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祭文或幛文(幛文:幛子上面书写或印制的文字。是一种用作庆贺或追忆已过世、有一定名望老者的文体。大抵是记述此人生平,提炼归纳此人贡献,表达后辈对此人的恭贺或敬仰追思之情。其间多为溢美之辞。)都是祭祀或祭奠死者时表示哀悼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韵文可一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作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是由古时祝文(古代祭祀神鬼或祖先的文辞。)演变而来的。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时下在彩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流行把“祭文”做成图版,图文并茂地展示於死者的灵前,供人们阅览,作为缅怀哀悼逝者的一种新的祭奠形式。但其文体仍是遵循祭文或幛文的写作格式。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过去祭文是由一定身份的人为凭吊死者而读给人听的,特别是给死者后人听的,所以内容以表彰死者功德为主。祭文大多是由儿女亲友撰写或委托文笔好的地方文人撰写的追忆死者生平懿德的文章,其称谓、内容还须符合死者的身份辈分,感情色彩真挚浓厚,文笔流畅,通俗易懂。通常祭文要简短精炼不宜过长,更不能拖泥带水。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哀痛之情,使人听起来能唤起对死者的回忆,引发人们对死者的怀念,同时给人营造出一种悲哀的氛围。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近年来在参加亲友的葬礼上经常会见到用图板打印的“祭文”,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但也有一些在称谓、格式上不符合祭文的写作方法,甚至有一些“笑话”的地方。比如:明明是写的“祭父文”,文中却杂有母亲的内容,倘若母亲还在世,那就显得拖泥带水了。还有是落款处有许多是自称“孝子”,这又与古人写“祭文”时的谦卑思想相背离了。试想我国从古至今传颂的孝子仅为“二十四孝”,而自称“孝子”岂不有点大言不惭!还有是无限制地拔高死者,有些话用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有些牵强附会。“祭文”本是由古时的“祝文”演变而来的。到后来的“祭文”或“幛文”大多为大户人家祭奠亡灵时像“悼词”一样诵读的文章。《古文观止》与《古文笔法百篇》中有几篇“祭文”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等,可以作为后世之人写祭文的范文加以借鉴。

近来我从《尹氏家谱》里面看到我县清代乾隆年间的几篇“幛文”,捧读之余,除了感受到古人的文学素养和为文格式之外,觉得作为今人在图版上撰写祭文的一种“范文”也是可以的。

研读静乐清代进士姚士林与恩贡冯步云写的幛文可以看出幛文与祭文的一般格式与写法。
1、标题。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祭文或幛文均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紧接着写明祭奠时间、地点及祭谁,谁来祭。拿什么供品来祭奠亡灵来体现“祭”的虔诚与谦卑,这些都是开宗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写明祭奠人与死者的关系、辈分。晚辈对逝者不可直呼其名,名字前面应加“讳”字以示尊敬。子孙不可自称“孝子”,应谦称“不孝子”。

5、叙述死者生平事迹懿德贡献以激励生者。
6、表达缅怀哀痛之情。(呜呼哀哉!)
7、结语用“伏惟尚飨”。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伏惟尚飨”意思是伏在地上恭敬的请被祭者享用供品。

另外:祭文落款处,比如:《祭父(母)文》,(父亡)自称孤子泣拜或叩首,(母亡)自称哀子泣拜或叩首,(父母俱亡)自称孤哀子泣拜或叩首。亡父(男)祭文或幛文中□尊称为□显考□□讳□□老大人,亡母为□显妣□□讳□□老孺人。男亡叫寿终正寝,女亡叫寿终内寝。不可弄错,造成笑话。

兹有旧时葬礼祭奠仪式附录如下: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静乐发现两篇古代祭文 对研究古代丧葬制度意义重大

静乐清代进士姚士林写的《祭禹公幛文》与恩贡冯步云写的《祭廷谟公幛文》附录如下:

祭禹公幛文(同邑武村赐进士出身姚士林)

维乾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闰九月丙申,朔越二十四日己未。丙辰进士咸安宫教习,原任江南苏州府新阳县知县年家眷弟姚士林、乙卯拨贡生候选县丞年家眷,晚生牛德泽,壬申岁进士候选训导眷姻弟段建州。谨以刚鬣柔毛香槠之仪致祭于:

待封君疏公尹老太翁暨赵老孺人之灵柩前曰:呜呼!今人於亲姻朋友之殁,必历遡其生平之遇,与其行事而咨嗟叹惜之,故哀诔(上对下、尊对卑是诔。“明徐师曾《文体明辨》:诔者,累也,累列其德行而称之也。《周礼》太祝作六辞,其六曰诔,即此文也。今考其时,贱不诔贵,幼不诔长,故天子崩则称天以诔之,卿大夫卒则君诔之”。)之大作大都皆悲愤之词也。若夫,膺富厚享大年、子孙克肖而蕃昌,其於生人之遇良有厚幸,宜若可以不戚矣!而乡族姻友犹不免於咨嗟叹息焉。则其人有以使之不忘也,如我翁与孺人者真其人哉,翁为人廉勤、有才略。农桑经营之务罔不谙练,而孺人於翁合德,闻鸡警戒,视夜翱翔。故家业日起盛,而管州称素封者,首举翁以对,以为陈郑复见于今世也。其有厚幸者,一翁与孺人年俱逾耋,康强聚首者六十馀载。盖天生福人其受(寿)命必长,而历练与勤苦艰难之际者,又有以坚其骨力而固其精神。所谓松柏之姿经霜愈茂,金石之质入火弥坚。而齐眉之梁孟重逢之日也。其有厚幸者,嗣长君廷公武庠拔帜,次君廷侯国学蜚声而冢孙珣,文行兼优,尤士林之杰出者其馀兰出其芽,麟挺其角含馨徵瑞於书田艺圃间者,指不胜屈。每岁时伏腊子妇斑斓承欢膝下,翁及孺人顾而乐之,不啻庞公之在鹿门山也。其有厚幸者,三夫富者众之怨也。揆劂所由匪刻薄招尤即骄盈见忌,土物心臧其殷盛皆从务本节用而来,与世之剥削侵渔以臻厚实者不俟也。且好行其德,与孺人黾勉有无以酌剂於亲疏远迩间者。譬之长河借润不辞渐渍之频,茂树垂阴宁却庇依之广。至于奉身率下俭绝约一,如寒素而谦退,为心绝无矜己傲物之态。故人与之翁交者,骄陷忮求之相忘,而白首倾盖之如故。此则其人之不可忘者乎。夫得於天者有厚幸,而著於人者难忘。则虽祝应三多,畴兼五福、唱随归化者,翁夫妇固无馀憾之遗而悲老成之凋谢,伤淑范之云遥,吾人又乌能己於灵輀归兆际也!爰陈薄奠、敬摅芜词、灵其有觉,尚联翩而来尝也!

呜呼哀哉!

伏惟尚飨

祭廷谟公幛文(恩贡冯步云)

维乾隆三十八年岁次癸巳十一月丙辰,朔越二十五日庚辰,眷姻弟候选训导冯步月同弟恩进士步云谨以□□□之仪致祭于:

皇亲敕授修职郎候选儒学训导亲翁尹老先生之灵柩前曰:呜呼!公祖居非南乡望族,世著令德者耶,又非吾邑傑士也耶。少失恃,事太姻公曲尽爱敬。既殁,丧葬如礼祭享,以时人极称其孝。至于分赀让弟,里党竞传尤人所难能者。虽邑乘未及载而有心者未尝不誌之以备採焉。

弟与公始而友朋,继而姻戚。忆少时并应童试,羡公早列黉宫,以为进境有阶,后将人所莫及。公乃曰:“读书自有真路,理可寻焉。用滥觞恶套遂不肖为举子”文厥后天府名登,仍未竟公才而公之意总不止在是也。至课农桑亦颇寄田园之乐。暂司会计无须仿致富奇书,家道由始而少而富。遂不数年而谦恒蒙益泰渐履丰。虽群宵妬忌通同以捏控毒陷,公始终干旋,义不少屈於无情者讼,由是遂寝。他如周贫恤困、扶颠持危,课子必以义方,勉人俱以善道。无德色、无怠容,种种懿行未易殚述。噫!公,诚人杰也哉!配孺人郝氏,内助有贤德,先公数年而逝。今长嗣少年拨帜韬钤,亦早亡,闻者莫不恸悼之。公实难堪无如何也。

公一生饵乐,晚年愈善修养,以故寿逾古稀,齿牙坚固,耳目聪明。曩者舍弟为公西宾时,尝云天相吉人,报以介福。将来必为公建百岁坊也。夫何,岁在庚寅,非龙非蛇, 公竟弗廖,而溘然长逝耶!嗟夫!碌碌辈毕生亦虚生,没则已焉如公生者。生荣死哀其流嶶又曷可量哉!况继志不虚,已得家传双凤则昌后有兆。宁看庆衍螽,斯悬知公而有灵,将逍遥於三洲十岛间矣!独惜语言笑貌不复可闻可睹,能无挽以薤露蒿里愈加惨怆乎!

兹当执绋之期,哀公之志、弔公之行,伤善类之不久存,并叹豪杰之令我难觏也,聊一奠以陈词,庶灵爽之来格。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杨秀川 王彦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静乐   祭文   孺人   乾隆   数年   懿德   农桑   韵文   呜呼哀哉   丧葬   孝子   进士   祭祀   清代   死者   美文   古代   意义   制度   格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