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中的农谚

在农村,参加农活儿,经常会受到农业谚语的熏陶,还记得的有以下这些:

1、“农家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就咋着”。因那时农业生产力落后,农耕生产比较简单,比照着别人做就行了,也就是照着做,跟着干。

2、“打春一百,拿镰割麦”。就是说,立春后再过三个多月,麦子就熟了,可以割麦子了。那时人们生活贫困,过完春节后,好多人家就没有多少粮食了,闹饥荒的可不少,我家几乎年年闹,这就叫“青黄不接”。这句话,给人们一种希望,心里慰藉!有些人家实在接济不上,有的用野草充饥,甚至食用榆树皮(我喝过这东西做的汤,非常粘);有的带着孩子外出逃荒要饭;有的到财主家或殷实人家借粮,粮食下来后按“高利贷”偿还,越借越穷,越还越穷,最后一无所有,沦为乞丐!

3、“春打六九头,不种芝麻吃香油”。如果立春发生在六九前边,当年的芝麻就会丰收,所以不种芝麻也不会缺油吃,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4、“春雨贵似油,夏雨遍地流”。这是讲季节与雨的关系,做好防旱防涝工作,也是当地雨水特点的精准总结。

5、“一年之季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告诫人们,把握了春天,秋天就有收获;把握了勤奋,今生就会有收获。

6、“清明前,去种棉”。棉花,一年为两季,清明前种的是早棉,也叫春棉,在麦垅中套种的叫夏棉,告诉人们在清明前应该种早春棉了。

7、“芒种一半场”。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极为重要的节气,芒种也可以叫做忙种,半场是收割早春作物,如麦子,这说明此节气又收割又忙种又管理,十分繁忙,即农业的大忙季节到来了,争分夺秒不放松。

8、“掏钱难买五月早,六月连阴吃饱饭”(农历)。五月农民忙收忙种,千万不能下雨,越旱越好;六月收播结束,急需水分,即使连绵大雨也不是坏事,由于秧苗水分充足又有酷热的阳光,可以飞快扎根生长,为结果实打下良好基础。这句朴实简洁的十几个字,一语道破了多少天机!

7、“小满见三新”。小满到了,冬季和早春作物部分已经成熟,可以收获了,如大麦、豌豆等。

8、“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边种白菜”。讲的是三种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实践证明非常准确精辟的!

9、“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霜降到立冬,种麦莫要松”。什么时候开始种麦子,什么时候要抓紧,也是画龙点睛!

10、“大暑小暑,淹死老鼠”。这说明暑天是下大雨暴雨的季节,冲垮了房子,老鼠也无处躲藏了,都淹死了,人们要有充分的防备!

11、“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讲的是三类水果的成熟规律。

12、“蚕老一时,麦老一晌”。用淳朴的语言描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两种生物由于量的积累,在质变时是多么的短暂!

13、“麦盖三床被,头枕馍馍睡”。冬季下几场大雪,明年麦子就会丰收,人们就有饱饭吃了。

农谚很多,我说知道的只是一点点而已,以上说到的只是我们南阳地域的,当时的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至于在不同的地域和气候下,再加上当今科学快速发展,人们已经具备了更多改造自然的能力,所有很多农谚并不能完全适应现在这个时代了,所以我们也不能“死板教条”、“照搬照套”了。

以上所写,并无新意,但这都是童年的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农谚   榆树   芒种   霜降   小满   节气   立春   麦子   早春   作物   美文   芝麻   水分   清明   童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