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丘俭破丸都城 纽由献打糕退汉兵(高句丽外传27)


毋丘俭破丸都城 纽由献打糕退汉兵(高句丽外传27)

高忧位居(公元227-248年)是高句丽第11代王,史称东川王。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军阀混战时期。

东川王嗣位以后,想利用三国纷争的机会,结交一个强大的国家。最初东川王选中了东吴,却苦于没有机会结交东吴。公元233年夏天,东吴出使公孙渊的使节秦旦逃至高句丽,要求东川王收下为官。东川王派人将秦旦送回吴国并向吴国称臣,东吴皇帝大喜,封高句丽王为世袭单于。

过了几年,当魏国势力一枝独大后,东川王于公元236年要与魏国交好,向魏国称臣。魏国皇帝下旨说:“尔高句丽如降于我大魏,则必须与吴国断绝来往。并用具体的行为来表示你的忠心。”

东川王听罢使者转达的魏帝之意后,正在想主意,突然殿前来报:“吴国派遣使者要求大王接见。”

东川王大喜,说:“将使者斩首,送首级于魏国。”

魏国收到吴国使者首级后,便同意纳高句丽国为属国。

公元238年,高句丽遣兵数千入魏国,协助魏司马懿征讨辽东的公孙渊。公孙氏败亡,辽东诸郡尽成魏土。此时,魏国忙于与吴、蜀的战争,司马家族成为魏国的最大政治势力,正与魏帝曹氏家族斗得正欢,无暇关顾周边小国。东川王趁机派兵攻魏,打下辽东几个小城,获得一些胜利。东川王认为自己已经兵强马壮,想对魏国再打几个大仗。

一些大臣向东川王进谏:“魏国强大,不是我们高句丽可以对抗的,不可再入寇魏国。”

大臣沛者得来向东川王进谏,不要与魏交恶,被东川王拒绝。沛者得来在宫前跪地绝食死谏,奏道:“大王,臣言虽微,却是忠挚之言,虽逆耳,却有大益。我高句丽系朱蒙先祖所立,至今已传世11代。历代王祖均未与汉人对立,才使得我高句丽得以立足。如今大王想凭高句丽一国之力,与魏相争,实与虎谋皮。魏大于我高句丽若干,难以胜之。与其战,必将使我高句丽成为荒芜之野。请大王三思,勿惹恼大魏,以招亡国之祸。如大王不听微臣之言,臣唯有一死尽忠。”

东川王听不进去,继续派兵蚕食魏国领土,沛者得来绝食而亡。公元242年东川王袭破辽东郡西安平,魏帝立即颁旨令幽州刺史毋丘俭征高句丽。


毋丘俭破丸都城 纽由献打糕退汉兵(高句丽外传27)

公元246年,魏帝命毋丘俭发兵征讨高句丽,以报其掠土夺地之仇。毋丘俭将数万精兵分为三股兵力向高句丽进攻,自己亲自率领步骑万人,东出玄菟郡,向高句丽进击。东川王召集文武群臣商讨计策,研究如何对付毋丘俭的讨伐。

有的大臣说:“高句丽国小势弱,应该退入丸都城紧闭城门,等魏兵到时,凭借丸都山城的险要地势死守,等魏军筋疲力尽时再反击,可获全胜。”

有的大臣说:“魏军远来,疲军不宜力战。我们应该主动迎击,把魏兵消灭在国门之外。”

东川王觉得自己武艺也不差,决定主动迎击魏兵。他亲自率领步骑2万余人迎敌至沸流水(浑江),与魏军于梁口(注:今通化市江口村)相遇,两军对阵,互相厮杀。高句丽士兵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杀死魏兵三千多人。毋丘俭带领兵马败退,东川王领兵乘胜追击,又掩杀魏兵三千多人。

初战得胜,东川王设宴和众将饮酒庆贺。东川王举杯说道:“数万魏军不过如此,竟然打不过我们高句丽的二万人马。毋丘俭妄为魏国的名将,其实盛名不符。只要本王再出一战,其命将不保矣。”

高句丽的将军们被初战胜利乐昏了头,纷纷叫道:“大王勇不可挡,明日一战定然取胜。”

  毋丘俭败退30里安营扎寨,料定高句丽兵马可能会乘胜追击,他召集众将商议对策。一位大将说:“高句丽国人好斗勇战,人性凶急。我军初战死伤近万人,士气不振,不如撤回玄菟郡休整,以后再寻机讨伐也不迟。”

  毋丘俭非常恼怒,站起来喝道:“今日之败,乃是我们对高句丽的战术不明所致。只要我们改变阵式,鼓起勇气,完全可以战胜高句丽。兵可怯战,将不能畏战,尔涣散军心,灭我斗志,岂能为将?”

