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遗旨传位十代王(高句丽外传24)

假遗旨传位十代王(高句丽外传24)

公元196年,高句丽第九代王故国川王高男武病卒。故国川王没有子嗣,驾崩那天晚上,身边除了王后于氏之外再没有任何人。于王后悲痛之余更为自己的将来而担忧。

  于王后伤心了一阵,突然清醒过来。她想:哭有何用?事在人为,得想法子把将来的国王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会有靠山。她思来想去,想用假遗旨决定未来的国王。

  故国川王有三个弟弟,君王死后如果没有子嗣按理应由二弟发歧接替王位。由于高男武生前没有确定由发歧继位,致使于王后产生了一个想法:国王死讯秘不发丧,我利用这个时间分别向三个王弟试探—下,谁对我好就让谁当国王。她模仿国王的笔迹写了一个假遗旨:“本王将不久于人世,因无子嗣,各王弟中唯有对王嫂关心并让于氏继续当王后者,可承继王位。”

  于氏把国王的尸体盖上被子,使国王像睡着了—样。然后,她先来到二弟发歧家,发歧冷冷地说:“王后夜里来到臣弟家中,可有要事?”

于王后说:“王弟,大王患病较重,且无子嗣,一旦大王升天,我想让你继承王位,你有何打算?”

  发歧很不高兴,说:“国王何时归天自有天帝安排,谁继位国王,应遵祖规办理。后宫不可干政,你不该和我说此事。你一妇道人家,夜半到臣弟家来,成何体统?”

  于王后见发歧态度冷淡,语言生硬,心想:不能让他当国王,如果他当了国王就没有我的活路了。于氏立即离开发歧的王府。乘夜来到三弟延优家,延优急忙把于氏迎进屋里,吩咐下人准备酒菜。不一会儿,一桌酒席摆齐,延优和于氏边喝边谈。

  于氏看延优非常热情,就毫不隐瞒地说:“三王弟,你王兄已经归天,他无子嗣,依理应由发歧接位,但他傲慢无礼,我不想让他当国王。三弟你为人和善,对我也很好,我想把王位传给你,你看如何?”

  延优早有当国王的野心,心想: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他立刻跪下,说:“王嫂,如我能继位,一定忠诚于你。如果嫂子能助弟嗣位,弟保证不娶别人为妻,我会继续让你当王后的。”

  于氏说:“三弟,你放心,我一定让你当上国王。”

  延优一高兴,亲自拿刀割肉给于氏吃,一不小心把自己的手指割破了,于氏心疼地把自己的裙子撕下一块给他包扎上了。俩人重新坐下对饮,共同核计如何登基、如何对付发歧。

  延优对于氏说:“王嫂,你的那个遗旨不行,如果二哥声称可以遵旨对你尽忠,我照样当不上国王。”

于王后说:“那如何办理?”

假遗旨传位十代王(高句丽外传24)

延优说:“我与王兄同习一师之字,他的字我可以模仿并可以假乱真。我模仿一份遗旨,放在哥哥身上,明天你假意让国相在他身上查找。”

延优模仿国王笔迹伪造了一张传位于延优的假遗旨,二人就急忙分手了。天刚亮,于氏派人到处报丧,自己则嚎啕大哭。人们以为国王刚刚死去,国王的几个弟弟、国相和文武大臣都前来宫中吊唁,料理丧事。

官员们到齐以后,于氏哭泣着对国相说:“国相,大王已经升天,不知是否留有遗旨。”

国相说:“臣不知。请允许为臣在大王身上找一下。”

于王后说:“好吧,你就找找看。”

国相在国王身上很容易就找到了用黄绢写成的遗旨。国相将遗旨递给于王后,说:“王后娘娘,大王身上留有遗旨。”

于王后说:“那你就代国王宣旨吧。”

国相打开遗旨,当众宣道:“众臣晓喻:本王在位一十九年,虽无大功,也无大过。如今本王病重,即将离世,故立此遗旨。如本王归天,由三弟延优接嗣,他人不得相争,钦此。”

众大臣听罢,觉得有些不对劲。先王生前是明君,怎么会在国王继位一事上能越次传位呢?又想,既然先王有遗旨,我们服从就是。众大臣立即向延优下拜:“国内不可一日无主,恭请大王登基。”

  发歧听国相宣读遗旨后,联想到昨夜于氏对他说的一番话,他断定遗旨一定是假的。眼见延优要登基,发歧高声喊道:“且慢,遗旨是假的。王兄去世归天,依理应由我继位。延优越兄夺王位大罪不可赦,你赶快交出王位,不然我就把你和王后都杀了。”

  延优不恼不怒地说:“各位大臣已经听明,遗旨确实是先王留下的。你说先王遗旨是假,有何证据?我接先王遗命继位,何罪之有?卫兵,将发歧轰出宫去。”

卫兵把发歧撵出宫后,发歧立刻调动手下兵马把王宫团团围住。延优缺理,武艺又比不上发歧,不敢开门迎战。便以处理先王丧事为由,把宫门关得紧紧的,防止发歧打进来。发歧把王宫围了三天三夜,宫内兵强马壮,他怎么也攻不进去。

