此,岳父的头发每隔二十天左右由我理一次,有时临时要见外宾的话,我再给修一下。几年下来,岳父的头发在剪刀中从花白变成了全白,直到九二年岳父去广西考察去了北海回来告诉我:“北海那个地方沙滩漂亮气候好啊,刚开始搞大开发不错啊。”我正年轻跃跃欲试,很快便去了北海。给岳父理发就此中断了,岳父又开始每月东湖宾馆理发的行程。

几年后老岳父病危,我赶回武汉。在协和病房,岳父大脑受肿瘤的压迫时清醒时糊涂,头发凌乱已很久没理发了,当年那头发花白腰板笔直说着山东口音的普通话的老岳父不在了,到临终我也没能再给老岳父理一回发。从此我再也没有碰过那套工具,也再没给人理过发,那套工具就这么一直陪着我和爱人,看着它,就浮现出一幅幅温情的画面,述说着一件件共同生活的故事.......


抗战纪事

老岳父乃山东聊城高唐县韩庄人,家里兄弟姐妹四人,排行老四。老岳父年少便天资聪明好学,1932年以优秀成绩考入县立高中,1935年以山东省会考状元进入山东大学土木系,获得了山东省政府80块大洋的重奖。老岳父用其中的20块大洋买了一枝派克钢笔,这支宝贝钢笔历经数十年颠簸一直保存至今。踏入山东大学,从此老岳父便立志做一名土木工程师,建设我苦难的中国。

在大学期间,1936年经中共青岛特别支部书记李欣的发展,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937年 “七七”事变爆发,东北军于学忠军长率51军驻扎青岛,中共51军工委副书记王学铭向李欣提出,要找一名符合三个条件的大学生加入51军:第一,政治思想好;第二,身材高大结实能吃苦;第三,要能扛一挺机枪外加一台油印机。李欣立马选中了英俊高大、身高1.82米的山东大汉——我的老岳父。接到通知,老岳父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背着父母于1937年12月毅然投笔从戎,来到51军114师679团8连,担任机枪手兼文书。

1937年下半年,日军大举南进,国民政府在徐州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徐州会战,以阻击日军。中日双方投入了重兵,以江苏徐州为中心,沿新浦、陇海铁路线,展开大规模的殊死博杀。中国军队集结了64个师3个旅,总兵力60万人,总指挥为李宗仁。日军集结了8个师团3个旅团2个支队,总兵力为24万人,总指挥为寺内寿一。两军从1938年1月至5月,历时五个月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在徐州会战中,51军奉命开赴蚌埠、临关一线阻止日军。51军以2.5万人与日军4万人血战10天,牺牲了6000多人,守住了蚌埠,阻击了日军跨跃淮河。紧接着51军又奉命驰援台儿庄,于学军率疲劳之师与日军血战韩庄、贾家埠、禹王山等地。徐州会战撤退时,51军奉命垫后掩护友邻部队撤退,部队被日军分割包围,切成数段,51军分散杀出重围,完成了掩护任务,但部队伤亡惨重。此役51军受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传谕嘉奖,军长于学忠晋升为一级上将。

在战斗中,老岳父作为机枪手是基层连队作战的主要火力,也是敌人主要攻击目标,老岳父机智勇敢,在阵地上用机枪的火力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身边的装弹手和战友一个个中弹倒下,血染疆场,装弹手换了一个又一个,历时5个月的残酷战斗,老岳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掩护友邻部队撤退时,身陷日军重围,老岳父端着机枪冲在最前面为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冲出了日军的包围。老岳父与党组织也失去了联系,便只身潜回高唐韩庄老家继续走上新的抗日战场。

徐州会战为中国军队抗击日军十大会战之一,其中台儿庄战役最为著名,徐州会战极大地鼓舞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勇气。

老岳父回到韩庄,便开始发展中共党员,短短数月,便在高唐建立了三个党支部,并成立高唐特委任特委书记,随后改任县工委书记。1938年秋,抗日斗争形势恶化,山东大片土地被日本侵路军占领。老岳父根据对日军作战的经验,必须集中兵力建立我党强大的武装力量,将临清、馆陶、高唐的游击队合并成抗日清江大队合计500余人,老岳父以中共鲁西特委宣传部长兼任大队长,夏克任教导员。此时八路军129师386旅陈赓旅长率部进驻鲁西,老岳父率领清江大队与陈赓的386旅并肩战斗在鲁西的抗日战场上。此期间受老岳父牵连,本分勤劳在当教师的哥哥韩玉阁被暗杀。但老岳父没有退缩,率领清江大队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坚持对日伪作战。

八年的长期艰苦抗战,老岳父历任鲁西区宣传部长,冀南地委组织部长、卫东地委书记等职,以钢铁般的意志转战于冀鲁豫大地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解放坚定地抗击日伪军。

八年抗战,艰苦卓越,胜利来之不易,千百万抗日军民都牺牲在抗战的前线。


倪渊│记岳父韩宁夫二、三事

韩宁夫(右)与叶剑英(左)

解放后,老岳父身居高位,勤勉工作,不计得失,生活简朴,想起曾一起战斗牺牲的战友,感到自己已太幸运了,便全心扑在工作上,梦想建设一个强大的不再受外族侵略的中国。

晚年的老岳父每次与我们谈起那段峥嵘的岁月,都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和平太珍贵了,一定要珍惜好维护好。一定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强大的人民军队,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烈士们的鲜血才算没白流。”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


倪渊│记岳父韩宁夫二、三事

作者:倪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岳父   高唐   清江   山东大学   切成   东湖   围兜   孙子   徐州   头发   老爷子   山东   坛子   日军   岳母   美文   韩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