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

原创: 李恩义 浓农乡土 2016-07-01

李恩义,河南人,河南省安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古都学会理事,文史论坛成员,在多家刊物发表过作品,“浓农乡土”专栏作家。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随着现代社会进程的加快,民间许许多多的的手工艺淡出人民的视野,我们这代人虽不是手工艺人制作的最后见证者,却是有幸经历高粱篾子编织的很不合格的编织者之一。如果你有兴趣,带你一起品尝酸甜苦辣的编织生活。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1968年我从古城一所省重点高中下乡,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干了一年庄稼活,滚了一身泥巴后,大队一个革委会副主任让我去教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民在地里干活,一个劳动日10分工,才挣一毛八分钱。靠鸡屁股银行也不可靠,因为人吃饭只能维持最低的简单的生活,鸡子就更没啥好吃的了,除了吃谷糠外,只能靠吃虫子吃草叶子,打野食,一家养不了几只母鸡,婏不了几个蛋。因此,在生产队干活之余,几乎家家户户编蓆卖钱,是养家糊口的最好选择了。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那时,生产队大都种高粱,高粱晒红了脸,用小耪镢连根耪掉,叫杀高粱。说起杀高粱还有一个故事呢。

一天,我和社员们一起在村边的高粱地杀高粱,我用的小耪镢是父亲经常打磨的工具,刃既宽大又锋利,用起来得心应手,人人都喜欢用。一个小青年见我不费多大力气就杀下一棵高粱,十分羡慕,提出与我换用工具,我不好意思拒绝,就满足了他的要求。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原来农村的各自工具,都是根据自己的身材高低做的,老百姓叫架势。我没有试一试他的小耪镢架势大小,握住小耪镢把就用劲倒下来。谁曾想没有倒在高粱杆茬上,把高粱杆倒断了,把右脚大拇指倒破了,鲜血直流,指甲盖也掀开了。疼得我坐在地上。队长见我受了伤,急忙用自行车拖我去大队卫生室去包扎。这是题外话。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苇席


高粱杆就是编蓆的原材料。高粱收完后,把高粱杆捆成捆,生产队按人口把高粱杆分给社员。拉到家后,社员们利用下地干活后的业余时间,见缝插针,开始打理编蓆的一系列活计。首先把分到家的高粱剁了黍杆茬,然后,在院子里栽上一个木橛子,木橛子上钉一个大写英文字母L型的铁皮,再拿一个一端钉有同样是L型铁皮的短木棍,把高粱裤皮打下来。打裤皮是一个最轻松的活儿,也是人见人会的简单活,所以家里多是小孩儿、老头、妇女去干这个活。他们坐在小板凳上,把高粱杆放在栽在地上的木橛铁皮上,左手拿创皮刀扣住高粱杆,右手不停地来回(song)拽高粱杆,把外边的裤皮打光。因此不管是漆黑的夜晚,还是明媚阳光的白天,人们见缝插针,家家户户都响起“欻欻”“欻欻”打高粱皮的声音。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打完高粱皮,大人用刻(kè)篾子刀,从打光了裤皮的高粱杆根部开始,直到稍头,把高粱杆刻成两瓣儿,粗的刻成三瓣。刻篾子是技术活,人们往往左手拿高粱杆,右手握锋利的刀子,左手送右手推刀,用劲过大掌握不好分寸,就会割破手。那些好手即使在漆黑的夜晚,照样干得如闲庭信步,须臾功夫就把一根高粱杆分成两瓣儿。

