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最高境界是"破执“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

  有一句毒鸡汤是这么说的:“因为在名利权色上没有建树,所以在修行上下功夫,以示自己淡泊明志、不入俗流。”这话确实犀利。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潦倒半生之后,转而自问,何致如此?遂转而问孔孟、老庄、释氏,企图寻求答案。他们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我不知道信谁?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破执”。人生苦厄、虚空、无常、不净,苦海无边,彼岸何在?多少人访仙求道,潜心修行。修行修什么?我认为修行就是破执。修行修到破执,你就解脱了。

 一、“破执”是佛教禅宗术语,即破除我执、法执、空执,不认死理,不一根筋。“破执”即“放下”,放下是修行人一生的功课。随遇而安,安之若素,随便哪种环境都合意。心若解脱,处处都是莲花。你若放下,便得大自在。

 “破执”也即“不著相”,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是谓“禅定”。内绝妄念,外息诸缘,泯然无相,无分别心,平等不二,是谓“见相非相,即见如来”。

 “破执”也即“心无挂碍”,心地清静空空,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方可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执著于他人是非,不执著于自身得失。身处外境事相中,内心却丝毫不受影响,如如不动,那就真定了。

 “破执”也即“随缘”,内心宁静,外事随缘。人的功名富贵、婚姻子嗣、生死寿夭都是命中注定的。他人的荣华是前世的厚泽,自己的苦难也是前世的恶业。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万事皆已定,浮生空自忙。故曰: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

 “破执”也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惠能法师闻之彻悟。一个人的妄念就象瀑布一样,连续不断,如何降伏其心?是每一个修行者都难以迈过的坎。《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只有活在当下,吃饭就好好吃饭,走路就好好走路,专注做事,这些正是收摄心思、修行练心的最好办法。

 二、“破执”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是入世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立功、立德、立言。立功有天命,立言需才华,惟立德可自主。曾文正公说:“富贵功名皆命定,半由人力半天事,惟有学做圣贤全凭自己做主”,若执著于建功立业,过之反为功名所伤。做圣贤就是修行,做到在尘要离尘,以出世心入世。“义”就是宜,心能够处事得宜便是义。儒家提倡“中庸”,反对极端,极端便是偏执。君子应当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君子待人接物,应对事变,当做则做,当止当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是你担当的,不要逃避。无非致其良知,以求心安理得。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是故孔子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破执”用道家思想来说,就是“无为”。因无为而达到无不为,这不是积极也不是消极。若是什么理论都要分出个积极消极,就堕入执了。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老子曰: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无中生有,有中生无。天地无为,四时行焉,万物生焉。该生的生、该灭的灭。狼食野兔,无有善恶。无为到极致就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随器之变,圆也可以,方也可以,处下有容,以天下至柔驰骋天下至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争论、不争功。至人之用人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曰:“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意即: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到牵累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安闲恬静,虚融淡泊,身如槁木,心如死灰,呆若木鸡,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不去思虑什么,也不刻意追求什么,做一个饥食困眠的自在之人,就算修成正果了。

  最后以四句偈结束本文:

 有心俱是妄,

  无执乃名真,

 若悟非非法,

  逍遥出六尘。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安之若命   儒家   槁木   功名富贵   妄念   功名   圣贤   美文   消极   君子   小人   万物   执著   前世   是非   自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