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我们无法以一己之力改变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不同的视角,以不一样的思维去重新看待这个世界,让我们更自信,更幸福!听着自己的故事,一起踏上追逐幸福的认知之旅-《与我同行,你会拥有一个不同的世界》。第一集:从《自私的基因》来学习如何正确看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一、生活总不是想象中的美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直在困扰我们

每当与朋友谈起孩子青春期问题,多数父母会情绪激动地抱怨孩子不会主动跟自己交流,对于如何处理与孩子的正常关系显得异常无奈。我本人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从小父母为生计而操劳,我们已经养成了一种对于情感泰然处置的习惯,我们从来也不会有“拥抱”这样的亲密动作,高兴了相视一笑,生气了眼角一挑,这并不是说我们情感关系过于淡化。在我们心里,不去给其他人(包括自己亲人)添麻烦就是对别人最大的在乎,只要你好好的,我就很心安,这种情感就像朱自清描述的《背影》一样。上个周末我母亲感觉眼睛不太舒服,跟朋友一起到医院办了住院手续,自己就要医生帮她做白内障和眼底裂缝手术,要不是医生要求亲属签字,这件事她连我姐姐也不想告诉。后来姐姐告诉我们这个消息,我母亲为此批评了我姐。因为我们在海外不能赶回去,她怕我们知道这些事情后着急上火。这就是我们家祖传的处理家庭关系的方式。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我夫人有时也抱怨我对女儿不够在乎,因为我从来不主动给女儿打视频,有时她对女儿婆婆妈妈的教诲我还有点小烦感。其实我不是太想去解释自己的儿女感情,我继承了父母的基因,秉持行动好于嘴巴的真理。我也知道自己在处理女儿情感方面过于理性,打不打视频并不能来衡量我对女儿情感的深与浅。再精彩的家庭的辩论也不可能像《奇葩说》一样最终辩出一个输赢。最近恰好读了一本书评,在网上我也看了很多孩子和父母的悲剧故事,我想从理性思维的角度去看看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我也希望我的女儿能认真看看这篇文章,因为我是真心为你而写。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类具有理性思维,而动物是在消极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依靠本能活动维持自己生存。如果要想看清和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把本能的思维开关关闭起来,不要带着本能去评判对与错,要学会从从实践中发展自我认知意识。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二、自私的基因告诉我们-你只是基因的奴隶,不要自作多情

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于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这本书销售量超过了100余万册,被翻译成了超过25种其他语言。人们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很多自己迷惑问题的答案,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开脑洞的思考:生物体的进化总是朝着有利于基因自身传播的方向进行,而并不是必须向利于生物体自身发展的方向进行。比如雌性螳螂与雄性传宗接代时,雌性会把雄性吃掉,繁衍后代给自己带来了死亡,这是一种违反个体自身利益的做法,唯一的解释就是基因控制了宿主,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是生物存在的唯一目的。这种观点也解释了很多自然界中的利他行为,尤其是亲属之间的关系:当一个生物体为了保护亲戚的安全而战斗的时候,虽然冒着很大风险,是为亲戚体内有很多相同的基因,因此该行动对基因专递是有利的。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很多人很想知道当雌螳螂享受美餐时,被吃掉的雄螳螂是怎么想的。于是不少理性的网友开始养螳螂做实验,他们最终发现雌性螳螂饥饿程度决定了雄性螳螂被吃掉的几率。有一些狡猾的雄性螳螂事毕立即展翅逃跑,可以成功逃脱被惨食的命运,进一步证明雄螳螂并不是甘心情愿被吃掉的,生存下去还是动物的本能。以后请不要再用“羊羔跪乳”这样的伪科学故事来教训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正确认知。

按照基因的自私原理,人类完成了基因的传递,现存的个体就没有必要存在,人类就不应该寿命太长,长寿更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按照动物生存的本能原理,传宗接代也没有什么意义,我们只是基因传递的一个躯壳,只是基因的一台生存机器而已。人毕竟不是动物,既然走入思维的死胡同,他还会按照理性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就是通过避孕选择不生育,失去生存的理由就选择自杀。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我们为什么养育后代-想法是美好的,结论是让你失望的

我尝试了很多方法想找到一篇关于人类养育后代好处的文章,查询的结果让我都很失望。我不是一个具有消极思维的人,无论如何我也要找到一篇具有正面思维的文章,下面是来自简书《苏秦的生活观》的一篇文章观点,不过作者并没有生过孩子。

1、一开始,生孩子是大自然延续物种的需要。

2、后来,生孩子是传承家族血脉的重要目的之一。

3、孩子不是维系婚姻的唯一纽带,是婚姻生活最美的礼物。

4、孩子不应该是一不小心就有的产物,而是我们用心期待的家人和小天使。

5、孩子不是用来养老的,是相互欣赏与陪伴的。

6、孩子与我们,不过是红尘中需要了却的一段缘分。

作者的这些观点从道理上说得过去,但打死我也不会相信作者最后的总结:做父母是一件门槛最低,不需要成本的事。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如果你说网络资料不可信,我们就来看看专家观点:

