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和中秋节

端午节在农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小时候不曾听说屈原自沉汨罗江的说法,但是一定会戴香包、包粽子、煮鸡蛋、喝雄黄酒的。每年四月底(农历)大人们就开始筹备过端午,找来艾叶和香料用布做成元宝或小动物造型的各种香包,每个小孩都有份,挂在脖子上。娘是包粽子的能手,用泡好的高粱叶把糯米、红枣等包好,一般都是要包上一大盆的,足够全家十来口人吃,还会煮鸡蛋、鸭蛋,每人分五、六个,那时一年里,除了生病能吃上一碗鸡蛋汤,就是端午节吃煮鸡蛋了,分到的鸡蛋对我来说,是一笔“数目可观”的“私有财产”,舍不得一下吃完的,总是存着,细水长流的慢慢享用。端午节必须要喝雄黄酒,说是喝了可以驱邪,而且还要把酒往耳朵、鼻子滴几滴,防止虫子钻进去。母亲还会为我做一个大公鸡形状的香包,里面装了艾草什么的,让我带着,还哄着我说如果有虫子咬我,大公鸡香包就会把虫子吃掉,我当时信以为真的了!

和端午节同样重要的节日还有中秋节,每年中秋,大人小孩都会念叨着一句谚语:“八月十五月儿圆,大河没水小河干”,朴实的语言,寓意深刻,意指“先有大家,才有小家,大家有小家有,个人才能有。”正如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富裕了,才有小家富有,个人生活安定。中秋节是一定要吃月饼的,我能分到两个月饼,手工月饼的馅料简单,但也是香甜味美,我总是小口小口慢慢吃,不舍得咽下去,来回咀嚼,让甜味在嘴里多停留一会儿,因为吃完就没有了啊,要等到明年了。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馅料五花八门,我却吃不出那种甜蜜蜜的感觉了,再加上现在年事已高,中秋节吃月饼仅是一种形式,尝尝而已!在唐河一带,中秋节还要吃一种饼,当地人叫“干饼”。记得母亲和上一大盆软面,加入盐、芝麻、花椒面等,然后分成剂子,用小擀面杖擀成直径约三十公分大小的薄面饼,把旧铁锅翻过来底朝上,用几块砖头架起来,下边生火(也可用炭火),把薄薄的面饼放到锅底上烙烤,母亲烙饼经验丰富,温度掌控到位,翻来覆去的将面饼反复烙,烙好后,放在手旁的筛子里,转眼一张张干饼摞的老高了,放凉后,吃起来特别干酥香脆,放几个月也不会坏,可以说是农村自制的土饼干。近几年,市面上也有制作售卖类似“干饼”的食品,价格不便宜,我和老伴儿买过尝了,不知道为什么,吃不出当年的那种小麦香了。

记得父亲讲过一个关于八月十五的故事,说在古时有个小伙离家干活,想在中秋回家团圆,于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由于不识字,所以在纸上画了一幅画,画了一棵树,一只小狗翘着尾巴站在树后边,脑袋朝远处一间小屋仰视。家里收到信后,都没看懂啥意思,忽然哥哥哈哈笑起来,说弟弟中秋节回来团圆。并解画意说,这个树是楸树,狗就是弟弟的小名“狗狗”,尾巴翘起来就是“决意”,小屋就是咱家,头向着小屋就是想回家,合起来就是“秋后我决意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汨罗江   唐河   端午节   香包   香脆   中秋节   小口   屈原   雄黄酒   月饼   团圆   美文   虫子   小屋   鸡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