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街

我的童年没有见过任何的电子产品,除了家里面那台彩色电视机。这一情况一直到我去县城里面读高中的时候才改变,为了方便联系家人,于是买了一台小灵通手机,但也仅限通话和发短信,信号还十分的差。

家里面第一台彩电是九七年的时候父亲买的,父亲去县城里面学了一门手艺,就是专门修电视机的,那个时候的电视机带着长长的尾巴,每次父亲打开电视机后面的壳子时,我都会站在一旁好奇的看着。那一年我八岁。

而我童年的记忆远不止于此,如果真的能回到过去,我真正想要了解的可能并不是这个。我更为怀念的是镇上商贩地叫卖声,声声入耳,络绎不绝……曾经的镇上十分的热闹,比现在都热闹,这是实话。镇上曾经是成都铁路局贵阳分局下辖机务段的驻地,后来铁路线路的重新规划,机务段的搬迁撤销等,如今的镇上只剩下机务段破败的红砖楼房,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消失。

老   街

镇上的赶集时间是每个月的五号开始,然后依次相隔五天赶集一次,那个时候并没有车,赶集天的时候,大人们会在那一天起的早早的,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提着手电筒出发,基本上走上两个多小时的路就到了镇上,天也刚好亮了。

其实去这么早只是为了在集市上能够买到好的东西,去晚了只能买别人选剩下的。

老街并没有名字,因为它是镇上第一条商贩摆摊的街道,准确的说其实就是一条巷道,现今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名字,但似乎每个人还是习惯叫它老街。

老   街

过年的时候从街口望去,一片红色的景象,年货,各种灯笼和对联,各种声音都有,聊天的,问候的,讨价还价的,你总会看到每个人嘴中长长的哈气喷出,而后消融在空气中。

在赶集天的时候总是争着吵着也要跟着去镇上,但很多次,父母早早地就已经起床赶路了,等到自己醒来的时候早就天亮了,过后父母总会把镇上买来的一些吃的塞到我手中,停止我无休止的哭泣声。我至今都记得老街的那一家裁缝店,事实上我小的时候新年的新衣都是出自这家裁缝店,他既买自己缝制的衣服,也买工厂中生产的衣服,现在那家店还在只是已经换了人了。

老   街

其实记忆中已经不能完全忆起老街的模样了,八岁的时候,父母外出务工,便把我送到外婆家,这一住便是九年,直到后来高三的时候才转回本县,但镇上的机务段已经荒废了多年,大多数的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即便是赶集的日子,无论是镇上或是那条老街,已经不再是人声鼎沸。

老   街

如今家里面的那台彩电已经不能播放了,但它还是静静的待在楼上杂物间的角落里,陪在它身旁的还有母亲结婚时陪嫁的木质衣柜,衣柜已经变形,漆面脱落,镶在衣柜上的那面镜子已经坏掉一半,上面的红色喜字也已经泛白。

那种叫卖声似乎从我八岁之后就在我的世界里面消失了,甚至消失的很彻底。当我重新站在那条老街的街口时,我却只能看到两旁画的停车线和远处超市门口三三两两进出的人。老街的尽头在三年前新盖了一个小学,看着那些七八岁的孩子们放学时都一扎堆的往学校门口的几家店铺里面跑去,里面放着动画片,各种游戏机摆放在柜台里。

老   街

我不知道此时的他们对这条曾经的老街有任何的想法,或是他们的父母可曾跟他们说过这条老街的故事,我想那个时候他们的父母最多不过十几岁而已,那么现在的他们是否还能回忆起曾经的过往呢。

很怀念十八年前的星空,我们一群人趁着月色明亮在稻草堆里捉迷藏,男孩子们扮演着士兵和将军冲锋陷阵。那个年代学校没有围墙,下课饿了都能跑回家吃点东西,上下课的铃声只有不知道从哪来的一小节铁轨不停地敲击着,听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

老   街

如今当我在灯火彻夜不熄的城市里感到孤独的时候,我越是怀念曾经的过往,绿豆糕,糖水冰棍,进村叫卖的牛皮糖……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还请告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成都铁路局   老街   裁缝店   机务段   叫卖声   商贩   镇上   衣柜   美文   彩电   县城   电视机   街口   家里   父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