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敏:行走在秦岭的褶皱里

行走在秦岭的褶皱中

作者 | 任亚敏


九池,是我们本次行程的目的地。

朋友说,九池的山水不亚于九寨沟,初夏季节是最美的,很值得一看。受朋友的蛊惑,便有了这秦岭深处的一次行走。

九池位于洋县茅坪镇北部,隶属茅坪镇朝阳村,西接洋县华阳镇,北临周至,东临佛坪县。因地处荒僻又山高路远,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被划归佛坪管辖,于1955年再次回归洋县。

生于斯、长于斯的热心朋友是我们这次行程中最可靠的导游,有他同行,我们不用担心走岔路,更不用担心迷路,没有后顾之忧的行程,心情更加放松愉快。

做好一切准备,我们开始向目的地出发。车驶过正在逢集的茅坪镇,进入一条古木参天、群山环抱的窄路,路旁可爱的大熊猫图像路标提醒我们已经进入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既然是逛公园,那就只管解开捆绑心灵的绳索,带着一颗松弛的心好好看看青山,看看绿水,看看云絮吧。

这个地质公园真不赖,走了十几分钟,就依次看见路边跳跃觅食的竹鸡、滑过路面的蛇、矮灌木上来回蹦跳的松鼠以及鬼鬼祟祟在树丛中穿越的黄鼠狼。看来,这里真是动物天然的乐园,虽然缺少观众,但动物们兴趣盎然尽情表演的明星份并未减少。它们和周围百年的大树、千年的苔藓、万年的巨石在青山绿水间相互见证、相互生长着……

任亚敏:行走在秦岭的褶皱里

车在秦岭的褶皱中一路向北行驶。山谷中草木葱茏,满眼皆绿,显示着人迹罕至所保留的良好植被生态;溪水奔流,奇石怪石遍布河道,淙淙水声为这片世外天地增加了活力,水中细瘦的细鳞鲑就像从齐白石画中游来的虾,不仔细瞧几乎可以忽略。

秦岭纵深处,密林中不时闪过几户人家,家家都养着几箱蜜蜂,整齐的柴禾占据着房前屋后所有的空间,显示着庄户人家日常生活的朴素和勤劳。成片的山茱萸树长在平阔的坝子上,枝头已经挂满黄豆大小的绿果实。在前三十年间,有两年山茱萸不经意间被卖到了天价,这里天然生长的山茱萸颗粒饱满、色泽鲜艳一时成了最抢手的货,洋县的首批万元户在此地诞生,这里也是距离县城同样公里数最早通班车的地方。赚了钱的山民们进城大肆采购家电,承包旅社全村人进城闲逛达半月之久。丰饶的自然条件厚泽着坚守在这里的人们,曾经意想不到的富庶值得几代人去炫耀。

越往深山感觉温度越低,充满氧气的头脑却格外清晰。远离红尘的天然氧吧让我们彻底得到放松,离开电脑手机的眼睛也格外明亮润朗起来。阳光像是透明的,空气也是透明的,心也跟着清亮起来,让人无来由的欢喜。导游朋友指着前面连在一起的七座山告诉我们此山名叫“姊妹山”,他多次来这里都未能清晰地看过它的真容,大多时间隐藏在云雾里,今天我们真有运气,有幸看见了它的全貌。姊妹山远观确实壮观挺拔,俊秀无比。