 来自挪威社会研究所的托马斯汉森总结了人们对于是否拥有孩子的普遍态度:人们认为孩子会让自己更加开心和幸福,世界范围内90%-95%的年轻人都有着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计划, 80-90%的被访者认为看着孩子成长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人们同样认为拥有孩子是婚姻幸福与否的关键;人们普遍认为不抚养孩子的人是自私的享乐主义者。但是他最终的研究结论是:从全球整体来看,拥有孩子的人,主观幸福感比没有孩子的人的居然要低!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四、人为什么与宠物争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也许有些敏感的问题是无法直接找到答案的,就像我们不借助镜子就无法看到自己的容貌一样!飓风过后,美国有居民上书政府,要求取消公共交通禁止携乘宠物的禁令,理由是宠物也是家庭的一员,某些人唯一的伴侣。那么我们就放下人类的尊严再谈谈宠物吧,毕竟在网上有很多人与宠物争宠

 宠物的英文定义译文:宠物,又称伴侣动物(Companion animal),是为玩赏、提供个人保护和娱乐而饲养的动物,不包括工作用动物、家畜和实验动物。最常见的宠物需要具备吸引人的外表、智商和稳定的个性。

下面是关于人类养宠物好处的一篇流行文章摘要:

1. 宠物让你动起来

遛狗及参与户外运动都会让身体的细胞活跃起来,将内心的不悦释放出来,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让人精神愉悦。

2. 宠物让人减少过敏

有研究发现:与两只或更多的小狗小猫相处的宝宝对草、尘土等过敏的几率很小,也很少得哮喘病。

3. 抚摸宠物会减压

有节奏地抚摸宠物或给宠物洗澡不仅可以让宠物感觉舒服,也可以让人感觉良好。

4. 陪宠物玩让人更专注

和宠物一起玩乐可以让我们远离烦恼。当我们专注于某件事的时候,往往不会有太多精力去担心过去或未来,我们陪宠物玩的时候通常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5. 减弱孤独感

宠物是最好的家庭伴侣,帮我们驱走孤独。宠物直觉非常灵敏,当我们感觉低落时,宠物会来“安抚”我们,不让我们独自伤心。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6. 很好的倾听者

小猫小狗绝对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替我们保守秘密,让我们释放内心的压力。

7. 瞬间为你补充能量

不管你是刚处理了一堆棘手工作,或刚刚奋战在题海中,看见她们天真无邪地向你跑过来,烦恼瞬间化为乌有。

8. 帮我们扩大交际圈

遛狗为你提供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带着小狗可以更容易结交到新朋友,宠物能让你和新朋友能够迅速打开话题。

9. 帮你走出情绪低谷

照顾宠物可以让你活得更有目标,尤其在你情绪低落、无法自拔的时候,照顾宠物可以将注意力从自身及自身生活中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10. 带给你微笑和平静

当小狗或小猫在地上打滚或是把它可爱的小爪子放在你的胳膊上时,你肯定会很开心,让坏情绪全部释放掉。这种快乐的感觉会增加人体中的血清素及多巴胺水平,这些神经介质可以让人平静,给人带来愉悦感。

11. 最重要的是:宠物会让家庭生活更有趣,更开心!

有很多西方人选择一辈子不结婚,但他/她一定会养一只宠物,有的甚至在公开场合下称呼自己的宠物为儿子或女儿。更有甚者,每年给自己的宠物开生日PARTY。我也问过自己的一些中国朋友,如果政策允许,二胎后是考虑三胎还是养条小狗,他们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选择养条小狗。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五、对于亲情关系的正确认知应该是什么?-父母要放手,儿女要感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好像找不到生孩子是理性思维的证据,生养后代完全就是一种感性和本能行为。既然生育是一种非理性,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进行推论:孩子和父母的相处关系(非指血缘关系)是非常不稳定的,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让这种关系赋予更深的意义,人类才不会成为基因赤裸裸的奴隶。

人类毕竟是高智商的高等动物,在我们对养育后代有迷思的时候,有位网友对生孩子的意义找到了一个很完美的答案,请你扔掉手中准备给孩子套在脖子上的宠物锁链,一起欣赏人类的智慧

“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争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孩子,千万别把上面网友的话当做父母为你无止境付出的理由,这是父母给你通向人类的最后台阶。你可以向爸爸妈妈喊:“我不是你们的宠物”,也请不要反对爸爸妈妈寂寞无助时把一个宠物当作自己的孩子!宠物就排在你的身后。

人为天地立心,为自然立法,是宇宙的中心,赋予一切以意义。

孩子,爸妈只想跟你同行一段……


每天进步一点点,在不知不觉中让自己从优秀走向卓越!白天谋生、夜晚发展!

上一篇文章:他山之石之技能修炼(1)-简单实用的手机摄影技能

引用文章:【自修】-知识管理十大工具之八-人脉管理

感谢网友提供的资料和图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释义:“刍狗”是指古代祭祀时用草编织的狗,作者想通过《道德经》中的这句话来说明现在家庭关系出现的认知混乱,也同时暗示推崇“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关系处理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孩子   螳螂   美文   后代   认知   基因   小狗   本能   理性   同行   思维   女儿   父母   人类   动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