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的时间

“万物”是应该什么都要包含,特别是一些辽远深刻的东西,因为这个词很沉静又很大气。可不管是我从一些作品那见到的对它所涉的展示,还是我自己惯常的物别归类,万物反而会被用来指代一些“小物件”。

“万物”被我们这些人拿来当作放大镜用了,在文字中,在影视中。它作为中心词所代表的这个故事不是关于宫殿、大厦和高架桥的,它是蚂蚁、蜗牛、落脚猪的故事。为什么我会赞同并顺从这个将它含义缩减了的思考与创作建议呢?大概是因为它无所不能包括,可以给人没有局限的大的憧憬,再狡猾地一个放大特写,让人突然看见了树的纹路、叶子的脉络。然后人会恍然大悟,这样的事物也是值得被叫作“万物”的,世界有它们的一份,没有它们就不能够成为世界、宇宙。

然后人被这郑重的态度感动了,开始检索被平时的自己遗忘的词汇,一样一样的,比计算机快,还带着图。苔藓、蕨菜、马陆、松果……

“万物”被“狭隘”地定义为微观世界后,人的世界反而大了。

我最近关注最多的“万物”是鸟和青蛙,清晨四点钟左右它们以声音的形式出现,差不多六点半功成身退。它们叫醒了我,给了我一个清澈见底的开始,然后不知所踪了。其实只要抬头往树的枝叶间望一望,是还能幸运地发现鸟的影子的。但是青蛙自叫的那天起,就没暴露过自己。我试过在有水的地方、有草的地方等待,等第一声蛙叫指示方位,但是没有用的,它们不会在有人时叫,不会在人还没睡下、对它们有干扰和威胁的情况下叫。所以我凭窗听了这么久的蛙鸣,始终不知道歌唱者肤色几度、身长几许……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幻想那是些青蛙王子,每天定时来唱,只为让它们身边的人早点清醒。

它们一声接一声,声声不息,没有间断,乌泱泱的一大片,潮水似的涌上来,拱破了清晨的雾。雾里什么都能看得见一点,但什么也看不清。绿地、长椅、树组成的绿岛陷在高楼筑建的围城中。路灯三两颗,按恰当的距离分布,谁也不能和谁组成亲密的星座,谁也没胆量亮过其他,它们毕竟都不是星星。这时候的树在颜色上是安静的,等着光叫醒它。

鸟与蛙的声音从这小片绿地上诞生,让清晨变得更加寂静。寂静不是无声,寂静有声音,它的声音不像机器会主动走进你的耳朵。像鼹鼠和水鼠能在特别的机缘下邂逅潘神的笛声,有意寻找时却徒劳无功。寂静的声音只会自顾自地响起,不渴望也不期待什么。人想听见寂静,需要一个机会。但是呢,因为人的足迹散布得太广,也因为人的足迹受他自己建造的迷城的限制,在地理上,这种机会不多,不过时间上也许行。

我习惯在清晨寻找这种机会。虽然收获总是那么几样,像只打到螃蟹、虾子的渔夫,我只收获鸟叫和蛙鸣,但我满足,只要我勤勤恳恳,愿意每天早点清醒,就每天都能有这样的收获。如果愿意再往人迹罕至的时间领域里探探,还能听见雨珠莽撞地敲打楼顶的声音、风在门缝里拥挤阻塞的声音……

诞生在清晨的声音让我觉得安定,安定的原因是在“此时此刻只有我听得见”的错觉中,这些声音与我联结,和我最紧密无隙。越是在寂静的深潭里,越是能够听见不常听见的其他,认识不常认识的自己。自己好像有那么一点不一样了,身体醒了,但是灵魂做着梦。意识无处不在,和某些永恒的东西缠绕在一起。知道这一天不会和昨天、前天有什么两样,但又相信这一天绝对与众不同。

清晨是醒着时的经验和睡着时的幻境并存的时候,你能同时走上两条路,而且不用为“另一条会不会更容易走些”这种问题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绿岛   万物   中心词   人时   蛙鸣   美文   足迹   青蛙   安定   寂静   清晨   早点   清醒   为人   声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