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血汗总有枯竭的那一天


父母血汗总有枯竭的那一天

在网络问答里,有人问:“我是大学生,每月向爹妈要3500元的生活费,过分吗?”“我读大学,每月要5000元生活费多吗?”

读大学要交纳学费,每月要支出生活费。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每年学费都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20多年前我在一所中等师范任教,学生每年的学费是4000元。

学生上大学要交学费,多数人都负担得起,有的穷人家孩子却因此读不起大学。国家为此给生活贫困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对贫困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学生如果学习好、表现好,还可以获得奖学金。大学生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允许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搞勤工俭学,等等。

我的女儿是2000年的第一批国防生,那年9月我和妻子请朋友开车送孩子上的大学。离吉林大学校门口还有几百米,就看到各种各样的小汽车把校门口堵得非常严实。一个个身穿光鲜的父母带着兴高采烈的孩子,纷纷向校门里走去。这些刚刚进入大学的青年男女,眼睛里透露出新鲜、期盼和各种憧憬。

一辆公共汽车在吉林大学站停下来,许多人从车上挤了下来,其中有满脸风霜的农民,有身穿粗布的工人。他们扛着行李和包裹,领着眼神游离而又惊奇的孩子,一边问路,一边向校园里走去。尽管他们的脸上不时有汗水滴落,但他们的眼里流露出来的是兴奋的目光。因为,他们的孩子终于出息了,吉林大学在在国内是数得着的重点大学。将来孩子们从这里再走出去,不仅可以鲤鱼跳龙门,家族也可以跟着荣耀。

校门里走出几个男女青年,看样子是高年级学生,男女学生都穿戴非常讲究,他们有说有笑,男女携手,纷纷向近处停着的出租车走去。这些青年人都是一男一女合乘一辆出租车,迅速离开我的视线。那时候出租车起步价是6元钱2.5公里,从吉大校门口到最近的一处商业中心或豪华的饭店,至少也得10元钱。那时候人们每月1000多元的收入,如果每天都乘出租车,多数人家是承担不起的。

我把孩子送到了宿舍,吉林大学的住宿条件,比我当年在东北师大读书时好多了。据说,有些学校正在开发公寓式学生宿舍,条件更好。

我是副高级职称的中专老师,当时每月工资接近3000元,属于 高收入者。我从事兼职律师已经多年,已经提前进入了小康水平。我带着信用卡到交费的地方,把孩子的学费及应该交纳的各种费用都交齐了。那时候,可以潇洒地用信用卡交费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看到我在刷卡交费,是非常羡慕的。那时候,手持信用卡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财富。其实,我有信用卡并不是炫富,而是职业的需要。


父母血汗总有枯竭的那一天

也许,经济上比较宽敞的原因,我将女儿大学四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一并存入孩子的银行卡里,一次性给孩子存入12万元,扣除2万元的学费,每年的生活费约3万元,每月平均3000元。应该说,我给孩子定的生活费标准,虽然不是最高档次的,但绝对属于较高水平的。我告诉孩子:“从今天起,你自己管理自己的钱,如果钱不够用,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女儿从来没有自己管理过自己,面对现实,她接受了我的要求,直到大学研究生毕业去了部队。

在交费处,一位中年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大约有50多岁,脸色黑红,胡须较黑,眼角都是皱纹。一身蓝色带补丁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黑硬的头发竖立着,有一种刚劲的力量之感。他的眼神显得有些懦弱,看人总是低着眉头。他身旁站着一位青年,个头比中年人高出一头,身体健壮,一看就是出过力的孩子。这个青年人自从来到交费的地方,眼睛就没有离开周围的一切,他看到眼前任何事物,都会流露出一种惊讶、新奇的眼神。他最喜欢观察的则是校园里可以开动的小轿车和周围一栋栋不同形状的大楼。

中年人攥着一个蓝布包,他有些紧张。他的手腕处露着青筋,另一只手握着拳头,这只拳头像一只大锤似的,显得比一般人的拳头都大。他两只手掌露出的地方非常粗糙,偶尔伸开拳头,可以看到手掌里是一层厚厚的老茧,他应该是一个地道的农民。

