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护共产党的国民党人——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44)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四十四)

拥护共产党的国民党人

文/崔金山 搜集整理

对于中国国民党,灵寿老百姓素来没什么好印象,灵寿县志记载得也很少。但有一个国民党员却是例外,他为抗日而死,死后当时的共产党刊物《晋察冀日报》发布公告,1993年版的《灵寿县志》还专门为他立传。他就是拥护共产党的国民党人郭飞天。

郭飞天,原名郭庆龙,字振翮, 1898年出生在灵寿县城内村一个书香之家,幼读私塾,清宣统元年(1909)考入灵寿县高等小学堂,1912考入直隶省立第七中学(正定中学)。1918年,考入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师大毕业时以优异的成绩被选为免费赴日留学生,但因家境拮据而未成行。

郭飞天的学生时代,正处于我国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时期。他从中学阶段就关心国家政治,并加入中国国民党组织,热情为反帝、反封建、实现三民主义而奔走呼号。大学毕业后,先在保定女子师范学校教书,1927年,获悉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大屠杀,感到震惊、愤慨和迷惘,从而相信“国民党只有通过改组才有出路”的主张,于是加入国民党内的反蒋拥汪派系改组同志会。1929年下半年,受聘回到自己的母校省立七中任史地教员。不久,一位名叫贾洞理的人(中共地下党员)也被七中聘为中文教师,二人相互钦佩对方的才华,并结为好友。郭飞天从贾老师那里渐渐认识到国民党各派之争的内幕和实质,并对中国共产党和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正是从这时起,郭飞天部分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开始同情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革命活动。1930年,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倒蒋”失败,改组同志会解体,郭飞天对国民党彻底绝望,声称以后只教书吃饭,不再参加政治活动,并且拒绝了改组派的重新登记。郭飞天通晓英、日、俄三国文字,尤其以俄文见长。在这一时期,他与当时的学者冯仁甫一起翻译了《俄国大革命》等书,并被聘为社会科学研究社会员。

1930年,郭飞天还为灵寿县办了一件开天辟地新鲜事,开了招收女学生的先例。在他大女儿七八岁的时候,他见女儿聪明伶俐,就希望她上学,但当时整个灵寿县也没有一个女孩子学堂。为了让女孩和男孩同样受教育,郭飞天向当时的国民党县府提议建立一个女学堂,并专程到北京请了一位名叫赵纫秋的女老师给县里的女孩子们上课,灵寿县从此不仅有了女学生,还有了从北平来的女老师。第一所女子小学校址设在城内文庙北边,赵老师教女孩子们唱歌、跳舞,还开设了英文、美术、音乐课程,给当时封闭多年的县城教育增添了新鲜的城市文明。从此,大人们就都把女孩送到小学校读书,这是郭飞天对家乡教育和社会改良的一大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郭飞天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热诚支持进步青年的抗日救国活动。1932年5月,他原在七中的学生,灵寿中共党员周学鳌因搞革命被当局通缉,被迫逃离家乡到北京某大学读书。灵寿县保安团多次抓捕未获,竟将周学鳌哥哥周学敬(其也为中共党员、当局不知)抓入狱中,作为人质。郭飞天闻讯后,亲笔写信给灵寿国民党分部保释。不久周学鳌又入狱,他在设法营救的同时,多次寄钱救济。12月,七中学生深泽中共党员邸清哲在正定被捕,他数次赴监狱探望,并托县教育局长向县长说情营救。

“七七”事变后,郭飞天放弃在北平工作的优厚待遇,步行一个多月返回灵寿老家。10月上旬,八路军115师教导大队进驻灵寿县陈庄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郭飞天和当地的爱国青年和社会贤达一道,积极投身到抗日救国的宣传活动中,做演讲、贴标语,郭飞天不甘落于人后。不久,灵寿县抗日自卫队于陈庄成立,郭飞天被委以为总队指导员,为发展地方武装、消灭土匪势力、收编改造流散于灵寿境内的国民党杂牌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郭飞天作为灵寿县的代表出席,并在会后被任命为山西灵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调任边区政府民政处视察员。1941年,应边区政府副主任兼国民党冀西党务办事处(驻灵寿县水峪村)主任胡仁奎(中共秘密党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员)之邀,到办事处工作,开始从事国民党党务。次年,国民党冀西党务办事处和晋东北党务办事处撤销合并,成立联合办事处,胡仁奎任主任,郭飞天任秘书主任。此时,边区国民党联合办事处内部已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来自重庆的郝生甫为首的“郝派”,一派是以胡仁奎为首的“胡派”,这两派在抗日和对待共产党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形成了鲜明对立。郭飞天坚决站在“胡派”一边,不断揭露“郝派”鼓吹分裂、破坏团结抗日的阴谋。1942年秋,胡仁奎到重庆述职,郭飞天代理联办处主任。“郝派”想乘机控制联办处的电台并夺取主任职位,但在郭飞天等人的坚决斗争面前,均未能得逞。不久,日军对边区展开疯狂 “扫荡”,联办处要随边区政府从灵寿迁往阜平,“郝派”竟煽动联办处人员脱离边区,撤往重庆。郭飞天及时揭露其阴谋,并当众表明自己坚决留在边区,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他说:“我生是边区人,死为边区鬼,决不贪生怕死当逃兵,决不离开边区的土地和人民!”

拥护共产党的国民党人——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44)

1943年1月,中国发生了一件民主建设史上非常重要的大事,晋察冀边区在阜平县温塘村召开参议会成立大会,并召开第一届参议会。郭飞天作为特邀代表出席会议,并代表国民党联办处作大会发言,旗帜鲜明地拥护共产党施政纲领,发言全文刊登在当天的《晋察冀日报》上。通过大会选举,共选出参议员288人,选举成仿吾任议长,于力任副议长。郭飞天被选为驻会参议员,并与聂荣臻等边区领导人合影留念。

1943年秋季反“扫荡”中,郭飞天率领联办处部分人员转移到阜平县龙泉关深山区活动。10月上旬的一天,他到边区政府筹措米票回来,独自走在山路上,不幸坠入山涧身亡,年仅45岁。由于这里很少有人来往,所以失踪两个月杳无音信。后经当地政府发动民兵四处寻找,才在深山崖发现其尸体。后当地政府把郭飞天掩埋在阜平县腰洞石村的山脚下,坟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晋察冀边区参议会驻会参议员郭飞天1943年日本秋季大扫荡时在摩天岭殉难后安葬此地。

边区参议会为他的不幸逝世召开了追悼大会,《晋察冀日报》刊出了“郭飞天先生逝世”的消息。追悼会前,华北联合大学校长、参议会参议长成仿吾接见了正在华北联大读书的郭飞天大女儿郭淑芳,并说:“你父亲是个好人,是国民党中的进步分子,主张国共合作,坚持抗战,我们合作得很好。”

郭飞天面对国破家亡,紧紧握住共产党的手,精诚团结,一致抗日,成为与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典范。如果抛开政治看郭飞天的一生,从最早加入国民党到成为国民党改组派,从同情共产党到支持营救进步青年,从回乡开展抗日活动到被选为边区驻会参议员,他所追求和实践的正是苦难中国各个时期的进步潮流,正是中华民族翻身复兴的前进力量,他是灵寿的优秀儿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灵寿   灵寿县   北平   共产党   参议会   阜平县   晋察冀   边区   参议员   党人   党务   国民党   美文   党员   中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