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原来是这样跟我们相见的 | 豫记

原创: 作者来稿 豫记 前天

安阳的商代遗迹举世闻名,妇好墓更是考古界的瑰宝,那你知道安阳与中国考古历史的渊源有多深吗?而妇好墓这个宝贝又是如何安全地走过3000年与我们相见?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李恩义 | 文

凤九 | 编辑

妇好墓有多奢华?

2018年10月份对于安阳考古界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

中国社科院 、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人民政府在安阳市联合召开“殷墟科学发掘九十周年纪念大会”,参加会议的大多是中国考古界领导和重量级人物。

10月20日下午,我随孙子所在的《安阳日报》小记者班去安阳市博物馆参观《凤归大邑商一一殷墟妇好墓文物安阳故里展》,殷墟在甲骨文中称为大邑商,所以展出题目才定为“凤归大邑商”。

这是妇好文物自离开安阳故土42年后,第一次回归故里与观众见面。

展出的474件文物是从妇好墓出土的1928件文物中精选的,琳瑯满目的文物让我惊叹不已。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你看那底部铸有“司母辛”字样的铜鼎,重达114公斤,据殷墟博物苑志愿讲解员徐建丽女士说,铜鼎四条腿中空,是妇好的儿子为母亲铸造的祭器,正因为鼎上的铭文,才能认定墓主人是妇好。

另有两个状似阔斧一样的铜钺,一个9公斤,一个8.5公斤,虽经3000多年埋藏,仍露武器的锃光。徐建丽说,里面除铜以外,还含锌、锡、铅等金属。

我们不得不为3000多年前的工艺所叹服,还有妇好镂空铜觚楞透雕,让人惊讶的是上面镶嵌着64颗绿松石。

14公分长的弧形玉凤凸腰处有可穿绳佩戴的孔,羽翼阳雕,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凤的形象已为我们定形刻划好了。

出土的文物中有玉器、骨器、石器、酒器、礼器、祭器以及大量武器,还有8600个带孔海贝,有的玉器原料来自辽宁矿。

那么这些价值连城的随葬文物都到哪去了呢?

资料显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收藏了其中的大部分一一1788件,国家博物馆118件,河南博博物院22件。

而出土地安阳连收藏的资格都没有,你说这批文物珍贵不?而且国家文物局庄严宣布,其中64件绝不允许出国展览。

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人的墓葬陪葬品这样奢华,足够办一个展览馆了?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这是殷商第23位商王武丁妻子妇好的墓,前面已经说过,除司母辛鼎有妇好铭文,其他器物上也有妇好铭文,如妇好青铜圈足觥也有妇好铭文,甲骨文有220多处提到妇好。

武丁是一位有作为的商王,历史上称为武丁中兴。妇好是武丁60多位妻子中一个地位显赫的王后。

据徐建丽女士说,妇好姓子,是小方国贵族的女儿,由于得到武丁信任曾带一万三千士兵攻打土方等北方小国,为殷商开疆扩土立下汗马功劳,是中国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她还主持大型祭祀和占卜。

在武丁心目中妇好是一位好妻子,可惜英年早逝,让他不胜哀痛,为了能经常看到贤妻,就把她埋在宫殿区边缘,并陪葬了数目众多的生活用品,还有妻子妇好领兵打仗的武器、祭器、礼器。

妇好墓如何重见天日?