看到眼前这父子俩,我突然想起大学同学、曾经的班长王德儒。他上大学是第一次从大山里走出,连火车都是第一次见到。他迈入大学观察周围事物的眼神也都像眼前的青年人都是惊奇。可惜我这位淳朴憨厚的学弟参加工作以后英年早逝,给家人留下了无数的遗憾。眼前的父子二人,似乎与我的那位同学极其相似,他们的一身淳朴气息,让我不由地产生了对青春的回忆。因为,我曾经下过乡,也曾经有过一手老茧,也曾经像他们那样对大学的一切都感到新奇。

这位中年人走到交费的桌子前面,他伸出颤抖的双手,慢慢地打开了蓝色的包裹,.我立刻惊呆了,周围的人也都惊呆了。包裹里展现出一堆花花绿绿的纸币,这些纸币只有七八张是百元的票面,十几张50元的票面,剩下的都是10元的票面,还有一堆5元和1元的票面,好在这些数额小的票子都用皮筋扎成了捆。收费的女孩接过这些钱,她对眼前的一幕感到非常奇怪,抬起头,用疑问的眼神向中年人看了看,问道:“大爷,你怎么不换成整票呢?这点起来多费事!”


父母血汗总有枯竭的那一天

中年人不好意思地说:“闺女,实在不好意思,这钱是我借遍了全村,好不容易凑齐的。临上车的时候还差20块钱,是俺们村长跑到车跟前给我送来的。我哪有功夫换哪。”

青年人非常不满地看了收费女孩一眼,他似乎想要说什么,却被他父亲使劲拉了一下。青年人使劲跺了一下脚,松开了握着的拳头。其实,他并不是想打人,而是生气下意识地的攥拳头。这个青年人的不满是有道理的,他心里想的是:零钱怎么啦?难道零钱就不是钱吗?我们是农民,虽然我们穷,但我们也应该被尊重。我们今天穷,但不等于我们一辈子穷。

我不知道这个青年人后来发展得如何,一年后,我妻子的一位工友来我家说了她儿子的故事,触动了我的感想。我相信,那位因交零钱而被斥责的青年后来一定不差。我妻子工友的丈夫因意外去世,她一人拉扯儿子长大。孩子考的是体育专业,也是费钱的专业。这个孩子知道下岗的妈妈给人家当保姆挣钱交学费不容易,也曾遇到过因为穷而被鄙视的眼神。但这个孩子在整个大学期间,自强不息,通过勤工俭学完成了大学学习,毕业后成了一名中学体育教师。

如今,却有大学生提出:每月向父母索要3500元或5000元的生活费,那可是相当或超过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然而,更多的信息却告诉我,许多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更高,爹妈有钱的一般都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致使一部分有钱人家的孩子在大学里过着少爷、公主的生活。没有钱的人家,在得知孩子心里委屈的时候,他们则举债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些大学生哪里知道,他们消费的每一分钱,他们喝下的每一杯高档饮料,都是父母流出的心血。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明知父母无力满足自己的超高消费需要,便冒险去“校园贷”借钱,甚至有些女孩不惜用裸体照抵押贷款,最终因无法还贷,而走投无路或退学,或自杀。

此时,我想起校园门口那些穿戴光鲜,伸手打车的大学生;想起那些在饭店里举杯庆生、高谈阔论的大学生;想起那些无论贫富都穿戴名牌的大学……我自然而然地想起2000年在吉林大学交费处看到的那个中年人手里的一堆花花绿绿的零散纸币和他的孩子。

其实,我写什么,说什么都没有用。我只想说一句话:年轻的大学生们,父母的血汗不是长流水,总有枯竭的那一天。当父母的血汗枯竭的时候,你们就会知道,随着父母的失去,什么都没有了。

父母血汗总有枯竭的那一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吉林大学   父母   票面   血汗   青年人   中年人   生活费   美文   拳头   信用卡   学费   眼神   眼前   孩子   大学生   学生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