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这些天,被刘嘉玲、蒋欣主演的《情深缘起》(改编自张爱玲名著《半生缘》)给整得一头懵。不只是各类影评嬉笑怒骂各显神通的吐槽声,更多的是质疑,质疑我们离张爱玲到底有多远。

这种“远”,一是审美的退化,二是智商的退化,三是节操的退化。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你看,风尘女子直愣愣就魔改成了黑帮老大,怪不得很多人质疑,刘嘉玲是不是欠着导演裸身贷,要不然,怎么就敢这样扎着双马尾来见观众,或者,一抬手一投足间就扫来一束凌厉坚忍的眼神,再加一句老娘、妈的,不是资深老鸨,也是纵横江湖多年的女老大啊。

那个内柔外刚、妖艳妩媚,直至疯狂、死亡的顾曼璐,一点影都不剩。

刘嘉玲成为2020版《半生缘》,最大的槽点,实至名归。其他一切关于蒋欣的强壮足以一拳挥死祝鸿才,沈世钧从原著的内敛变成了玛丽苏的男主,等等等等,总之,我们看到的与张爱玲的《半生缘》,毫无瓜葛。

哎,只能说,现在有些剧,真是低估了大众的智商,还是直接说侮辱吧。

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学会尊重作者,尊重作品,尊重文字,尊重那个时代仅存的回响。

张爱玲,该愤怒了。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0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可能是家学渊源,以及她本人对于《红楼梦》的骨灰级的推崇与研究,她的文字里,都有着一种独特的气质。

我们称之为——苍凉,或者,叫世纪末。

因此,即使是影视剧,一旦离开了这个底色,便不再有张爱玲的灵与魂。刘嘉玲版的《半生缘》,不仅没有了人物原本的气质与温度,更不用说,企图能抓住独属张爱玲的那一份精致下的苍凉美学。

迄今,能真得张爱玲苍凉美学的影视作品,当属《海上花列传》。又有人说梅艳芳版的顾曼璐,是真有那种老上海舞女的悲凉和浮萍底色的。而蒋勤勤版的顾曼璐,在色彩的处理上,已经显出俗艳之感,妖艳过多,没有了张爱玲那种在或明或暗光线里的冷艳和寂寥。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海上花列传》剧照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海上花列传》剧照

张爱玲说: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则是一种启示。[1]

所谓启示,是开放式的,是悬而未决的,是来自人性深处的原始悲怆,有困惑,有沉思,有对人性的战栗与惊悚。这些便是张爱玲家族题材小说里常见的主题。

因此,没有真正了解张爱玲的这种美学倾向,是无法走进张爱玲的世界的。即使再昂贵的阵容,最后,也只能洋相百出,令观众如坐针毡,汗颜不止,尴尬不止。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02

张爱玲最厉害的当属细节描写。这种细节体现在人物性格的拿捏上,体现在摆设、色彩、服装、话语、动作的丝丝缕缕之上。

这种文字上的卓有成效,与《红楼梦》当是一脉相承。当然,同样也是有着大家族走向没落的惺惺相惜。

我总觉得,一个作者,若是一直在仔仔细细、认认真真描写一些细微之处,他的内心一定有一个巨大的洞,他希望通过对周边仔细的确认来获得一点安全感,一点安慰。他可能就会有恋物癖,也可能日常之中不善表达,而又极容易信任和全心托付。

张爱玲就是这样的人。

只是,张爱玲不断向我们仔细呈现的“那些细节,却成为了我们走近张爱玲的一条可靠的路径。这些细节总是逼迫着我们,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物质‘能指’上,这些‘能指’不过讲述着上海都会生活的另一种故事,也依着她个人的想象力“重新塑造”了这个城市的空间——公共的和私人的,小的和大的。”[2]

