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当年在老家过“单五”

乡情散文:当年在老家过“单五”

文:杨晓光

我小时候,在老家昌黎县晒甲坨,一年对头要过好三大节:那就是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家乡人把端午节称作“五月节”,习惯上叫做“过单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相通,故端午节也称之为“五月节”。

西晋周处《风土记》一书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由于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同样的端午节,而各地过得各有千秋,赋予的内容和意义迥然有别。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辞章犹如爝火,照亮了世代人心,也引领了时代风潮,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在民间影响最为深广,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特别是龙舟竞渡和包粽子等内容,更是与追怀和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2008年,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假日,全国人民端午节放假一天。

广为流传的端午节习俗,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在节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来一次干净彻底的大扫除,角角落落,旮旮旯旯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扫清五毒之虫的藏身地、孽生源。五种毒虫,即:蟾蜍、蝎子、蜘蛛、蛇和蜈蚣。自古以来,人们将防病、祛病的大道理,融汇于洒扫庭除等日常生活当中,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生存智慧。1952年春,毛泽东同志发出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从此,拉开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也为端午节这一自古以来的“卫生节”,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

在我老家,端午节这天要在大门及屋门上悬挂新割来的鲜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它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楣上,可使身体健康,艾草的特殊气味,也可起到趋避蚊虫的作用。目前人们广为人知的艾灸,这种中医针灸疗法里面的灸法之一,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过单五要用雄黄泡酒,雄黄酒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作用。将雄黄酒涂抹在小孩的额头上,画个“王”字符咒,称为“画额”。王字寓意猛虎之威,以虎符来镇邪祟保平安。将雄黄酒涂抹在儿童的耳、鼻、口、眼处,以驱避毒虫;涂抹在婴幼儿的手心、脚心,以防病、祛病。

过单五那天,妇女和小孩佩香囊、戴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制的,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它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效果。

民以食为天,包粽子、吃粽子,是过单五的正宗节目,粽子,是过单五的主打美食。老家晒甲坨管粽子叫正子。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据说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的节庆食物。后来人们口口相传,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大夫屈原含冤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叶包好米食,投入江里喂鱼。

老家的粽子不用竹叶,而用苇叶包裹。农历五月,位于晒甲坨一村苇塘的芦苇生长得正旺,附近村庄家家户户的妇女都去苇塘打苇叶。包粽子的主料包括豇米、黄米、黏秫米,一般还要将金丝小枣、红小豆掺在米中。煮熟后的粽子剥开苇叶,那白色、黄色或淡粉色的米中,镶嵌着玛瑙般的红枣和珍珠似的红小豆,显得特别好看,更能诱人食欲。总之,在老家过单五的吃食方面,粽子的主角地位不可撼动。

各家各户包出来的粽子轮挂,小挂6个,大挂12个。包好的粽子见棱见角,一挂挂粽子摆上笼屉用大火蒸熟后,挂在门框上随吃随热,能吃上半月二十天的不变质;或者干脆将蒸熟的粽子泡在凉水里拔起来,随时吃都软乎着,省得再回火蒸煮,同样也能起到防霉变作用。

吃粽子,或蘸糖精水,吃甜口的;或蘸咸盐水,吃咸口的;或啥也不蘸吃原味儿的粽子,喜好哪口吃哪口,悉听尊便。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食材的米香浸入苇叶的清香,单五的粽子着实是一道难得的时令美食。老家过单五不一定非得在五月初五,从初一到初十,只要是初几儿,都是过单五吃粽子的“正日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昌黎县   屈原   苇塘   老家   雄黄酒   挥发油   红小豆   毒虫   香囊   乡情   家家户户   竹叶   粽子   端午节   美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