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喝的粥,冬至吃的饺子

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腊八,这一天要煮上一大锅“腊八粥”,家乡的腊八粥有些不一样,除了一般“腊八粥”的主要食材外,粥里还会下入宽面条和少许青菜叶。煮出来的粥营养比较丰富,平时是吃不起的,也就过节这一天可以喝够管饱,过把瘾。家里喝腊八粥有个习俗:第一碗的第一口粥自己不能吃,要让果树吃,院里的几棵小枣树,每年腊八都会喝上我和哥哥的第一口粥,不知道是不是粥的功效,枣树长得又高又大,年年结满一树的大红枣。直至几十年以后,老家的亲戚来看我,带的大枣还是这几棵枣树结的。亲戚开玩笑的说,这些枣树,这么多年一直在报恩呢。

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俗话说“过了冬至,一天长一绳子”,也是一年寒冷冬天的开始,冬至起算进入“数九寒天”,南阳地区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还有说“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驱寒娇耳汤”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人,他辞官回乡,为百姓行医治病,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饥寒交迫,很多人耳朵都冻烂了,于是他把羊肉和驱寒的药材煮熟剁碎,用面皮包上,捏成耳朵样子,放入锅里煮熟起名为“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们吃,服食后,冻烂的耳朵好了,从此人们每逢冬至就会包饺子吃,防止耳朵冻烂。我小时候坚信不吃饺子耳朵就会冻掉的,现在想想,应该是说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下,注意防寒保暖,冬日食补。我小时候对穷人来说吃顿饺子是奢望,一年最多吃五顿饺子,即冬至一顿、除夕初一两顿、正月十五两顿,那时包的饺子都是白菜豆腐馅的,几乎没吃过肉馅饺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冬至   饺子   天长   民谚   南阳   医圣   寒天   都会   枣树   乡亲   美文   习俗   煮熟   亲戚   小时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