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热播剧《小舍得》,再一次把“内卷”,推向风口浪尖。

内卷,招人恨,坑人不浅。

那么,什么是内卷?

内卷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竞争文化。

关于内卷,有一个经典的比喻:电影院里第一排观众站起来了,后面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所有人都更累了,收益却没有提升。但是,第一排站起来了,你不站起来不行啊。

最后,大家都站着观影,体验更差了,还显得很不文明,都急赤红脸的。

有人说,内卷,就是大家争夺资源的结果。也有人说,内卷,就是一场关于竞争获利的意淫。

只是,陷入内卷的人群,细细看,大部分是中产阶级,还有部分低产者。

内卷,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跟风。


《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01

内卷,不过是害怕阶层下沉。

《小舍得》,我们肉眼可见的是中产妈妈蒋欣式疯狂的“鸡娃”,穷孩子米桃的挤进赛道的努力,佟大为的进退两难,这些人的背后,都有焦虑这个东西。

反观现实,这些年,孩子的分数,早已被“内卷文化”裹挟,孩子们被杀得片甲不留。

以蒋欣为典型的鸡妈们,她们也不知道,到底是谁,成为电影院第一个站起来的人。反正,有人站起来了,那么,她们就不得不站起来。

为什么?

因为害怕。

害怕什么?怕孩子没有好的前途,怕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中产,孩子可能还不如。这背后,最真实的害怕,还是怕阶层下沉。

像米桃这样的穷孩子,她们的父母害怕孩子跟自己一样,因此,不得不内卷,以期望孩子通过教育这条路获得阶层跃迁。


《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02

孩子的成绩,是如何被疯狂内卷的?

有人说,竞争文化,怎么就波及到孩子了呢?这大概与中国社会的分层机制有关。

清华大学教授李强在《社会分层十讲》里,分析了中国历史上社会分层的准入机制,部分仍然适用于现在。总结的七大阶层准入机制如下:

第一是血统或等级。这个主要是继承式的,大家都懂。

第二是通过关系网或者私人介绍。这一点仍然是古今通用的,人情大国的显著特征。

第三是推荐制度。这个50后,60后比较熟悉,那个时候,上大学就是“群众推荐”的。

第四是考试制度。古代的科举制度延用至今,如今的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就是通过考试,进行社会分层。你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进入了文化阶层。考上公务员,就是进入了权力阶层。

现在孩子从幼儿园开始,鸡妈们就是奔着高考去的。然后,就出现了“小镇做题官”现象,不胜唏嘘。只是,鸡妈们依旧前赴后继,管他三七二十一,考上再说。

第五是文凭制度、学位制度。这个东西把考试制度标准化了。你看你是博士或者硕士,用人单位就会额外加钱。与评职称也是关系莫大,职称最后也是跟钱挂钩,跟地位挂钩。

第六是选举制度。《小舍得》里,夏欢欢竞选班干部,最后还是会与成绩挂钩。

第七是市场竞争或经济竞争。这种通过市场竞争获得金钱地位的方式,与上面考试相关的准入机制,都是相对公平的。

因此,对于孩子而言,为了能在将来获得较高的经济与地位,那些本身没有安全感的中产阶层,就会在争先恐后的焦虑里,把孩子的竞争一再提前。《小舍得》里说8个月的孩子已经在上补习班了,绝对不是艺术夸张。


《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03

内卷真正坑人的地方,不是赛道的狭窄,而是密封思维。

华东师大黄平教授在《内卷文化十五讲》中提到关于《甄嬛传》的内卷生态,他说:

《甄嬛传》中,皇帝是必须有的,我怎么才能变成皇帝最宠爱的女人?如果他不宠爱我了,我把他弄死,换一个皇帝,但她从来没想过说我们不要皇帝了。这部剧恰恰是复制了内卷这个单一环境下过密竞争的模式。网络玄幻小说也是这样,一级又一级地升级炼丹,“败帝王、斗苍天、夺得皇位以成仙”,他从来没想过不修仙可不可以。

你看,这个问题其实很明确,内卷就像一个密闭空间,人们都在为里面的一块肉,争相撕咬。但是,那块肉,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在哪里,他们看似知道,又确实不太知道。

他们只知道必须先干翻竞争的那些人,自己才有可能咬到那块肉。


《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这些年特别流行的狼文化、《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理论,看似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实际上却是挑战道德底线和人类信念的。

这些所谓的竞争文化,在成人世界,只不过又是一波关于资本积累的营销。

身在其中,我们谁又幸免于成为那个“鸡娃”了呢?

内卷文化,无论是成人世界,还是孩子世界,都会被装进一个套子里,被牵着鼻子走。那些满是鸡血的成功学,把人弄得唯利是图,弄得七荤八素,弄得伤痕累累,最后成为工作的机器,所谓996,大概也是劝诫人们要努力工作的。那些到处宣扬自己员工半夜还在加班的老板,就不怕自己心肌梗塞?

所以,我不成功,行不行?所以,我们的孩子不考100分,行不行?

不行。


《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04

我们的文化,从来只歌颂成功。对失败是零容忍的。

最后,我们却发现,我们可能是被欺骗了。从小被鸡着长大,却也并没有获得当初父母跟你日夜耳提面命的美好未来。

多少孩子在迷惘,就有多少孩子被内卷了。那种内卷,因为空间的密闭,因为思维的定向,因为视野的狭窄,可能有一天,都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折翅的天使。

今年有部很好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我也一样把它看成了反成功学的样本,看成了反内卷的样本。

社会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元的社会,社会分层也必将更加多元化,看待社会分层的角度和立论根据也会越来越合情合理。

或许,现在我们正处于竞争文化的晚期,总是显得急赤红脸的。但是,那些鸡娃的人,是不是也该是时候调整一下视野,调整一下策略,或许,孩子的未来会更好一些呢?


《小舍得》鸡娃焦虑:内卷坑人,却是社会分层的必然结果


05

有当了十几年教师的朋友感慨: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学越笨了。

我下意识的答道:

过犹不及,刷题刷笨的。

为什么呢?

你看,从睁眼到闭眼,孩子都在刷题,他们看不到浮云散,听不见鸟鸣涧,更何谈观沧海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坑人   中产   社会   赤红   赛道   美文   阶层   焦虑   皇帝   害怕   地位   机制   竞争   制度   孩子   文化   黄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