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老家的古廊桥

乡情散文:老家的古廊桥

乡情散文:老家的古廊桥

文:左立文

  大年三十,我回到老家牛车河过年夜,迎新年。

  老家的古廊桥上国旗飘飘,灯笼高悬,喜气洋洋,我忍不住在桥上坐下,凝望着桥下静静清流,时过境迁的一幕幕不由自主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儿时,还在古廊桥头上的殷家桥小学读书,队长明权哥就安排我每天放学后给大人们记工分,那时,谁的工分多,年底分的谷物就多,全队大人小孩都盼着腊月间队里办决算,因为办完决算就要开仓分谷物过年了。此时,队上会计叔叔的大算盘要在他的吊脚楼上清脆地响上好几天。现在,那拨算盘的声音还在我记忆深处萦绕……

  但是,无论算盘拨弄得如何响亮,队上的人们还是缺衣少吃。

  那年,二哥家负责喂养的一头大水牛摔死在牛栏湾,队上的大人们嚎啕大哭,那是队上的主劳力啊!而我等一帮不谙世事、一年四季望不到两餐荤腥的伢儿,一天到晚守在队屋里等着吃牛肉!

  每年腊月间,生金爷爷带着队上的壮劳力到古廊桥那头榨房里榨油的日子,也是我们这帮伢儿快乐而幸福的时光---中午,我们从河对岸大木楼小学里跑过古廊桥,一窝风钻进榨房,我们不仅可以坐在水碾上转圈玩,而且还可以看到生金爷爷抱着撞杆的头部,和几个壮劳力喊着号子、“嘭”、“嘭”榨油的惊险刺激的场面,心里想着:自己何时长大,也能作弄去如此沉重的声响……但最重要的是,大家知道:没有中饭吃的我们,可以在这里吃到生金爷爷他们为这帮伢儿省下的那碗金灿灿的茶油饭!

  古廊桥另一头的裁缝铺子,也是我们这帮伢儿向往的地方,能进那个地方,就意味着父母要为我们缝一身新衣过年了,但是,我一、两年也不能进去一次。时常在课间,我跑到裁缝爷爷的门外,远远地望着,静静地听他手中那把大剪刀在门板上裁剪灯芯绒布那沉闷而果断的脆响……至今,裁缝爷爷拿着皮尺、戴着老花镜仔细为我量身时,那种将有新衣穿着的心跳仿若昨日……

  此时,骨瘦如柴的大姐和她的一帮发小已经被队上看成整劳力了。她们在打柴必经的太平寨垭上就地采来桐子树叶、粽子叶和棕叶,包上泥土做成三角形的发粑粑、长方形的蒿子粑粑和尖尖的粽子,又将发粑粑和蒿子粑粑整齐地码放在垭口的路边,粽子则五个一窜大大一摞挂到垭口路边的桐子树上---传统的形状内虽然透不出粑粑香甜的味道,但她们饥肠辘辘的憧憬,就已经让从垭口路过的每一个劳作的人,眼睛里都大快朵颐!

  我可怜的二姐却没能撑过饥饿。二姐腹部脓疱疼痛的哭声撕心裂肺,但父母包括全队人都没有办法,父亲照例到万家栋帮人拣瓦。那天,母亲的心再也装不住二姐的痛哭,跑到万家栋将父亲拽回家,父亲见状,一把将二姐抱起就往牛车河送,想去那家去了几次的医院寻找二姐的希望,可连走带跑只到殷家桥,二姐就在古廊桥上、就在父亲怀里离开了我们!父亲肝肠寸断,七尺汉子抱着女儿瘫软在古廊桥上,不止的恸哭惊动了古廊桥两头的乡民,还是桥头的蒲池和昌林叔叔用门板将二姐单瘦的遗体抬回左家……那年,二姐只有九岁!

  或许,古廊桥承载着父亲太过沉重的记忆---父亲到古希之年,都在每年腊月间,背着小青瓦攀上长木梯爬到古廊桥屋脊上拣瓦止漏……

  现在,保存完好的古廊桥已被国家列为历史文物保护起来。古廊桥两头青石砌墩,七根古树为梁,横跨溪涧,长过五丈,宽达丈余,梁上立屋,五间为廊,全木结构,不事钉铆,翘檐悬廊,雕梁画栋,青瓦覆顶,遮风避雨,当年贺龙元帅率红二、六军团自大庸经灰溪河、洞溪河投入浯溪河战役,曾经此桥并在殷家桥修整。现在,殷家桥已成为常德境内外著名的乡村休闲旅游景点;殷家桥村也被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村委会正在恢复古廊桥头上的水碾、榨房等均已被毁的几样古物;古廊桥两头为民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办公楼等古村落木制建筑群已经修复;村民体育健身设施布置齐全;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开通,村民们在村子里就可将自己生产的生态美食销往山外的世界,并且,我们儿时憧憬的腊肉、腊猪蹄、腊猪头、蒿子粑粑等各类传统美食,村民一年四季自给有余,各家各户已于去年腊月间搬上了在古廊桥头上举办的首届年货节---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已让来村里采购年货的城里人应接不暇!大姐那帮年近古希的发小,已站在时尚的前沿,她们在年货节上跳起平时爱跳的广场健身舞蹈,为村里破天荒的年货节助兴;我儿时上学,赤脚走过的青石板羊肠小道早已长满青苔,没入草丛,取而代之的是水泥铺就的宽畅公路通村达组入户;古廊桥上游的古石坝上又修建了一座宽敞的混凝土桥,解决了古廊桥不能通汽车的困境;当年领着我从原木上锯下四个木柄做“汽车”的民主哥,现在全家买了三辆汽车;黔张常高铁就在离古廊桥三公里处设站,2019年已经通车,大山深处的老家一下子就被我们的国家拽进高铁时代,老家牛车河已成为黔张常高铁沿线远近闻名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老家现在美丽、幸福的模样,是许许多多父老乡亲做梦都不会想到的!

  父母已逝,老屋还在。回到左家老屋,我将父母留下的木炭点燃,烧旺,就已逝的岁月下酒,迎接新年的到来。

  “嘘……轰!”新年的开门炮早已由一挂不足尺长的鞭炮换成了礼花弹,响彻云霄---放开门炮是老家正月初一清晨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我将老屋所有屋门开开,从中堂抱出礼花弹燃放。此时,老家的时空,春雷滚滚,绚丽多彩,美不胜收---我凝望着,默默地告慰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我的二姐、还有生金爷爷、昌林叔叔、裁缝爷爷,以及老家那些已逝的父老乡亲、曾经古廊桥上的红军先烈:一个崭新的幸福时代已经到来!

  ---岁月无痕,天地无极,老家的古廊桥却一直悠悠地架在我的心田,见证悲欢,连通今昔……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欢迎文友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收录乡土、乡情、乡愁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带图片最好,请标注是否原创。乡愁文学公众号已开通,欢迎您搜索微信公众号:xiangchouwenxue,关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老家   蒿子   水碾   桐子   粑粑   牛车   乡情   裁缝   腊月   算盘   年货   粽子   两头   美文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