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味,那些人

80后,很多人说,这是一个比较沧桑的词汇了。

为什么沧桑?其实又是说来话长。

而说来话长的东西,总是掺杂了些许惆怅,些许喜悦,些许落寞,又有些许振奋。因为五味杂陈,所以理不清,理还乱。

80后,一半已入中年,一半陷在了人生的剧烈变更期,因此,80后,又是代表了一种怀旧,一种被岁月催促的茫然感。

因此,80后,应该是会对过年有着别样情感的人。那时候的年味,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境遇如何,都将是一生的滋养。


那些年味,那些人


01

年货。

深深怀念。临近过年那几天,心里的期待,心里的喜悦。

那个时候,年货,是一个无比缤纷绚烂的词汇。我只要听到母亲在跟村里几个要好的婶婶商议,怎么去镇上采办年货,我就知道,要过年啦!

而年货,意味着可以吃到很多一年下来都没得吃的好东西了。比如至少这几天每天至少可以吃一顿肉啦,可以吃五颜六色的糖果啦,还有我最最喜欢的用来走亲戚的蜜枣啦,然后五香瓜子花生之类的。

后来稍大点,我基本总结出,母亲采办年货的时间,一般都是年二十六,这样离大年三十就3天时间。为什么是这个时间?大概是怕我们把年货在大年三十前就吃光了,或者,没有更晚,也是怕我们馋嘴别人家孩子的。

长大后,才明白,母亲的心思细腻。

那个时候,母亲们要去镇上采办年货,都是很有仪式感的。

那一天,母亲们都是穿得比平时要光鲜一些,还会加倍地涂雅霜。我的母亲总是边哼着小调,边抹雅霜,然后,那一天,会很难得的把雅霜也在脖子上涂抹。

最喜欢看母亲照镜子的样子,那一天,她会更仔细地照镜子,笑咪嘻嘻地,还会扯起自己的领子狠狠闻一闻,看雅霜的香味有没有也染到了衣服上。

母亲还在镜子前整理外套,那些婶婶们就涌了进来,叽叽喳喳,笑闹声里,全是雀跃……


那些年味,那些人


02

年衣。

那个时候,一年下来难得穿几回新衣。但是,过年,小孩子的新衣,那是必须要备下的。即使家里穷困的,也是不会少了孩子的年衣的。

年衣里,藏着的是父母之于子女的爱,也是对来年的祝愿。

多少年后,无论世事如何变化,我都依然习惯地在新年穿上新衣,也必然给自己的孩子穿上喜庆的年衣。

世间,唯有最纯朴的情感,才能永恒。

母亲对年衣是有执念的,会早早准备起来。我一直记得有一件红色的夹袄,母亲孩子左边下衣襟处绣上了盛开的桃花,还有燕子。记得那时,也不过六七岁,穿着它,到处给小朋友们看,内心的炫耀,真是得到了大大的满足。

有时候,母亲坐在石凳上,是四合院大中门外的石凳,白墙黑瓦飞檐,母亲穿一身白咖的格子呢,手上飞快地飞针走线,两天下来,就能织完一件毛衣。大概也是红红的颜色,搭在夹袄里面,我飞快地跑远,听见母亲在那里哼起了小调,轻快,满足……


那些年味,那些人


03

年祭。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一天是要早起吃汤圆的,必是甜甜的芝麻馅。母亲自己捻的芝麻馅,香味芬芳,搓的汤圆,总是大大的。那个时候,父亲还会调笑母亲:

做这么大的汤圆,是想撑成胖子吗?

母亲才不管,就咯咯地笑,说咱们家就要吃大汤圆。

那一天的祭祀,是一年中阵仗最大的。祭祀,会在年夜饭前完成。

父亲早早把小方桌扛到了大门口,然后摆香台,把准备好的猪头放进脸盘,放在桌子的中央。然后还有煎豆腐、红烧肉、六碗老酒、六双筷子。

母亲拿着三支香,点燃蜡烛,把香交到父亲手里,然后,母亲把我们拎到桌子前面,父亲开始双手合着香,朝着东边的天际,开始弓腰祭拜。母亲就会催促我们快拜快拜,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大概就是保佑全家健康,牲畜长得壮等等,都是对来年的满满的期待。

拜完了,父亲会把香插在猪头上,直到香燃尽,父亲和母亲才会把东西收拾回家。然后,才开始我们的年夜饭。


那些年味,那些人


04

年饭。

这一顿饭,对于中国人而言,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是要奔赴而去的。

年饭,也是团圆饭,是见证一家人都在,是祈盼来年幸福安康。吃了年饭,家中无论谁需要远行,内心里都是满的,都是有牵挂的。

有人说,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内心有牵挂。深以为然。

年饭,年年岁岁,都是非常讲究的。

母亲为了一顿完美的年饭,一般年二十八就开始准备了。

比如做豆腐,然后压豆腐干,炸油豆腐,这些基础菜色,会出现在好几道菜里。比如做鱼冻,那是要好几斤的胖头鱼或者草鱼的,放入油豆腐或者豆腐,开始大锅闷煮。一碗碗盛好,借着那是腊月的寒冷,第二天就成了鱼冻,筷子戳一块,鱼冻在嘴里冷冷的,瞬间化开,一股鱼肉香就漾开了,全是幸福的感觉。

母亲会弯下腰,脸凑过来,笑眯眯地拧拧我的脸,说:好吃不?

我狂点头,指指蒸笼里的鱼冻,母亲就挖了更大一拨,塞进我嘴里,说:明天过年要吃多少,吃多少。然后,盖上蒸笼盖,走了。徒留我望蒸笼兴叹……


那些年味,那些人


05

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个时候,国家刚刚分地到户不久,家家户户自给自足,日子开始过得有滋有味。

我记得,那个时候,村里面人很多,四合院的天井里,总是坐着很多人,谈天说地,好不热闹。尤其临近过年,四合院的中堂里,都会高高挂满灯笼,中堂会夙夜亮着灯,每次走过,都觉得好美。

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放过鞭炮,中堂就会有一个班子人马,开始敲锣打鼓,庆祝过年关。

小伙伴们开始成群结队,到处串门,每家门口那一地的红色鞭炮纸,总是让人心情无比的喜悦,内心顿时有了牢牢的安全感。

若是不小心踩到漏炸的小鞭炮,你会惊叫着,跳起来,啊啊啊地逃奔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夹袄   说来话长   年饭   中堂   石凳   蒸笼   年货   新衣   汤圆   来年   鞭炮   美文   豆腐   父亲   母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