刻完篾子把它捆起来,扛到水坑里泡起来,所以不管是村子里水坑,还是村西头的水坑边,就会有许多捆用重物压着的篾子,像一只只漂着的小船一样,这成了我们村特有的风景画。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等高粱瓤子浸透水分以后,扛到到打麦场里摊开,用石磙轧扁。入乡随俗,我理所当然地加入到编蓆大军。推石磙石绝对是个力气活,往往要两个人推。父亲是生产队长,每天为生产队的事忙碌,没有空与我一起轧篾子,我只得一个人去推石磙。可我身单力薄,除了吃红薯干就吃渣窝窝,没有什么营养,再加上没有干过什么力气活,推石磙是我最怵的活儿,要努十二分的劲,使出吃奶的劲才能把篾子轧扁,扁到像绳子一样柔软才行,等到一捆篾子轧好,两腿好像用醋泡过一样酸溜溜的。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篾子轧好后,下道工序是刮篾子,用刀刻高粱杆一样,也是一种危险活,掌握不好往往把手剌得鲜血淋漓,同样,父亲不让我沾手刮篾子。他利用有限的空闲时间坐在小板凳上,弓着腰,左手把刮篾刀放在篾瓤上,用楔在地上的木橛子摈住刮篾刀,右手抽拉篾子,篾子从斜坡放的砖上抽出来,高粱杆儿皮和瓤子就分家了。等把篾子与高粱瓤子一个块儿拉到头时,抓住篾子一头用手一甩,一个漂亮地弧线划过,篾子整齐地放在一边。瓤子则像死蛇一般堆在脚下。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这时不带瓤的篾子仍不能用,必须把篾子喷点水,继续用石磙把篾子轧到十分光滑柔软才能编蓆。篾子很薄,边缘很锋利,也不那么光滑,一不小心手指上就会扎刺或剌破手。我拿粉笔的手,没有什么茧子,不是扎上了刺,就是拉破了手。我是在一次次扎刺受伤中学会编蓆的。肉不能掺假,手扎上刺挺难受。母亲拿根针挑刺,因为年纪大了老眼昏花,找不准刺的确切位置,一手捏住刺的大致位置,用针挑呀拨的,一会就把手指剜了一个大一点的坑儿。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编蓆大都在冬春进行,此时的战场就移到屋里。编蓆要占一大间屋子。编蓆的工具有锹刀、紧刀、割刀、划刀、五尺木直尺等等。蓆的规格有多种,一般是根据床的大小来定的,以尺为单位,如小床2.5×5.5,大床5×7;打包用的蓆是4×6;另外还有2.5×107的圈蓆,即在床周围墙上用的,就像现在的床帏子。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圈蓆中间用红皮高粱篾子编成囍字,或福字,四边用红篾子编成花纹,以示喜庆和祝福,婚床周围用花圈蓆是一种时髦,很受新婚夫妇的欢迎。一般的大床周围则用没有红皮花纹的圈席。席子编好后还要用硫磺熏一熏,经过熏后的席子,就会由黄脸婆变成闪着青春光芒的小媳妇。

就这样,高高长长的看似不起眼儿的高粱杆,也许就是烧柴,经过无数道工艺加工,就变成了家家户户都用的艺术品。虽然手变粗糙了,却也编织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编织着人们的新生活。

除了编蓆之外,我们还编蓆篓子,掐茓子。蓆篓子用来盛红薯干儿、红薯叶等物,茓子是盛粮食的囤,生产队再多的粮食也是用茓子围的。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也有少数人编正六边形缸盖的。过去的窗户不少都是木格窗户,猫往往从窗户眼儿里钻来钻去。为了防止猫钻窗,就用高粱篾子编“气死猫”钉在窗外。“气死猫”花纹很美,既有实用性,又有艺术性,把窗户装点的富有美感。气死猫”不能编成实心,既透风,又透明,还不能让猫钻过去。这就需要技术与技巧。我听说寨外一个84岁的远房爷爷会编,特意跑到二里多地爷爷那里拜师,终于掌握了编“气死猫”的方法,觉得很有成就感。

大家都在忙自己干活,哪有功夫专一教你?于是我拿一个席篓子放面前做老师,比葫芦画瓢,就这样我不但学会了编席、掐茓子,还学会了编席篓子、编缸盖等常用的活计。编蓆工艺繁多,一个编蓆好手编出的蓆紧密、干净、美观,很受客户青睐,也能卖好价钱。耳濡目染,许多妇女也会编,它们心灵手巧,而且手很麻利。就这样,每天社员利用业余时间不知编出了多少梦想。每逢五、八集日,我们村的村民肩挑背扛成群打伙地去集上卖蓆、茓子、蓆篓子。集会上有专一的席编市场,大家自动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一个挨一个排好。整个席编市场像一个展销会,也是每人手艺的集中展示。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看到一张张纹路紧密、边缘齐整,活路刮净,白白亮亮的席子就像见到漂亮的大姑娘一样喜欢。一张大蓆好的才卖一元钱,像我编的似渣窝窝,只能卖八九毛钱。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粱编织品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编蓆的日子离我们也渐行渐远,也许编蓆的行业从此会消失。但想起在农村编蓆的忙碌日子,感到既辛苦又幸福,它虽然不至于使我们致富,却养了家。那篾子在手中翻飞的情景,不亚于舞蹈演员舞动丝绸的美丽,赶集路上的劳累与欢快以及拿到钱以后的满足,统统留在我们的记忆里。

为啥说卖鞋的赤脚,走卖席的睡光炕,头条号第69篇文章


光影|中国民居 古色醉人

李陈风|豫南史上奇女子·三春不言“息夫人”

30年前的老集市,你还记得吗?

韩传栋|梦里云烟墨飞龙(书法里的“人学”!)

王飞|安阳城隍庙,不灭的信仰

“生辰纲”为何在河南的这个地方被劫?

写下你的留言

娱人斋·

用高粱秆编织与竹编原材料不同,但都是国人祖先的发明创造,都可编成日用品和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

作者 就地取材,匠心之作·

望云飘飘(朋友)

失传的手艺,散发着乡土的芳乡!好文章百读不厌!·

酒醉花下眠(朋友)·

老李伯好久不见,看到你这篇文章很好,我转发到我的一个墨香坊群里了!·

作者·

谢谢您的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瓤子   橛子   石磙   恩义   篓子   生产队   水坑   席子   篇文章   社员   家家户户   高粱   铁皮   赤脚   红薯   乡土   美文   窗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