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女遇光复获新生-妈妈的故事05



流浪女遇光复获新生-妈妈的故事05

1945年8月15日,侵略者日本宣布投降,大连地方政权立刻被中国共产党接管。虽然苏联红军在大连驻扎,八路军无法进入,但大连的各级地方政权和社会治安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秩序很快焕然一新。由于苏军驻扎的原因,国民党军队无法进入大连,只能接受大连被共产党领导和管理的现实。

由于大连驻扎着数量不菲的苏军,解放战争没有波及到大连,在此期间却有很多苏联人在大连办工厂、经商等等,大连经济一时间也比较发达。在曲老爹家生活了两年的小凤琴已经十六七岁,成为大姑娘了。义父曲连春便带她到一个苏联人开办的杰米特服装厂找工作。厂主杰米特•瓦列西娜•嘉丽下肢残疾不能行走,但她有一手裁缝技术,是一个高级裁缝师。当她看到曲老爹送来的女孩才十六七岁,显得比较聪明伶俐的时候,便对她产生了好感,当即决定收她做徒弟。小凤琴虽然不识字也不会写字,但她知道自己的名字叫辛凤琴,从这一天起,她开始使用自己的正式名字――辛凤琴。

杰米特•瓦列西娜•嘉丽对徒弟很好,让徒弟叫自己嘉丽。嘉丽给辛凤琴起了一个苏联名字――丽娜。但辛凤琴不喜欢,丽娜这个名字只有嘉丽一个人叫。

辛凤琴跟着嘉丽学徒,嘉丽教得特别认真,辛凤琴学得特别快,时间不长就成为服装厂里最年轻的裁缝师。1946年,在大连的苏联侨民成立了大连苏联公民会,嘉丽成为公民会的主要负责人。因为她喜欢自己的徒弟辛凤琴,便在1948年底安排辛凤琴在苏联公民会工作,同时让她专门照顾自己的生活,并让她住进自己的家里――大连同泰街的一栋小洋楼内。


流浪女遇光复获新生-妈妈的故事05

大连解放后,由于战乱始终没有波及到这一带,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连的一切政治经济生活都井然有序,并能够为支持解放战争承担后方供给和运输工作。在这一段时间里,中苏友好的气氛在大连是主调,大连苏联公民会里几乎每天都有交际活动,一些中国人被招聘到苏联公民会工作。

1949年初,大连苏联公民会来了一个小伙,小伙子年龄与辛凤琴差不多,他勤劳能干,还会说一些简单的俄语。嘉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便经常安排他为苏联人的聚会提供服务,大家对他的印象都非常好,给他取了一个“伊万”的名字,翻译成中文是“上帝珍爱”的意思。可见这个小伙确实招人喜欢。

辛凤琴第一次接触这个小伙的时候,也像苏联人一样称他“伊万”,小伙子立刻不高兴了,说:“我叫陈华贵,我不叫‘伊万’,老毛子可以这么叫我,你不能叫。”那个时候尽管中苏友好,但大连人在私下里还是喜欢称苏联人为“老毛子”,这是因为苏联人体毛较长的原因所致。

辛凤琴感觉这个小伙很有意思,便开始注意他。这个叫陈华贵的小伙比辛凤琴小一岁,也是山东人,他是驻金州苏军医院院长介绍来的。

原来,陈华贵是山东省莱阳县穴坊乡芦山村人,是陈氏先祖陈文第十三世孙、三支秉正祖之后。从文祖算起,他是第二十二世孙。公元1063年春夏之交,江西义门陈氏各房155分支,以拈阄形式分得属于自己名下的各处田庄,开始了大迁徙,共有291支分布在国内十六省(市)125个县(市)中。第六房伸公后裔宗邱(屈)是第247庄 ,分得山东莱阳庄,生子无考。这是山东省最早的陈姓。明武15年(1328)及永乐二年(1404),小云南的陈文、陈泰、陈增、陈武随军迁至山东,分别落户于潍县、黃县、文登、莱阳,陈文一人落户于莱阳教稼庄。后来,陈氏家族人口过多,陈文的十二世孙陈京到芦山独居,开辟了一方乐土,建设了芦山陈氏家园。陈文第二十世孙中的陈吉利在芦山村略有薄产,生有四子陈举宜、陈馨宜、陈升宜、陈均宜,四兄弟加在一起,人多地少,无法生存,三子陈升宜便与妻子李氏带着5个孩子闯关东到大连金州大孤山柳柴沟落户,夫妻二人给西裕村地主石春玉抗活。陈华贵是陈升宜次子,到柳柴沟时才六七岁,只能给地主放牛维持生存。

1948年春天,十六七岁的陈华贵在挑担贩鱼走在金州街头时,因突发肠梗阻昏倒在苏军医院门前。因他哥哥已经参加了解放军,属于军属,被被地方政府干部立即送到医院抢救。手术后,陈华贵没有了心跳和呼吸,被医生送进了太平间。半夜里,陈华贵苏醒后感觉口渴,他见身边的人躺在床上,便向他们喊道:“给我点水喝。”

可是这些人不动弹,也没有反应。陈华贵气急了,便大声骂道:“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坏呢?连点水也不给我。”


流浪女遇光复获新生-妈妈的故事05

声音传到了外面,医院里值班的医生和护士都吓坏了,急忙把院长喊来。院长胆子大,他进到太平间里发现陈华贵没有死亡,便将医生处罚了一通之后,把陈华贵安排到病房里治疗。当陈华贵出院之后,苏军院长为了弥补医院的过失,便把陈华贵介绍到苏联公民会工作。就这样,陈华贵和辛凤琴便在这个地方相识了。

陈华贵虽然年龄不大,但十六七岁的青年人已经有了追求异性的心理,他便有意识地与辛凤琴经常接触,以求获得她的好感。最初,辛凤琴并没有感觉到什么,时间久了,她也发现了二人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1950年秋的一天,嘉丽把辛凤琴和陈华贵找到一起,说:“你们俩的秘密我看出来了,你们应该结婚成为夫妻。”

不久,陈华贵和辛凤琴便登记结婚了。那个时候,两人没有房子,也没有财产,大方而又热情的嘉丽,把自己住的小洋楼分出两间房子给辛凤琴和陈华贵居住,并让二人把陈华贵的父母接来一起居住。嘉丽一个住着的小洋楼有几百平方米,虽说分出几间房子给徒弟夫妻和老人居住,却并不显得拥挤。就这样,他们在这栋小楼里一直居住到1955年嘉丽离开中国时为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解放战争   莱阳   芦山   中国共产党   苏联   毛子   太平间   山东省   大连   徒弟   小伙   美文   小伙子   院长   公民   新生   妈妈   故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