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9:什么是善人,高人?

第二十七章,老子说: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善人,是指贵道之士、有道之人,如上文所说善行者、善言者。真正得道之人,都是高人,真正的高人不是用名声来区分贤愚,用地位来区分贵贱,用立场来区分是非,就会丧失混然之朴,与外物有分而相摩相刃,因虚华的名象而给自身设下桎梏樊笼。

而真正的高人,唯善人可以得识,因为他们行无迹,言无声,被褐而怀玉,故“不善人”不能识。所以才有“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之所以不能识,是因为具有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想高度。如老子在第二十章所说“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道德经9:什么是善人,高人?


识都不能识,又岂能为师?善人若为不善人之师,可谓自寻烦恼,因为俗人察察昭昭,要如何才能教授他们无为大道?这种逆势努行之举,非善人之所为。

所以庄子说:“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所以姜太公直钩钓鱼,未尝不是对周文王的一种考校,是可教之人他才会教。所以黄石公三试张良,最后认为“孺子可教”,才传下兵书。所以善人之所能教者,亦为善人。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智乎大迷,是谓妙要。”不珍视他的师友,不爱惜他的资材,终不过只是大糊涂中的小聪明而已,这是个精深微妙的道理。

因此庄子说物有大用,有小用;有能用者,有不能用者。防手冻伤的药,小用只能用来洗丝谋生活,大用可用来灭国谋封侯。大葫芦,不会用者如惠施,只能砸碎弃之;而会用者如庄周,可系腰间畅游江湖。因此圣人以道治理天下,则万物各因其性,各归其位,各得其用,而无所弃。

道德经9:什么是善人,高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善人   列子   庄周   道德经   高人   黄石   贤愚   樊笼   孺子可教   善言   资材   师友   兵书   俗人   庄子   美文   所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