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为什么倍受争议?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自获奖以来一直受到大多数人的争议,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究竟是善是恶的问题,是善大于恶还是恶大于善的争议!”

莫言数落完国人的丑露,列举出那么多的劣根后,又一路小跑的去了领奖台。这位中国籍作家,获得的不仅是巨大的荣誉,还得到了800万瑞典克朗(约合75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更是在他的“获奖感言”里,更多的讲故事,把苦难深重的旧中国说得体无完肤,把中国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描绘的满目疮痍、人妖难分。而他就是在那样极具负能量的恶劣环境一路走来(倒也足见他的“灵光”)。

莫言为什么倍受争议?

笔者不仅要问:一个逢人就哭诉,到处捧着伤疤卖相的人,目的何在?

在莫言的眼里,只有裸着的疤痕。狗皮膏药是假的,大夫也阴险狡诈、病床上布满了机关、医院也是面目狰狞的医院。所有能利于他成长的一概不提或视而不见。他不会提到他那个当村会计的爹,不会提到他有幸能成为在部队得到锻炼的军人,不会提到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老师的“高尚”。即便提及,也一定是灰色、灰暗、灰不溜秋的灰蒙蒙、灰沉沉。

因为他莫言是专门为灰色地带而生、专门为灰暗摇旗呐喊,专门戴着灰色眼镜并为灰烬站队!因为有了的这样“专营”才可以名利兼收,有了这样的“投机”才可以豪取并博得眼球!用魔幻超现实主义色彩的“东西”摆脱一切束缚,挑战国家利益、挑战社会制度、挑战人文精神与道义的制高点。

纵观莫言笔下那些魔道的、幻觉的、超越现实的、荒诞不经的文字,处处充斥着反抗的绝对性、不顺从的彻底性和对规章制度的破坏性。

再看莫言藏好那750万以后,时不时的搬出来那个过往年代的“真实”(有悖于那个年代并不光彩“真实”,),是出于什么目的?是想证明什么?又是在什么样的“场合”一次“旧事重提”?

莫言为什么倍受争议?

这就是网友们所质疑他的问题了。

笔者认为,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旧事重提”,更加证明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中,经过几代人的勤劳实干,才走出了“深重苦难”的旧时代,才有了中国今天的世界“第二”!

而莫言之类,却无视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核心部分,不去讴歌时代的“奉献与创新”,专以揭露“伤疤”为快意,并多用蒙太奇的手法故弄玄虚玄实,实在不能说是“优秀的作家”!

非常值得警示的是,莫言做为当代作家(公知、公众人物),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飘飘然。尤其是莫言在东京都的获奖感言,更是夸夸其谈:在讲人性的时候,否认法律;涉及法律的时候抛弃人性;论道义的时候,又忽视社会发展的必要规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把问题割裂开来,一叶障目,口若悬河。置国家民族大义于不顾,唯个人利益而至上,不懂的感恩且为富不仁!

试问,一个有着军旅生活的当代作家,如果没有“国家与人民”的滋养,没有国家大发展、大环境的恩惠,何以“普世生存”、何以“阳光灿烂”?!

所以,魔幻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本身就是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挑战!

这个社会现实就是社会制度,国家利益,民主自由与民族大义!

莫言为什么倍受争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克朗   诺贝尔   瑞典   目的   超现实主义   大义   伤疤   感言   美文   灰暗   中国   灰色   人性   现实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