  说罢,毋丘俭抽出随身佩剑,一剑将这位将军的脑袋砍了下来。喝道:“悬旗示众,再有提退兵者,格杀勿论!”

  众将军看毋丘俭已下死战决心,心知,如不能拼死战胜高句丽,也难以活命。如果此战败给高句丽这样的小国,哪有脸面回去见自己的父老妻儿。毋丘俭与众将议定,改变战术,用方阵迎战高句丽大军。

  第二天,东川王带二万骑兵再次向魏军进攻。魏军在毋丘俭的指挥下,以方阵迎战。毋丘俭身先士卒,将军们个个拼力厮杀。东川王原以为魏军不堪一击,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当魏军突然改变阵法之后,高句丽士兵怎么也冲不到阵里去。时间一长,魏军拨出一彪兵马绕到高句丽大军背后,两面一夹击,高句丽的兵马就挺不住了。随着几个高句丽大将的落马被杀,战势向魏军倾斜了。东川王见自己的兵马越打越少,便带着将士退了下去。魏军随后掩杀,高句丽死伤一万八千多人,东川王带着不足两千人的败兵逃回国内城。

毌丘俭继续带兵攻打国内城。国内城建在通沟平原上,无险可守,魏军几次攻击就将城墙攻破了几处。东川王带领臣民和军队撤到丸都城,据险而守。毌丘俭见丸都城异常坚固,易守难攻,便停兵围而不攻。他亲自带领几个将军,在丸都山城四处探查。他发现,山城的西北面山体陡峭,城墙在这里是借山势而修建的,只有险壁,而无高墙。城墙上的守兵也不多,防守也不严密。

毌丘俭决定采取避实就虚的战法。他派出一支部队在山城的正面佯攻,选派一些身强体壮善于攀登的士兵,带着兵器长绳,偷偷地来到山城的西北面,指挥士兵偷袭。

几十个武艺高强善于攀爬的军士带着长绳顺着山崖爬上去,偷袭得手,把城墙上的士兵全部消灭了。然后,登城的士兵把长绳垂到下面,大批士兵缘绳而上,又把一些战马也拉到城上,在山顶上积蓄了足够的攻击力量。毌丘俭举起佩剑一声令下,魏军从山上以势不可挡之力冲进了丸都城内。守城的高句丽士兵以为是魏军从天上掉下来的,吓得扔下兵器就逃。毌丘俭指挥大军内外夹击,一举攻破丸都山城。东川王见势不妙,带兵逃走。毌丘俭攻下丸都城后,指挥魏兵见房子就烧,见人就杀,见坟就掘,唯独对当初曾经劝说国王不要侵犯魏国的沛者得来一家下了免罚令,“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魏军在丸都山城烧毁房子数百间,杀死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数千人,抢夺金银数万两。

  毋丘俭见东川王已经逃走,让大军休整了一段时间后,又派玄菟太守王颀领兵前去南沃沮追杀东川王。东川王逃奔到竹岭的时候,手下的兵将全都跑散了,只有一个名叫密友的武将跟在自己身边。这时,追兵的喊杀声越来越近,东川王一时不知所措。

  在危难时刻,密友说:“大王,追兵已近,咱俩一起是逃不掉的。唯一的办法是臣拼死阻挡,拖延时间,请大王骑马快逃。”

  说完,密友手舞铁剑向魏军冲去,和追上来的魏军拼杀起来。


毋丘俭破丸都城 纽由献打糕退汉兵(高句丽外传27)

东川王乘机打马快跑,一直跑到一个比较隐蔽的山沟里才停下。过了很长时间,东川王才召集跑散了的近千高句丽官兵。几名将军把士兵重新组织起来,依靠山谷的险势防守。魏兵一时没有追来,高句丽的残兵败将有了短暂的休息时间。

东川王缓过气来,说:“哪位将军去把密友救回,本王定当厚偿。”

  大将刘屋句说:“大王,本将愿去。”

