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抗日反蒋 渡河东征

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国际发展形势和中国将来的发展方向,讨论了转变党的战略方针的必要性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定了红军军事战略的基本原则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扩大红军。红军的军事部署和作战行动,应确定地放在"打通抗日路线"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个基点上。具体步骤是: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在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命令"主力红军即刻出发,打到山西去"。遵照上述命令,各路东征部队迅速隐蔽地集结到黄河岸边,进行渡河准备。1936年2月17日,毛泽东签发东征宣言,东征红军进入临战状态。2月20日,正式下达渡河命令,命令各渡河突击队:"先头绝对隐蔽,乘夜偷渡。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1936年3月25日,红军东征军左路军红十五军团,在徐海东、程子华的率领下,从交城岔口出发,翻越孔河岭山进入娄烦的孔河沟村,又到韩家沟村,开始了伟大的东征抗日。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挺近吕梁 来到静乐

一队红军衣衫褴褛,步履匆匆,他们到处张贴宣传字报——我们要团结起来,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左路军于3月18日从灵石以西地区北上,经孝义、介休、汾阳直插文水、交城地区,第七十五师一个团一度逼近太原南郊,进到晋祠。阎锡山十分恐惧,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太原,阻拦红军。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十五军团于3月26日从交城岔口镇一带出发,经静乐、娄烦镇转向晋西北的岚县、岢岚、兴县地区,随后转到临县白文镇,在娄烦镇,驻扎三天,宣传抗日救国主张,砸了阎锡山的官盐店分给当地群众。期间尹氏族人捐献银元三千元资助革命。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红军到了静乐后在娄烦镇、西街、尹家窑、西果园、城北、三元村等地驻扎。开始当地群众对红军的到来有过恐慌和疑虑,可是看到红军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红军所到之处散传单、写标语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帮驻地群众担水、扫院且生活俭朴,都是一些吃粗茶淡饭的穷苦农家子弟,时间不长就博得信任和拥护。当红军做饭要买盐时听群众普遍反映这家独家经营的官盐店经常缺斤短两,坑害群众。于是就砸开官盐店,除部队食用以外把其余的五万多斤食盐全部分给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欢迎红军的群众,从此知道了“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抗日的军队”。静乐县娄烦镇商会还把分散在各商号保存的娄烦巡缉队的武器弹药全部交给红军。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据老人们回忆,红军到达相对富庶的静乐娄烦镇后召集商会负责人,由商会成员组成临时接待站,协同红军安排住房,筹备粮食,安排生活。红军东征进入静乐县娄烦镇。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热情地接待红军首长杨尚昆、徐海东、程子华等在尹家大院下榻,并设宴接风。红军被这样的礼遇所感动,酒宴设在达泉当西院大礼堂内,赴宴红军指战员五十余名。他们都说这是从江南到陕北从未见过的诗礼之家,如果家家都这样,就是共产主义嘛!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红军到达峰岭底后知道是我党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的故乡,特别是看到高君宇的书信之类的资料,还派人保护,不让损坏。红军在静乐时间不长,所到之处传播革命火种,宣传抗日主张,使群众认识到红军是自己的队伍、是抗日的队伍,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有许多农家子弟参加了红军。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红军东征 名垂千秋

红军东征从2月20日到5月5日,在75天时间内,转战50余县,激战100余次,取得了彪炳史册的辉煌胜利。红军东征胜利结束和回师通电的发表,对全国一切爱国力量是一个极大的鼓舞,由此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是真正抗日的核心力量。同时,对国民党当权者,特别是阎锡山当局,也是一个极大震动,他们不得不在抗日与降日、联共与反共之间迅速作出正确的抉择。红军回师对尽快促成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实现,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1936年,在山西境内历时75天的红军东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它的重大意义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它在党史、军史和中国现代史彪炳千秋,无比辉煌。一位哲人说过,重要事件和重要节日离我们愈远,它在历史上的意义和作用就愈明显。红军东征山西,这场伟大战略行动的重要意义与时俱进地显现出来,给我们以启迪和思考。为了抗日救国,红军沿途执行“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的政策,一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一边配合地方党组织发动群众筹募抗日救国经费。吕梁山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积极响应召唤,尽力而为,对一些为富不仁的老财主,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由此,也使当年吕梁山人民的奉献精神展现出来。吕梁山北部的静乐、保德、五寨、河曲等县,红军所到之处,打富济贫,给穷人撑腰出气,指明出路。人民群众深深地感到红军是穷人救星,是拯国于危、救民于难的亲人。因此,很快在群众中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参加红军的动人情景。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东征红军救国救民的言行和准备抗击日寇侵略的义举,呼唤着人心,感召着民众。大家积极报名参加红军,彰显出灾难深重的山西吕梁山人民的民族气节。“当兵就要当红军,红军来了就欢迎,长官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的歌声四处荡漾,传遍吕梁、传遍山西。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当年这样写道:“有一个青年谈到去年红军抗日东征山西时人民的反应。他说‘老百姓欢迎我们!他们几百几百地来参加我们红军。他们在我们行军的路上送茶水和饼。有许多人从田里出来欢迎我们,向我们欢呼……’参加红军人纷纷,倭寇国贼惊失魂;抗日先锋处处有,革命同盟遍乡村。”这首“参加红军诗”,就是对这种热烈情景的真实写照(摘自斯诺《西行漫记》)。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播下火种 团结抗战

1937年,娄烦牺盟会游击队正式成立,会员四百余名,队员三百,步枪二百条。秘书长尹毓椿、庶务主任尹毓德、会长兼游击队长尹毓兰。同时,他们多次会见时任山西牺盟会秘书的薄一波,取得了大力支持。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静乐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实行了三三制组阁:八路军代表、民主人士、地方共产党员各占三分之一。尹毓椿作为民主人士,任静乐娄烦区长助理兼动委会宣传部长。他动员天池川、大河川、细磨川、西南川四方财主来达泉当尹家赴宴“请献金”,为抗日民主政府集资十二万元(银元)。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红军东征路过静乐播下了革命的火种。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境内开始有了共产党组织。民国28(1939)年春,日军侵占静乐县城后,静乐便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中共领导人贺龙、王震、余秋里、李井泉、张宗逊、杨秀山、张树芝、黄新廷、张霖等曾在这里长期生活和战斗过。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1940年1月14日,晋西北根据地会议在娄烦召开。贺龙(三排左一)、关向应(前排左三)、滕代远(二排左一)

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时期,静乐军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著名的康家会战斗、米峪镇战斗,就是在八路军和当地抗日组织及民众的配合下,取得的伟大胜利。静乐人民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努力发展生产,长年为抗日将士和地方干部提供粮食和衣物,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东渡黄河 播下火种 红军东征在静乐

东征将士耿飚将军1998年4月22日在《红军东征》(上下册)一书出版时写了一篇《河东一战、功垂千秋》的文章,文中说道:“红军东征,不只是一次战略性的军事行动,产生了重大的政治影响,而且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也功不可没,值得大力称赞。8000河东子弟加入红军队伍,大批抗日经费和物资,在东征中筹到,对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一方面军来说,可说是如虎添翼。对我们党和军队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这一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年山西吕梁山人民的巨大奉献。

(杨秀川 王彦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静乐   火种   交城   红军   吕梁   盐店   吕梁山   河东   娄烦   中国共产党   黄河   所到之处   山西   美文   中国   命令   群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