那么,安阳为啥会在考古界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妇好墓又是如何重见天日的?这还得从抗战前说起。

1928年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冯玉祥与张学良在漳河两岸大战,郑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称之为漳河战役。

尤以安阳殷墟附近的侯家庄战斗最为惨烈。双方激战七昼夜,弹尽后肉搏,死伤无数,尸横遍野,鲜血把洹河水都染红了。

冯玉祥部以死伤10000余人的代价取得了北伐的决定性胜利。

然而,战争的硝烟散去不久,1928年10月13日国民政府中央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先生率领董作宾、李济、梁思永、夏鼐、郭宝钧等一批年轻的考古工作者开赴安阳小屯殷墟,进行有计划地考古发掘工作。

其中李济和梁启超二儿子是今天所说的“海归”人士。郭宝钧是董作宾幼时的私塾同窗,河南教育厅秘书,因随考古队工作,也爱上了考古,走上了考古道路。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殷墟是一片神秘的土地。

1899年清末金石学家王懿荣吃中药偶然发现了甲骨文,就让他弟弟去河南探寻甲骨文的出土地,本来甲骨文出土地在离安阳火车站咫尺之远的小屯村,文物骗子却骗其弟说在汤阴,导致他弟弟无功而返,成为遗憾。

董作宾、李济等在安阳小屯殷墟扎下根,住在洹上村袁世凯府邸改成的漳滨高中。

从1928年到1937年日军进占安阳,9年间,考古队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科学发掘,理清了商王宗庙区、王陵区、冶铜作坊区,弄清了殷墟建筑布局和城市结构。

他们还在一个发掘坑内挖出了15000片叠压在一起的甲骨文,被称为殷商档案库,为殷商王朝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

1928年的考古第一铲,开创了中国田野科学考古发掘的先河,在这15次发掘中石璋如、尹达、胡厚宣也先后加入进来,成为中国考古十兄弟,他们的专著和取得的骄人成就使世界考古界刮目相看,也使他们成世界考古界顶尖级专家。

1975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在我的家乡,据说是秦始皇时修的黄河古堤被削平,不知何年代的皇姑坟被夷为平地,我们村闫姓是土著居民,他们的祖坟是井筒墓,地处高岗地,也被平掉,家谱烧掉,那时的人根本没有文物意识,随葬品随意就被砸掉。


同样地处平原的安阳小屯村民也没有冬闲,决定挖掉不远处的高岗。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工作站听说要挖平高岗,立即与小屯大队干部协商,要对尚没有拔掉棉花杆的高岗进行钻探。

因为殷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竖着不少醒目的文物保护水泥标志,保护区内每项建筑动工前必须经过考古钻探,在探明地下情况后,方可动工兴建。

如安钢就发现一座违背历史规律汉代在上、唐代在下的叠压墓葬,究其原因是唐代墓主看中了汉代墓主家坟墓风水,掏挖埋葬的。

另外小屯干部和不少群众都参与过考古工作队的钻探挖掘,对钻探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因此考古钻探立即得到生产大队认可。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1975年10月23日安阳考古站工作队队长郑振香女士带领民工,开始对高岗进行开铲钻探,他们首先从高岗南部已被群众逐浙挖成断崖的地方开钻,果然发现房屋廊柱柱坑柱础及夯土层和灰坑,他们断定为商代房屋遗址。

由于转入冬天,不便施工,郑振香决定覆盖回填掩埋,到来年春天再行考古。

1976年5月16日考古队再次进入高地,发掘出一个大型墓葬,还没挖到墓底就发现殉葬人骨,经统计,一共挖出1928件文物。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殷商王陵那么多贵族墓被盗得千孔百疮七零八落,而埋在宫殿区的妇好墓出乎人们的意料,连精明的盗墓贼都没有想到,所以才被完整地被保存下来,让3000年后的人们得以看到妇好墓的奢华。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恩义,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古都学会理事、文史论坛成员。


推荐阅读

农村饭场,过去长见识现在涨姿势

北宋名将杨延昭密不外传的杨家枪,千百年后被认定的传人为啥会是濮阳一户关姓人家?

豫记荐物,甄选河南好物

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小程序查看详情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文章已于2019-03-05修改

阅读 1313

好看8

精选留言

写留言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安阳妇好墓挖掘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安阳   大邑   安阳市   祭器   恩义   漳河   礼器   殷墟   殷商   铭文   墓葬   甲骨文   河南   美文   中国   文物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