顺着路标所示,我们找到了县域内小有名气的九池“方家坟”。

“方家坟”位于所走的乡村窄路300米的地方,它北接华阳南临小溪。一位不知姓谁名谁,身份官职也不确定的人于嘉庆二十二年葬于此,墓葬因为规模宏大、建筑精细、隐没深山几百年且无任何记载而留下许多谜团,让后人至今种种猜测。清一色的石条铺就宽而长的台阶,有的方正的石头上雕刻着精美的动物和人物,在杂草丛中胡乱地摆放着,好像阔大的墓葬工程修建中突然遇到什么,并未完工就草草收场撤退了。青石垒成古朴端庄又不失豪华的墓碑,碑文历经岁月侵蚀仍依稀可辨。看过记载唯一有用的信息是得知墓主大概是一位清朝进士,葬时七十多岁,生前乐善好施,德高望重,省官员多次嘉奖,其他都是一些套路式语言,并不能看出一些什么。这位有钱人也许是躲避战乱或朝廷追杀隐姓埋名几十年后于此正常去世,也许是赶路经过一河之隔的昔日驿道病逝于此就地埋葬,一切都不得而知,只能靠后人去猜测和想象了。听说此墓规模和设计风格在陕南十分罕见,亲眼目睹后更觉不虚此行。

墓碑旁边建有许多香菇棚,一位高个子哑巴给看护着。我们经过时,火塘里熄灭的柴火散发着好闻的气味,哑巴大叔吃着一碗放了盐和辣椒面的白水面,眼神并不浑浊和暗淡,和我们手语比划时是温暖而欢喜的。当我们表示要挖一株他栽在路边的芍药时,他立即拿出镰刀和锄头给我们帮忙。同行的妹妹要给他拍照被我及时阻止,因为天上的神灵经常会在荒郊野外化作一些动物或身体有缺陷的人,以此考验过路人的心肠和良知,而神灵是不喜欢光的,拍照对他们是大不敬。荒野中行走,敬畏之心必须常备。一路上我不时想起那个哑巴和他的白水面,如果会表达,他一定象那些年纪大的人一样,知道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传说,可是,他只是一株苍老沉默的树!密林中孤独的他生病了咋办?下雨在哪里避雨?想着,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悲伤。

任亚敏:行走在秦岭的褶皱里

距离方家坟十余里地的“胡家大院”是隐藏在秦岭山中的另一座建筑。院子的一间偏厦黑屋里一对老人相对独坐,问话答非所问,似乎常年缺少和外界交流思维已经迟钝。这是一处破败的四合院落,正屋房梁上发黑的木头上凸出的“孝弟勤俭”四个大字,有一种岁月绵长、生生不息的亲切感。保留着清代建筑风格的墙壁屋顶与隔壁铝合金门窗的住房和谐共存着。附着干枯苔藓的罕见的石条大门在人迹罕至的乡野中已经坚固地屹立了几百年,垒墙的青砖上有规则地刻着“嘉庆二年”。深山里保存至今的大院无声显示着当年主人在世时的豪华气派和奢靡。而今,一切都在夕阳里即将归于尘土……

行走在秦岭深处,“秘境”一词突然涌上心头。想想一个个生命都曾在红尘和黄泉之间切换,在世时他们曾经都有辉煌的身世,秦岭的自然山水对他们的心灵一定也产生过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他们有思想,依靠智慧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如今这密林山地成为他们的安身之地,谁又能记得他是谁呢?受有形生命的影响,“活在当下”是我们一路讨论最多的,有些消极,也有些伤感……

不知不觉,斜阳依稀,暮色渐起。行走中的所得,多用点时间去感受总是值得的。返程时,一轮明月悬挂在山梁,星星点缀其中,多少年了,都不曾看过这样明亮清晰的宇宙。山风透过车窗吹进来,百草的沁香更加浓郁,隐藏山中的动物们也该休息了吧。山中的日子,就像脚下的这条河流,将继续慢慢流淌。

车的影子,在水泥路上长长的,淡淡的,向红尘中延伸……

任亚敏:行走在秦岭的褶皱里

任亚敏:行走在秦岭的褶皱里

任亚敏:行走在秦岭的褶皱里

(图片来自网络)

—END—


【本文作者】任亚敏,在纸质报刊和网络媒体发表有散文作品等,陕西省作协会员,现居陕西汉中市。

摘选自:读书村,版权属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秦岭   方家   白水   窄路   山茱萸   洋县   墓葬   人迹罕至   苔藓   密林   褶皱   哑巴   美文   红尘   行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