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节庆的欢乐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

记得那个年代,许多人都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一件衣服补了又补穿上四五年,几乎每天都是吃这顿望下顿,一到春荒就靠野菜充饥,一年也吃不上几个鸡蛋,吃不上几块肉!老家有句俗语,叫做“苦了大人不苦孩子,抠一月不抠一节,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就算再穷,过节也能吃上些好的,所以过节满足了孩子们爱吃、想穿、贪玩的“天性”,小时候的我天天盼着过节。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多,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那个年代,节日带给老百姓的不只是辛苦劳作的片刻小憩,不只是食不果腹的一顿饱饭,更是给穷苦的日子带来的一线希望,让生活艰苦的老百姓在节日里能够尽享“天伦之乐”的满足和幸福。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有句话叫“二十三,年来到,小孩哭着要核桃”,就是说二十三是小年,从这天起就开始过年了。按照唐河一带的传统,依次为“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做年花”,“二十九准备酒”等等。小年当天下午母亲开始烙“火烧”,晚上熬一大锅胡辣汤,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热乎乎的汤,啃着香喷喷的火烧,虽然简单,但是全家吃的津津有味、心满意足。记忆中母亲做火烧的过程是:把发好的面,放在大案板上擀成一个大面片,上面均匀地抹上薄薄一层香油,撒上盐、香料、葱花,然后卷起来扭成麻花状,用手揪成剂子,两头包好按成扁圆形饼,之后放在锅里烙烤至两面微黄大约三分熟,放入笼屉上蒸熟,满屋飘着葱油的香味,我总是忍不住咽口水。过年还会做豆包,馒头什么的,我最爱吃火烧。这些主食一般都会精打细算的吃到二月二,由于存放时间长了,即使在冬天,也是会变质的,会出一些霉点,掰开时拉丝,仍然舍不得扔掉,总是回锅蒸了,继续吃。

小年祭灶是必不可少的,上午,爷爷亲自宰杀家中养得最好的两只大公鸡,收拾得干干净净,按照当地的传统习俗,这是送给灶王爷、奶(两位老人家早已经挂在神位上)上天用的坐骑,这天晚饭前,一家之长的爷爷依次双手抱鸡,跪在灶王爷、奶前面念念有词,说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话,言下之意是希望灶王爷奶在给老天爷汇报我家一年来的表现时,要多说好话,保佑我家今后一年的平安,然后将这“两匹马”(大公鸡)分别供奉于灶王爷、奶的神位前,跪拜完毕后,施礼离开。我很小的时候就不信这些,因为眼看着到年三十那天中午,这“两匹马”就会被我们全家作为一份美餐享用了!我曾问过大人,把“坐骑”吃了,灶王爷、奶会同意吗?他们说,今年用完了,明年再换新的。我说它们送灶王爷上天是有功劳的,回来就把它吃了,是不是太不够情理?大人说“小孩子哪有那么多话!”我就闭嘴了。

从二十三到二月二,是过年的开始和结束,过了二月二,人们的生活归于日常,开始了忙碌的春耕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小年   唐河   春荒   节庆   缺衣少食   扁圆形   灶王爷   笼屉   神位   平安   腊月   坐骑   美文   火烧   全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