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以前的读书人,没有纸张,用竹简写字,用小刀刻下一些东西,写字的人,脊梁骨挺得很直,像一杆标枪,撑起头颅;


他们一个人就是一个人,那么明显,各自都是一道风景;


现在的读书人,有了纸张,用墨水写字,纸软了,连人的脊梁骨也变得软了,轻易就弯下去,向权利,向金钱,脊梁骨越来越软,头颅弯得比脚还低。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01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开篇第一句话。


学习的宗旨,在于弘扬美好的德行,在于用于生活,在于寻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是大学的宗旨,也是读书人所寻求的东西。


古人并非是理想主义者,并非不着边际,他们也说“在亲民”,因为需要生活,需要和这个世界平衡相处,所以不能脱离实际。


可是对于读书人来说,生活只是其中一点,更重要的还有止于至善,明明德!


《圣经》里面有句话说:仅靠面包是不够的!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食物可以让身体活下去,但是一个人的灵魂需要的不仅仅是食物。


他还需要什么呢?需要一本书,需要真理的光芒,需要寻求最完美的境地。


于是,儒者选择了“中庸”,道者选择了“道境”。黄冠儒服的文人修士,都选择了一种“面包”之外的东西,他们不是不需要面包,而是明白,面包不是唯一的追求。


活着不是唯一的追求,而这些,就是文人个性骨气的底气!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02 文人的骨气,就是生活的底气


什么是骨气?


随便看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


一生拿着36顶博士帽的胡适和蒋介石之间有一段公案:


一日,蒋介石打电话给胡适,邀请胡适到家里吃饭。


胡适到了,与蒋介石闲谈,到了吃饭的时候,宋美龄系着围裙开始做饭。


胡适就这样在蒋介石家里吃了一顿饭。


可是不久,胡适又不给蒋介石面子了,当众就斥责蒋介石说:不懂就别瞎讲。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第二个例子:


和拿了36顶博士帽的胡适不同,陈寅恪一生连大学毕业证都没有,却也是风骨卓然:


组织上想请陈寅恪出任中国科学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长。


陈寅恪说:当所长可以,但有两个条件:


第一: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第二:请毛主席或刘少奇同志给一允许证明书,以作挡箭牌。


多大的胆子,才敢提出这样的条件,才敢这么说话。


一介书生,可是那点书生气,却是多大的官也压不住的!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第三个例子: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时,生活很难。


他有不少当官的朋友,其中一个官当得不错,做到了大学校长、教育部次长等位置,也想让闻一多去当官。


有一次他到了昆明,见到了一贫如洗的闻一多,他对闻一多说:"何苦这样苦自己呢,至少也要去重庆休养一段时间,我负责接待。"


闻一多回答说:"论交情,我们是多年的老朋友,过去不分彼此,你来我往,也是常事。你如不嫌弃简陋,我愿意留你小住,但你那儿我不能去!"


“为什么?”好友问。


闻一多答:"你那儿和过去不一样了,那是衙门,那里有官气!"


为了不沾染“官气”,闻一多与好友断绝了往来。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03 忠于自我的极致,就是风骨


中国文化里面,其实一直有一种文士精神,他们要么是硬骨头,威武不屈、贫贱不戚,有些原则至死不能移。


他们面对权势当然无比,面对贫穷也不在意,面对钱财可能视之如粪土。


如司马迁,由于直言不讳,最终被处以宫刑。


被惩罚后,他还是不改前言,固执己见。如论语里说的贫士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引颈就戮,慷慨赴死,刑台上一片坦然,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甚至其日本友人打算帮他,可是他拒绝了,决然赴死,“古来变法皆有血”,谭君欲以其热血唤醒沉睡的国人。


这是其骨气和热血。


这些文士精神当中,大多都会透露出一种清高,他们保持着精神的干净和高洁,这种干净和高洁,就使得他们能行别人所不能行之事,能忍别人所不能忍之困境。


这些是什么?


不就是心中坚持的“道”吗?不就是“至善”的追求吗?不就是“明心见性”吗?


任何东西,珍惜到了一个极致,我们都不得不加上一个“至”字。


我们今天看到古代文人的风骨,实在是那些人珍惜某种东西到了极致,比如内心的干净,比如清高,比如求知等等。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04 偶有几根硬骨头


为什么会在今天谈起古人的风骨呢?


因为风骨在今天,渐渐成了一个稀缺品。


当然,不可否认,依然有很多的知识分子投入到自身的追求当中,投入到某种事业当中,他们是可歌可泣的人。


他们也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


但是,我要说的并不是我们今天缺乏感动中国的人物,而是说我们今天丧失了一些珍贵的东西(或许是被另一些东西取代了),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我就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从我7岁上学以来,小学、中学、大学,前面是为了考上大学,大学是为了工作,我们前面很多年的学习,好像就是为了工作,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好像这读书的任务就完成了。


不仅仅是我,我身边99%的人,也是这种想法。


临近毕业,大家交流得最多的就是:工作找到了吗?工作之后交流也是工作的事情。读书,很多时候是处于一种遗忘的状态。


就像之前有人说:


读书的时候看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20岁读书是本职,三十岁还读书是坚持;

40岁时还读书,可称喜欢。


这里的读书,是指除了工作必须的阅读之外的阅读。


所以很明显的感觉是我们上到大学,只是学到一个生存的技能,对于读书人来说,真正的读书,从毕业之后开始,或者是从看与学习要求无关的时候开始。


所以我说,我们今天教育普及越来越好,但是真正的读书人越来越少。


说到风骨,在金钱和生存面前,骨头早就变得软了,偶有的几根硬骨头,也变得离群索居,并且看起来越来越孤独。


中国文化里的文人风骨:人活着,仅仅靠面包是不够的


05 有些东西,比命更重要


是时代的错吗?


不,时代并不会错,因为时代是人的时代。


是人的错吗?


人也不会错,因为人在时代的洪流里,实在微弱到无力。


今天再说这些,也不是在探究哪个时代更好,我们只是应该知道,曾经有那样一种生活方式,有那样一些人,守护了那样的一些东西。


那些东西或许不能卖钱,也不能当饭吃,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有些东西,很重要。


文|帝小羽,我从山里来,欲回山里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风骨   文士   文人   胡适   官气   面包   脊梁骨   硬骨头   读书人   骨气   蒋介石   美文   东西   时代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