东川王说:“将军,你一定要把密友找回,如今天不是他舍生保护,本王定与各位不能相见了。”

刘屋句偷偷地绕道来到竹岭,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密友。密友满身伤痕,血迹斑斑,已经昏死。刘屋句将密友背起来,回到国王身边。

  东川王见密友全身负伤昏迷不醒,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让密友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等他慢慢地醒来。过了许久,密友才苏醒过来,东川王大喜,让刘屋句继续背着密友,边战边退直到南沃沮。

  王颀率领魏军对东川王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南沃沮,把东川王及其残兵逼到大海边。王欣命全体将士休息,准备发动最后一次攻击,把高句丽全部歼灭。

  东川王已经陷入绝境,无计可使,面对大海不断流泪。一个叫纽由的壮士来见东川王,他奏道:“大王,现在的形势非常危险,我们随时都有被全部消灭的可能。臣有一计可破魏国追兵。”

  东川王大喜,问道:“将军,你有什么好办法,快说给本王听。”

  纽由说:“大王,我们已山穷水尽,如果提出投降,王颀肯定不疑,我们可以诈降。请大王允我带些犒军食品到魏军驻地,向魏军说‘我们已经决定投降,国王先派我来慰劳魏军。’我把短剑藏在食物里,等我靠近王颀时,乘机把他刺死,魏军必大乱,这时大王可率兵冲进去,必能取胜。”

  东川王心想:此计虽好,却是搏死之计。此计成功,可击退追兵。此计不成,高句丽也必将灭亡。纽由此去行刺,不管成败,都将难以生还。国王有些犹豫地说:“将军此计虽妙,但本王怎能忍心让你去送死呢?”

  纽由跪下说;“为了高句丽的社稷不灭,为了报答大王对我的恩德,臣即使死了也是值得的。”

说完,纽由与国王和众将士挥泪而别。他带着食物来到魏军营地,纽由对守卫的士兵说;“我们国王今天被大将军撵到了海边,已经没有退路了。我家大王决计向大将军投降。大王派我带些食物,先行犒赏魏国大军以表诚意。”

王颀听到士兵的禀报后没有半点怀疑,便下令:“大开营门,接受高句丽投降。让纽由进到军帐里来见大将军。”

纽由端着藏有短剑的食盘来到王颀跟前,双手托盘,躬身将食盘恭恭敬敬地献给王颀,说:“我家大王让我送来高句丽特有的打糕美食,请大将军笑纳。”

王颀不知有诈,笑着说:“不必多礼,本将军收下就是。”说罢便弯腰双手接取食盘。这种打糕食品好吃但非常粘,王欣拿起一块咬在口中,感到非常香甜,就连续吃了几块。谁知,这种食品把他的手指粘住了,当他正用毛巾擦洗手指的时候,纽由猛从盘底抽出短剑,猛地刺进王颀的胸膛。“啊!”王颀一声惨叫,倒地身亡。


毋丘俭破丸都城 纽由献打糕退汉兵(高句丽外传27)

纽由回头便逃,被帐中卫兵团团围住。纽由虽勇,却难抵众兵士,最终被乱刀砍死。魏军失去主帅,立刻乱了营。早巳埋伏在四周的高句丽残兵,突然冲进魏军大营,残军拼命,以一当十,高句丽兵杀得魏军晕头转向,溃不成军,死伤无数,只得偃旗退兵。

毋丘俭得到军报,王欣战死,高句丽没有被灭亡之后,无奈地说:“看来天不灭高句丽啊。”随即将兵马撤回魏国。

毋丘俭撤兵前。对此次战役刻石碑铭文记载:正始三年高句丽反叛,魏遣七牙门(注:左兵、中兵、右兵、骑兵、都兵、左外兵、右外兵七个兵种部门)举兵讨伐,于正始六年五月凯旋而还。(注:1904年毌丘俭刻石记功碑在吉林辑安被发现,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

毋丘俭撤兵后,东川王带兵回国都,途中急火攻心,一病不起,死掉了。248年 东川王卒,子然弗嗣位,是为中川王(公元248-270年)。

高句丽最后击退魏兵,借了打糕这种食品之力。从此,打糕就成了高句丽人的最好食品之一。制打糕、食打糕的习俗传到朝鲜半岛之后,一直保留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都城   魏国   东川   辽东   公孙   东吴   吴国   兵马   山城   密友   美文   大王   公元   外传   国王   士兵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