延优怯战不出,向大臣们说:“王兄尸骨未寒,本王刚刚登基,绝对不可同胞相残。请大家相信本王,我们只要不出战,发歧就会慢慢清醒过来。届时他就会退兵的。”

文武大臣见延优如此仁义,更加相信遗旨是国王亲自写的,大家纷纷拥护延优当国王,没有一个愿意跟随发歧的。发歧久攻不成,见没有人拥护自己,知道自己肯定当不上国王了。如果继续在高句丽呆下去,延优也不会放过自己。他便解散了兵马,带着妻子儿女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度去了。


假遗旨传位十代王(高句丽外传24)

发歧见到公孙度,说:“公孙太守,我和故国川王是一母亲所生,现王兄归天,无子继位,本应由我继承王位。谁知,三弟延优和王后伪造假遗旨篡夺王位,逆天行事,乃大逆不道。今日我来投你,想向太守借三万精兵,我去讨伐延优,夺回王位。”

  公孙度对高句丽的日益强大非常担心,正在想办法如何阻挡高句丽的发展。今见发歧借兵,心想:正好可以利用高句丽内部矛盾,让其互相残杀,把力量耗没了,高句丽也就无能力来骚扰大汉边界了。

  公孙度说:“吾借你兵马就是。”随即发令,让手下将军点齐三万兵马交给发歧。

这一天,延优临朝,值殿官来报:“禀报大王,探子来报,发歧从公孙度处借兵三万,前来攻打我国,现距离国内城已经不远了。”

延优把四弟严须宣上殿来,说:“四王弟,今二哥借外敌来侵我高句丽,名争王权,实则出卖高句丽。想朱蒙王祖,创立基业已历经十代。我等兄弟绝不能让祖宗基业一旦毁灭。王弟武艺高强,命你带兵驱逐外寇,以保我高句丽之平安。”

严须自幼习武,深通兵法。他跪拜道:“请大王放心,二哥虽与我等为同胞,今他以外寇犯我国境,就是我高句丽之死敌。请王兄放心,弟将拼死力敌,一定将外寇驱逐。”

严须刚出城迎敌发歧,双方立即厮杀起来。汉兵长途远涉,精疲力尽,缺乏山地作战的经验。高句丽兵强马壮,以逸待劳,且在家门口为抵抗侵略而战,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杀得汉兵丢盔卸甲,狼狈逃窜。发歧见大势已去,只好调转马头向北逃去。

  严须骑马紧追,很快追上了发歧。发歧停马,流着眼泪说:“兄弟,我是你的亲哥哥,一奶同胞,怎能兄弟相残呢?我来是讨伐延优篡位的,并不是与你为敌的,你不必替延优来杀我。”

  严须向发歧深施一礼,说:“延优如确实篡位,则他不仁不义。你因一时气愤就领着汉兵来攻打高句丽,则属卖国之径。你即使能够取胜,将来怎么有脸去见地下的各位先王呢?”

发歧听后不胜惭愧,他悔恨自己险些犯下伤亲害国之罪。如果一旦坏了祖宗留下的社稷,即使当了国王也将无地自容。想到这里,他打马跑到裴川,向苍天长叹一声:“说:“列祖列宗,请恕发歧不忠不孝,如今,我无颜再苟活于世了。”遂拔剑自刎。

严须看到发歧已死,不由地悲痛大哭。他把发歧草草地埋葬在裴川,领着兵将回王宫复命。

  一天,延优以兄弟礼节在内宫设宴招待严须。饮至半酣时,延优问道:“兄弟,发歧到外国借兵攻打我们,罪大难赦。你把他打败了,他无颜苟活自杀,你怎么哭得那么伤心呢?”

  严须知道延优对自己哭发歧不满,含泪说道:“请王兄让我说一句话,再赐弟死。”

  “你想说什么就说吧。”延优冷冷说道。


假遗旨传位十代王(高句丽外传24)

 严须说:“王兄,先王让你当国王的遗旨真假不争,如果先王遗旨是真,你应该主动以弟让兄。你没让位,已失去了兄弟情义。发歧为夺王位失败自杀,是罪有应得。我哭他是念兄弟情义,并无对王兄您不满之意。我为其收尸安葬,正是维护你的声誉,不让你一错再错,谁知却惹你怨恨于我。我为臣,你为君,你如杀我,我也没有办法。王兄如能以仁慈之心不记前仇,以王兄礼仪安葬发歧,人们就会称颂您是明君,人们会说你是一个重兄弟情义的好国王。我话已说完,死无遗憾,你如杀我,弟绝不反抗。”

  延优听严须一席话,终于清醒了。他想:严须哭发歧是正常的兄弟情义,埋葬发歧则替我维护了声誉,我不该不识好坏人哪。他立刻安慰严须,说:“我错了,请兄弟不要往心里去,我不会为此事杀害你的。”

  二人谅解了。当年九月,延优让严须代表自己到发歧自杀的裴岭,以王兄礼仪将发歧重新安葬。

事情平息之后,延优为了感激于氏用假遗旨让他当了国王,话承前言,娶于氏为妻,再立为王后。高延优正式继位后,号山上王,为高句丽第十代王(公元196-227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太守   公孙   外寇   先王   子嗣   故国   兵马   王位   王后   情义   大臣   美文   大王   外传   国王   身上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