而在刘嘉玲版的《半生缘》里,只有粗糙的空间呈现,一句回不去了都说的跟吼的似的,内敛害羞的顾曼桢突然就能化身公共演讲者,大有革命女青年的果决。很难想象那个在街头劝阻工人的顾曼桢,会被祝鸿才这种小瘪三糟蹋,而后委屈做人家老婆。顾曼璐,一口一个老娘,在教育妹妹那一段,你仿佛看见了靠血拼翻身的女老大。

一切张爱玲笔下饱满而沉静的细节,一切略显哀怨凄美的细节,都被毁了。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03

就镜头语言而言,女性镜头,往往更是充满了欲望和关于性征的。

《半生缘》有不少关于顾曼璐顾曼桢两姐妹的描写,有些是作者视角赋予她们以客观的描述,两种美,各有不同,但都曾美得小心翼翼。往后,舞女顾曼璐的镜头语言,作者给出的多有男性视角的描述,侧重浓艳妖娆。而顾曼桢,有祝鸿才视角的充满欲望的想象。

诚如劳拉·穆尔维在她经典的论文《视觉快乐和叙事电影》中指出的,“看的块系被分割成两部分——主动/男性和被动/女性。决定性的男性注视把他的幻想投射在女性身体上,而后者亦被相应地风格化。”[3]

也就是说,影视是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的,来讲人物的。这个镜头语言,有时候是参考作者的,有时候又要变成人物之间的变化,因此,镜头语言的丰富性,一定是基于人物的饱满性之上的。

很难想象,那个在镜头前坚毅、果决、语言铿锵有力的刘嘉玲,是被动的,是能被祝鸿才这种上海小瘪三玩弄、抛弃、欺辱的。我们总有一种错觉,刘嘉玲演的真的不是舞女,而是性别模糊的黑帮大姐,那是随时都能血洗江湖的派头啊。

而蒋欣的孔武有力,哪里还有张爱玲笔下那个柔弱的顾曼桢。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04

就作品情绪而言,张爱玲的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焦虑因素,这些焦虑因素既来自于时代的影响,也来自她个人独特身世的影响。《半生缘》的焦虑,表面看是生计,是爱情,实则不过是时代下小人物命运的脆弱。

张爱玲在海派作家中可以说是对“非存在”体验最深的,她的文本中时常透露出对“非存在”的惶恐,揭示着“非存在”对“存在”的威胁,就像她对自己所生存的时代的理解一样,“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4]人最终都要被抛弃,存在是不可靠的,是虚无的。

《半生缘》里,顾曼璐是那个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她的沦落风尘,也是被迫的,她的苟延残喘,是别人给的,她拉上妹妹做救命稻草,更是绝望和凄厉的。

而这样的人,又何尝不是那个时代里很多人的遭际,这遭际里,有无助,有挣扎,有阴暗,有自私,而这些又不过是人性的底色,是张爱玲笔下那恒久的荒凉。

张爱玲笔下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都在讲述着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无辜。顾曼璐始终是无家可归的,拉着顾曼璐一起,不过是一种扭曲的报复和自我救赎。


52岁刘嘉玲再演舞女!张爱玲美学终于被糟蹋光了

梅艳芳版顾曼璐

05

一切的细节,人物内涵,视角切换的自由度,故事的情绪内核,都荡然无存。

我们焦虑无比,一个时代巅峰式的文学作品,今天,终于被糟蹋得一丝不剩。

当年,李安拍摄那样的《色·戒》,都一样被人指摘。如今的《半生缘》,怕是张爱玲有知,估计也得拍桌子了。


参考文献:

[1](美)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

[2](美)李欧梵:《上海摩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p288.

[3]劳拉·穆尔维:《视觉快乐和叙事电影》,伦敦:麦克米兰,1989,p19.

[4] 张爱玲. 《 <传奇> 再版的话》[A].《张爱玲集·倾城之恋》[C]. 陈子善主编. 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第456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劳拉   底色   列传   舞女   苍凉   半生   美学   美文   笔下   上海   焦虑   视角   细节   镜头   语言   人物   作者   时代   张爱玲   刘嘉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