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之梦:针线情

作者: 臧登华

母亲今年七十岁整,她没有文化,是位典型的农家妇女,但她心灵手巧,尤其是她那针线活在我们村里那是数得着的。她不是画家,但她特别喜欢绣画,在小孩的肚兜上,她能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活灵活现,绣出的绿蝈蝈,常常能引起小鸡们的追逐,绣出的花儿,露水浴滴,让人十分喜爱,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农家朴素的艺术。在我们兄弟们的鞋垫上,母亲能绣出各类祝福、喜庆的字样,她不识字,但她用灵巧的双手绣出的美术字体确实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二十多年前,母亲给我绣出的一双“儿行千里,父母担忧”字样的鞋垫,至今我依然保存完好,的确不舍得踏踩啊!

绿色之梦:针线情


绿色之梦:针线情


我是穿着母亲手工做的鞋子成长起来的,小的时候记得家人穿鞋全都是母亲一针一线地做起来的。每到晚上母亲纳鞋底那有节奏的“吃—吃”声,恰似那美妙的催眠音乐伴随着我入睡,有时候一觉醒来,依然能听到这“吃—吃”的声音。一家人的单鞋、棉鞋每年少说也要二十来双吧,这需要付出多少个不眠之夜,我无法计算,但母亲做的鞋子确实合脚、跟脚、养脚、美观,每当穿上新鞋时就能高兴好多天。

绿色之梦:针线情

记得小的时候,因家境贫穷,我们兄弟们经常穿着带有补丁的衣裳,每件衣裳都是母亲亲手缝制,每块补丁都缝得恰到好处。母亲用家织布手工给我们做的衣裳件件得心合体。到现在都难以忘怀穿上新衣服的幸福感觉。真的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啊!这种母子连心的情怀,分明是母亲一针一线连结起来的呀。

绿色之梦:针线情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自己琢磨着学会了剪裁制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村民找她裁剪衣服的络绎不绝。自此母亲萌发了给大家做衣裳的想法,单凭手工去做肯定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上世纪的六十年代中期,我家里七拼八凑,顷全家所有买了一台青岛产“工农兵”牌缝纫机,一时轰动了全村。从此,母亲成了专业裁缝,以至后来十里八乡的男男女女都慕名到我家请母亲做衣服,正是母亲的这点手艺帮我家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每到过年做衣服忙时,我也会帮母亲锁锁扣眼、缝缝裤边,帮母亲干点这样的小活,竟使我受益终生。如今家人的袜子破了、衬衣扣掉了,自己都能够随时缝补。

绿色之梦:针线情

现在每次回老家看到那台破旧的缝纫机还能运转,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母亲日夜劳作的身影,是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她用自己的行动支持我们兄弟上大学,如今我们都成家立业了,天各一方,但彼此心中都有一根无形的红线永远和母亲连结在一起。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伊洛淙淙”,查看更多原创童年趣事、故乡轶闻。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特别致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

臧登华 山东菏泽牡丹之乡人士,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程测绘专业工程师,现在淄博市农业发展银行工作。1979年离家入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测绘大队从事军事测绘工作,历任正连职中队长、副营职副队长、正营级队工程师,从军期间曾荣记三等功一次,并多次受到嘉奖;1997年获得副团级中校军衔。1999年转业到国有政策性银行。

闲余时间爱好写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前卫报》、《中国测绘报》、《中国土地报》、《军事测绘》杂志、《中国金融报》、《中国粮油市场报》、《中国金融文学》、《中国名牌时报》、《大众日报》、《山东电台》、《山东工人报》、《山东经济电台》、《都市金融报》、《鲁中晨报》、《菏泽日报》、《淄博日报》、《淄博电台》、《淄博晚报》、《淄博声屏报》等诸媒体及其他刊物上发表文学类、新闻类、信息类等作品500余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农业发展银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淄博   针线   鞋垫   山东   缝纫机   衣裳   美文   中国   农家   字样   手工   电台   家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