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一样事物最美的时刻,是在它没被开封、没被啃食、没被涂抹的时候。我是这样认为的,带有一点任性的完美主义倾向,在撕开一个包装精美的本子或者给一管透明的墨囊灌注黑汁前,我需要观摩很久——这份未被人的痕迹惊扰到的美。

可事物都是“有用”的,尤其是为了“要用”的目的而被我买来的东西。同属于使用价值里的精神效用和物质效用合为一体才是它存在于我眼前的意义。允许它全面地发挥这些作用,我才算真正拥有了它,否则只是得到,得到一个凝固的状态。担心一样东西脏污、磨损,担心它身上会有时间折叠的痕迹,让美不能持续下去,所以会在使用前有一段徘徊的时刻。我想佐野洋子笔下的绅士拒绝打开雨伞的理由中,有一个和我的相同。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绅士的雨伞》,绅士有一把雨伞,绅士只要一出门就带着它。但不是每次出门都下雨啊,而且在真正下大雨的时候,这位绅士倒不出门了,理由是怕他的雨伞被淋湿、被刮坏。故事有读得通的简单和读不完的深刻,尽管影响不及《死了一百万次的猫》深且广,但论意义的延展性,是旗鼓相当的。可以把它解读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变得随性、一个闭塞的人敞开了心、一个执拗的人学会了变通等各不相同的故事。通过一个唯一的故事到达不同方向的无限内涵,这是佐野洋子的智慧和魅力。

被完美主义倾向切割开的精神效用和物质效用

因为有类似的经历,我首先感悟到的是绅士对完美的留恋。但绅士比我坚持得更为彻底。即使有瓢泼大雨来袭,他也能想尽一切逃避要撑开它的理由。在绅士看来,收起来的、每个褶子都规规矩矩的伞处于最完美的状态,虽然撑开才是发挥物质效用的方法,但因绅士对精神效用更胜一筹的偏好,致使二者的关系不是并列,而是精神效用对物质效用的覆盖。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心理学上有个“收藏癖”,也叫“囤物癖”,强迫性储物症。它被定义为心理疾病,因为会影响到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患有囤物癖的人会过度收集某类物品,可以竭尽所能为了它们压缩活动空间,并且在面临取舍时犹豫不决。出于依恋、收藏、升值等多种原因导致的囤物癖使私人化的生活空间更加缺乏流动和交换。通过唤醒物质效用才能获得的对生活的享受机会或与他人的互动机会也被侵占。绅士先生有一点这样的苗头,他在对雨伞闭合状态的维持、封存物质效用上与患有囤物癖的人有共同之处,只是没有通过积攒数量的方式加以体现。

其实每个人都有选择更倾向于精神还是物质效用的权利。只是雨伞不像艺术品,在绅士那需要靠交换价值才能顺利运行的世界里,它的美需要放在实用当中进行鉴赏。最后,绅士发现打开了的伞也很漂亮,大概就是认同了那份实用中的美。

成人的“母体”留恋与“过渡性客体”的补偿

读《绅士的雨伞》,我会想到凯文•亨克斯的《阿文的小毯子》,不由自主的联想告诉我,随身携带雨伞的绅士和随身携带毯子的阿文有互通的地方。尤其那句“我去哪里,小毯子就跟我去哪里”会在阅读过后不断振响,使我怀疑绅士也需要用过渡性客体来建立安全感。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温尼科特提出“过渡性客体”的概念。成长是脱离“母体”的独立过程,在分离中,走向独立的个体需要克服温床被撤去所引发的焦虑和不安。一切与“母体”有物理关联并能唤醒情感记忆的事物都可以成为这个阶段中,代替熟悉体验的温床,让个体在依赖中满足心理需求。所以阿文会与毯子形影不离,把它的顺从、柔软、陪伴等同于大人的呵护和疼爱。不光是毛毯,任何能对个体起到安抚作用的事物都可以充当过渡性客体的角色。且对它们有依赖的个体也不仅仅局限为孩子。成人也有在割舍“母体”时寻找替代物进行心理补偿的需求。

