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令陆陇其之兴学勤教修县志——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39)

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三十九)

千古一令陆陇其

文/崔金山 搜集整理

(三)兴学勤教修县志

“德泽楸山大,恩波慈水长,诸生传论说,弟子学文章。师范俨如在,人心思不忘,振衣瞻拜处,仿佛愧宫墙。”这是灵寿学子傅燮钧所作《谒陆清献公祠》里的诗句,其中的几句反映了陆陇其在灵寿尊礼重教的情形。

千古一令陆陇其之兴学勤教修县志——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39)

陆陇其在灵寿任知县七年,三时劝农,四季重教。刚来灵寿时,看到北方的民风相对于江南较为粗砺,他就亲自遍至各乡学授课,讲解先儒的理学,使人人都知道应做善事的道理。为了大兴灵寿的学风,他在百忙中挤出时间赴县学宫为20多名学生讲课,呕心沥血,终日不倦。寒夜孤灯之下,不是为学生们批阅文卷,就是疾书授课讲义。他跟学子们说:“有欲质疑问难者,依次进接。本县亦不敢藏拙,务与诸生辨析明白。”每逢二、四、六、八日,公事结束,他就去学舍听诸生讲解,就便答疑解难,一直坚持到他离开灵寿县为止。在教学上,不只为应付科举考试,陆陇其也出一些切合时政的题目,力求学子能兼通经世济民的实务。学生的试卷,不分程度高下他都加以批点,每位老师所讲的课程,都要印证到自己的心性上。从此灵寿学业复兴,诸生长进,科第成名且德操优良者成批涌现。

陆陇其本人清谨自守,生活很不宽裕,妻子日夜纺线织布,赚些钱来补贴日常食用开销。但为了学生,他却舍得花费。县令任上,他常常资助好学的贫寒子弟进官署,听他讲课。遇到家境贫寒的,就由他贴补费用,他曾说:“我虽清贫,尚可供给,年终或贴两三担米,至贫士不必破费。我况忝为父母师长,尔即我之子弟,不在此区区微物也。”为了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场所,他与学博张垲慷慨捐俸,修葺了残破不堪的学宫。但在他撰写的《灵寿县志》中,却只写着“学博张垲重修”。所幸实情被灵寿人傅宗善以《灵邑杂志》录入同治年间补修的《灵寿县志》中,他捐俸修缮学宫的事才不致于被埋没。

为了便于学生们学习,他在灵寿期间组织雕版印刷了六种书籍:《王学质疑》,张武承著,主要质疑王阳明理学;《学蔀通辨》,陈清澜著,主要维护程朱、批判王阳明学理;《文庙考略》,张西山著,尊崇圣人足迹;《读书课程》,程瑞礼著,教导程朱序列;《四礼辑宜》,本县马介愍著,教导学生节礼;《区田法》,耿光禄著,教导农业耕作技术。他所选择的书籍,既体现了他尊崇程朱、反对王阳明的理念,又体现了他教学“兼通经世济民”的务实思想。

千古一令陆陇其之兴学勤教修县志——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39)

但他在灵寿教学的讲义,并没有在灵寿印刷,一直到辞官回老家后,才进一步整理成著名的《松阳讲义》。《松阳讲义》全书共十二卷、118章,是陆陇其与诸生讲论《四书》而作,分章句对《论语》进行释读,是清代乃至现代研究《四书》的经典。清代人称赞此书说:“启导后生,剀切详明,有古循吏之遗意,较聚生徒、刻语录以博讲学之名者,其识趣固殊焉。”“盖朱子一生之精力尽於《四书》,陇其一生之精力尽於《章句集注》”。

陆陇其对灵寿的另一大贡献,是编修《灵寿县志》。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底蕴,与地方历史延续有极大的关系。由于灵寿一直是小县、穷县,元朝以前的历史属于断代,只能从府志或其他县志中寻找蛛丝马迹。历史上记载,灵寿最早的县志是明嘉靖版本,但无存本。明万历版《灵寿县志》,现有遗本,但此志“纲目不整,繁简失宜,弃经史而从巷市之谈,略秩祀而侈寺观之众,不可以为一邑信史”。陆陇其主持编修的《灵寿县志》是第三个版本,也是延续至今仍在使用的版本。

千古一令陆陇其之兴学勤教修县志——你可能不了解的灵寿(39)

这本《灵寿县志》,由陆陇其修,傅维枟纂。据陆陇其所撰《旧志序》:“国学生傅君维枟悯旧志残缺,网罗散佚旧闻,汇辑成编,藏于家塾,笔削详略,具有法度,不凿不滥”。似乎县志是傅维枟一人所为,陆陇其只是稍加修改。但从旧志记载的傅维枟《修志议》、陆陇其《答修志议》以及清同治十二年知县刘庚年的《重修灵寿县志续》中,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康熙年陆陇其任知县时,朝廷檄征县志,灵寿隐士傅维枟把自己搜索整理成册的县志草本献了出来,并提出修志建议。陆陇其看了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见其土瘠民穷,慨然思为政者,宜安静,不宜纷更;宁损上,毋损下;宁便民,毋便官;则可矣。”“如乐公、曹公、韩公在灵寿天下皆知,正史已经很详细了,我们可以简略,而灵寿底层百姓的人文故事可以多说一些”,从中也体现了陆公的亲民爱民。

为了修县志,陆公曾亲自到乐羊沟寻找乐氏后人,却无果而返,最后在北托村才找到了几个姓乐的人;亲自沿卫水查找源头,并对一些误传的历史进行了更正。最后,他对傅维枟编纂的县志进行了详细的修正,形成了康熙版《灵寿县志》11卷。清同治时期灵寿知县刘庚年描述此志:“献于天府,传及四方,一时洛阳纸贵。”清正定知府史策先称赞此志:“一代名臣陆稼书,当年小试割刀初,手编邑乘寥寥语,除却龙门尽不如”。此志至今仍是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各大学保存最多的一本名志,是全国志史典范。

能把《讲义》作成经典,把《县志》作成名志,恐怕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人,在整个大清朝估计也是独一份。《讲义》是松阳讲义,《县志》是灵寿县志,穷壤灵寿因陆公而灵光,何其幸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灵寿   县志   灵寿县   松阳   正定   经世济民   章句   知县   贫寒   讲义   理学   子弟   美文   千古   版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