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及人老的几个特征


“老而不死是为贼”,这里的“贼”是“偷生”。原句出自《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这句话是孔子骂原壤的。二人是邻里关系,原壤比孔子还小几岁,只是人品极差且不孝顺。

原壤母亲去世时,他居然敲着他母亲的棺木唱歌。并且原壤从小就没有什么作为,相当于现在的地痞无赖二流子。后来有一次孔子去原壤家里,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甚为失礼。于是,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今天有人把孔子的“老而不死是为贼”误解了:人老了,不能再“创造价值”且不能自理,还得用人伺候,成为累赘,再活着就没用了,不如死去的好。这种说法,即使孔子听到也会汗颜的。

关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及人老的几个特征

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尊老爱幼,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一个人的“老”在于“身老”与“心老”两个方面。

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指的是人的肌体、器官机能的衰老,而人的“心老”往往不容易察觉。

关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及人老的几个特征

人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活动量减少、常常发愣、发呆。闲坐、久坐的时间长,一双鞋穿好几年。

(二):个人嗜好及爱好越来越少,不喜欢热闹场面,不爱参加“必要”的饭局。

(三):俗语说“隔辈亲”,变得更爱家人。凡事不再去较真,不再跟风,少了“争辩”。

(五):少了讲究,表现在吃穿用上。更懂得粒粒皆辛苦、会更节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似乎多了“善心”少了“眼泪”。面对突如而来的“变故”能很快归于“常态”。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又短暂。

能够有活干、有饭吃,有爱与被爱、有所期待,即是美好!

不倚老卖老、不惧怕死亡,无牵、无挂,即是美好!


关于“老而不死是为贼”及人老的几个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害人虫   论语   粒粒皆辛苦   孔子   邻里关系   倚老卖老   棺木   肌体   地痞   较真   善心   常态   饭局   美文   特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