比如绅士和他的雨伞。故事里的绅士只要出门就会带上它的伞,如果刮风下雨,他宁可不出门也要保护他的伞。伞被他当做一个会受伤,所以需要关怀的生命体,是一个像“母体”一样能让他觉得温暖或有安全感的朋友。而闭合的伞是这个朋友保持的最令他舒服的姿态。类似于有的孩子喜欢趴在成人背上,有的喜欢窝在成人怀里,也有的喜欢把大人的手指含在嘴中。绅士喜欢雨伞闭合的状态,稳定的物理属性代表稳定的情感供给。所以雨伞的开启象征“母体”这一保护屏障被破坏,将会引发焦虑或惶恐。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从这个意义上看,佐野洋子笔下的绅士是一个正在经历过渡期的孩子。闭合的雨伞是他迷恋的完美“母体”。但与物品维持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就意味着绅士可能与身边的人有疏离,最显明的地方就是绅士在面对路人的求助时依然选择保护闭合的雨伞。

凯文•亨克斯让与环境不够和谐的毛毯变成了手绢,既满足了阿文的心理诉求,又不至于让成长看起来太过“幼稚”。佐野洋子让绅士成长的办法是让他与雨中的世界建立联系,让他看见自然的、随性的美,这些美将会转移他的注意力,把他与世界的隔阂转化为亲密。

从封闭型人生到开放式思维

雨伞的闭合可以对应绅士的封闭或固化状态。拒绝打开雨伞的绅士是一个不太愿意尝试变化的人。不管晴天、雨天还是刮风天,他没考虑过用伞来遮阳、避雨或挡风。封闭而不变的状态让他感到满足,却也不会为他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体验。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沉醉于让自己舒心安稳的生活状态涉及个人志趣,这无法让人草率地评判优劣。但佐野洋子的幽默中有一点调侃,或者说讽刺。因为绅士的生活态度并不是简单的兴趣选择,里面有对己不益,对人不善的成分。绅士为了不让自己的雨伞淋湿,会钻到路人伞下,请求遮蔽。他狡黠到知道借他人之便来守护自己的利益。而在面对男孩共用一把伞的请求时,精明的绅士装作没听见,眼睛往上瞟。

这样的绅士会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垂青吗?

被绅士拒绝的男孩等来了自己的朋友,他们共用一把伞,快活地走回家,走进雨里。这时候两个孩子唱起了歌:下雨了,滴答答,下雨了,哗啦啦。不管是“滴答答”这一滴雨的声音,还是“哗啦啦”这无数滴雨汇集到一起的声音。不管是一个人撑伞还是两个人撑伞,绅士都没听过、做过。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外部世界传来的声音从生命的罅隙中导向心灵。绅士看着孩子离开的背影,他好奇了,而好奇是引领一切的向导。绅士撑开了伞,站在雨中,验证了“滴答答”和“哗啦啦”确实存在。那也是他发现另一个世界的时候。他不再寂静地独奏,而是汇入人群,跟人共演有关“哗啦啦”的雨中曲。

闭合的伞无法实现物质效用,就像封闭的人生无法容纳更多内容。故事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绅士已经学会了分享,但他的心已经被撬开,他打开了伞,听到了雨水落在伞上的声音。并且从小狗身上获得启发,玩起了转伞,这证明他有充足的机会去尝新。


《绅士的雨伞》:读得通的简单与读不完的深刻

佐野洋子不一定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考虑过这么多,所以这些更像是我的自言自语。虽然可能有错,但我觉得依靠自然生出的灵感所做的分析还不算没有必要的过度解读。

因为这里有我自然的兴趣,为与作者和世界更亲近。并且,在读得通的简单里有读不完的深刻。将那些给人留下“莫名其妙”之感触的故事在记忆里扣留下来,认真挖掘更丰富的价值,这也是享受图画书的举措。优秀的图画书也正是在这么启发读者的:可以从我的故事里获得快乐,也可以不局限于我表明的。人人都有机会去成为第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在审美或情感上得到更多的启示。不过,有没有意愿做哈姆雷特,这也不是强求的任务。图画书是慷慨又温柔的,它最大的心愿是让人开心,但不干涉人如何才能开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雨伞   绅士   图画书   过渡性   客体   母体   效用   毯子   美文   成人   深刻   物质   状态   精神   完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