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正能量”的底层逻辑,你就是在盲从

谈谈正能量。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因为传播媒介的空前发达,任何信息,无论好的,还是坏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以裂变方式进行扩散,所产生的结果不一。

因此,从传播的特征和使命而言,传播正能量,才是时代主旋律。

那么,什么是正能量?

人人都在高呼的正能量,它的底层特质有哪些?

我们会不会陷入某种正能量的误区?


01

什么是正能量?

"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和期待。

从以上关于正能量的描述可以看到三点:

第一,正能量是发自内心的,是一个人希望自己通过拥有正能量或者受正能量影响,而变得更好。

第二,我们已经对正能量形成共识,并对正能量具备了起码的识别机制,并愿意定义它,传播它。

第三,所有对正能量的认同,已经凝结为一种集体意识,它就像一种象征符号,能够迅速获得识别。

这种对于正能量的热情,说明了一个群体精神的积极向上。

但是,正能量,不是狂热,不是蜂拥,不是缺乏自我体验和认知的盲从。

盲从,最终犹如溺水。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拆解正能量的底层逻辑和情感底色。


不懂“正能量”的底层逻辑,你就是在盲从


02

来自隐喻式的情绪传递。

关于隐喻,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

“(符号)它们更像是一种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做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我们认识到的自然、智力、人类动机或思想,并不是它们的本来面目,而是它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1985年出版的《娱乐至死》,以崭新的视角审视传播媒介变化对民众思维和认知变化的深层影响。这种情况也同样适用于现在。

被我们识别为正能量的人或事,正在以视频、图集、图文、动图等形式,飞速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我们仅仅通过看到的内容,便迅速获得了一种情绪,或者说是被媒介上那些不同形式的表现符号,点燃了情绪。这里的情绪,更多的是媒介上那些表现形式希望你产生的。

比如,一位父亲一只手扛着大包,一只手牵着稚子的那张图,它传达的是父爱伟大和坚忍,稚子象征着未来和希望。看到这张图片,大部分人都感动到了,觉得父亲不容易,父爱伟大。这就是正能量,让我们更多地去认识父爱,以及生活本身。

但有一个问题,这些碎片化的传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断章取义。断章取义,往往意味着真相的失落。因此,有些看似正能量的符号,可能有另外的版本。

但我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于断章取义的快捷和便利,越来越愿意被碎片裹挟而逐渐丧失思考的能力。


不懂“正能量”的底层逻辑,你就是在盲从

03

在共鸣中达成的自我提升。

在我看来,在传播媒介那里获得的正能量的情绪,大多是一种共通情感的浅层连接。而共鸣,却是能够唤起一个人内心深处的向往,以及行动的一致化。

当正能量的传递,达到了共鸣状态,才能真正形成一种不需要解释的集体象征。

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用较大篇幅阐述了共鸣,并认为共鸣的力量与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性认知具有着紧密关联:

“我认为,任何一种媒介都有共鸣,因为共鸣就是扩大的隐喻。不管一种媒介原来的语境是怎样的,它都有能力越过这个语境并延伸到新的未知的语境中。由于它能够引导我们组织思想和总结生活经历,所以总是影响着我们的意识和不同的社会结构。它有时影响着我们对于真善美的看法,并且一直左右着我们理解真理和定义真理的方法。”

也就是说,当某种传播,引起了大范围的共鸣,就会形成一种不需要解释和特定环境的集体共识。正能量的传播,同样也适用于此。

也因此,对于正能量的识别至关重要。


不懂“正能量”的底层逻辑,你就是在盲从

04

正能量的底层逻辑。

第一, 它是符合人性的真善美的,同时,也应该是符合规律的。

为什么一定要说符合规律这个事?因为,规律,很多时候是不近人情的。不近人情的,

在中国文化里,是不太受欢迎的。但是,有些看似正能量,因为很近人情,而细想却是不合规律的,也就是说,这样的正能量,一定会有其负能量的一面。

第二,因此,对正能量的识别,非常重要,因为,在传播媒介极其发达的今天,它的情绪传递和共鸣能力,被无限放大了。

碎片化的主流传播模式,看似无处不在,体量巨大,实际却是杂乱无章,没有落地的根基。在这种碎片式的狂欢里,很多时候,你并不真正知道那个短视频、那张图片背后的真正生态。

比如藏族20岁爆火的小伙丁真,爆火是因为第一时间群体性公认他为藏族的精气神,因此一夜成网红。但又一夜“翻车”,因为背后的生态被挖出。感觉就像一场闹剧,但也是资本的力量为之。

第三,传播媒介的隐喻,实际不过是人心的汇聚。因此,一旦被误传,杀伤力必定极大。就像迅速形成一种信仰,又迅速自己把自己信仰熄灭,最终,便是没有信仰。

因此,尊重媒介的力量,比起发挥媒介的力量,要重要得多。


不懂“正能量”的底层逻辑,你就是在盲从

05

我们,向阳而生。

我们,追逐光明。

为真正的正能量,呐喊!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 《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底层   藏族   能量   稚子   断章取义   语境   父爱   美文   媒介   共鸣   碎片   符号   逻辑   规律   情绪   力量   传播媒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