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看到了世界的荒诞,荒诞问题构成哲学很有意思的一片风景。但加缪的存在主义除了世界荒诞之外,他还持有“反抗荒诞”是人生的意义,“我反抗,故我存在”。


作为文学家的加缪,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时年44岁。


天才总是能够从他所处的时代里脱颖而出,并将他所处的时代问题带给世人,他们身上带有一个时代的责任,这个时代的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都会在他们身上得到展现。


加缪的创作,总是围绕着人的尊严问题、人的处境问题,但并不因为存在的荒诞而绝望,反而充满希望地说“要成为反抗者”。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加缪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但我们今天读加缪,会发现,加缪所探讨的那些关于人的“问题”,在今天依然适用。


就拿《局外人》来说,我读完之后,脑袋里出现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个:母亲死了,默尔索不知道具体情况,也没有哭泣。但默尔索应该哭吗?为何默尔索的态度会被看成“冷漠”,甚至成为审判的一种依据?


第二个:默尔索没有为自己辩解,甚至为他安排的辩护律师,默尔索也不以为意,他的不辩护意味着什么?和苏格拉底的不辩护有何不同?


第三个:你们凭什么审判我?这是令我震撼的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如今,这个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


第四个:默尔索的活在当下,仅仅只有当下一刻,与瞻前顾后为人生过去未来忧虑相比,谁更荒诞?


第五个:怎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而且值得的?


这几个我从里面所看到的问题(也许只是加缪所表达的一点点),但就是这几个问题,让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询问自己,希望能找到答案。


加缪是有答案的。


无论是《西西福斯神话》,还是《反抗者》,他都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人不仅仅要获得幸福,还要和荒诞做对抗;


反抗者一直都在反抗,这是人的尊严。


加缪也好,还是其他伟大的灵魂也罢,他们都在告诉我们,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人的尊严却是相对的,那是人自己的选择。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余华在小说《活着》的序言里说:“人类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正是因为无法忍受太多的真实,所以人创造了很多带着面具的东西,创造了很多看似“真实”的真实。


作为哲学家的加缪,试图让人看到更多的真实。


因为生活虽然是荒谬的,但是人还可以选择反抗荒谬。


荒诞不仅仅是《局外人》里面描述的那种“审判和被审判的人无关”的荒诞,还有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荒诞,诸如人终究是要死亡的,但是每个人却都努力活着。


在《西西弗斯神话》当中,西西弗斯被诸神惩罚,推着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山,每次还没推到山顶,石头重新滚落山谷,西西弗斯不得不从头开始这样一份工作。


但加缪说:“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一个在做着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的人,怎么就是幸福的呢?


其幸福大概就在于,西西弗斯活在当下,活在永远的希望里,不管过去失败了多少次,也不管未来还要失败多少次,他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


西西弗斯的坚持,让人生看起来至少还是有希望的。


第一,他希望得到救赎,获得神的原谅;


第二,石头是能够推到山顶的。石头到达山顶,他身上的罪也被洗去了;


“人生是可以幸福的,但生活是艰难的。”,这就是荒诞的现实给人的回答。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面对荒诞的现实,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呢?


对于这一点,加缪似乎在跟我们开玩笑,他一面告诫我们,“要和这荒谬的生活反抗到底”,一面又似乎在告诉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无法选择,我们总是被世界选择。”


在阅读《局外人》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这一点。


默尔索从“母亲死亡”到失手杀人,从一个“自由”人到进入“牢房”,从一个公司职员到“被审判的罪人”,这一切,好像都并非是他自己愿意选择了,但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地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甚至连为自己辩护都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人们所她冷漠,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什么时候死亡,他也没有对女朋友说爱。


人们所他不爱自己的母亲,因为他在母亲的葬礼上“乱搞”还没有流泪,尽管他反复说他很爱自己的母亲。


他对工作也不上进,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我看来都一样”。这既是不在意,也是无能为力。


这样一个人,尽管只是一个虚构人物,但是已经处处透着离群索居,与众不同。


但是不管现实生活里面有没有“默尔索”这样一个人,但这种荒诞感却已然存在,“走别人的路,让别人去说,这样的事情多不胜数。”


加缪自己称默尔索是“一个无任何英雄行为而自愿为真理而死的人”。在默尔索被处决的前一天晚上:


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有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


为了把一切都做得完善,为了使我感到不那么孤独,我还希望处决我的那一天有很多人来观看,希望他们对我报以憎恨的喊叫声。


他希望临死的时候,有很多人来看。这让我想到,那个革命把命革没了的阿Q,在死之前还在遗憾那个代表其名姓的“圆圈”没有画好。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一个朋友说:最喜欢的作家就是加缪,因为加缪既清醒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真实,又能热情地投入到这个世界里。


没错,荒诞哲学的创始人加缪,生活却一点都不荒诞。


他做记者采访别人,也做作家描绘生活,作为哲学家以锐利的眼光看到生活的本质(至少是某种真实),他同时也赚着工资、拿着稿费、活着各种奖项,也买房,最终殁于一场车祸。


这样一个人,规规矩矩,比许多人的人生还要“正经”,可是也正是他喊出“生活是荒诞的,人生是困难的”这样一个呼声。


北岛有一首诗里说:


“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绝望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热情,给分开,给死亡,给昨天,给安寂。”


这几句诗用来形容加缪,再适合不过。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最年轻的诺奖得主加缪:一切向钱看的人生,跟死亡没有两样


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即便几多变化,但其本质依旧没有变化。


加缪自己说:“这个世界是不合理的,这是人们可以明确说出的表述。但是,荒诞是这一不合理性与人的心灵深处所呼唤的对理性的强烈要求的对立。”


这句话是说:世界本身并不荒谬,世界只是存在,并不管人的理想和价值、希望及意义。荒诞的是人对世界的期望和世界本身不会按照这种方式存在的对立。


西西弗斯想要获得救赎,但是那万恶的石头总是功亏一篑地往下滚,默尔索渴望活在当下,却不被现实允许。


而许多时候,那一块阻碍生活的石头,也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


面对这种荒诞的现实,加缪认为有两种方式可以逃避,第一是肉体的自杀;第二就是将希望寄托于外物,即精神的自杀。


然而,这两种皆是逃避,虽然可能避开荒诞的折磨,却终究只是以另一种荒诞来代替。


所以加缪是反对自杀的。


但是回望现实和人生,活着虽荒诞,但反抗犹在。


人生虽然苦,但希望犹在。


此生不是荒诞,就是和荒诞的对抗!不是屈服于荒诞,就是永远的反抗者!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加缪   人生   局外人   这个世界   荒诞   哲学家   荒谬   美文   山顶   石头   母亲   现实   答案   真实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