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中医熊世光告诉你湿毒五级标准,一级在表皮,你是哪一级?

春季天气阴雨绵绵,

湿漉漉的“回南天”更是让人烦闷不已,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看,

湿气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敌人之一,

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邪气中,

杀伤范围最大的致病因素。

有这么一句古话说: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在工作生活中,

因为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而引起肠胃湿气等问题已成为现代人的通病,

生活中经常听人说

最近昏昏欲睡、身体沉重、

皮肤起疹子、雀斑加重等

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株洲中医熊世光告诉你湿毒五级标准,一级在表皮,你是哪一级?


春天养生 重在祛湿

这段时间“回南天”乍然一现,随后冷空气伴随着阴雨“杀到”,放晴几天,忽然又开始阴雨绵绵。这种冷暖寒湿的变化可以说把春天天气无常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湖南地区,春季的气候特点是偏于湿。

一方面是内湿,而另一方面则是外湿。

内湿多因饮食不节制,或在冬季时吃多了肥甘厚腻的食物,让体内湿气内侵脾阳以至失运。

而外湿是由于春季雨水较多和回南天等外界的湿气过多,容易让湿邪入侵。

内外因相互影响,容易引发疾病。

中医认为,“湿气”是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因为环境和生活饮食习惯,每个人体内都会有不同的湿气。湿气如果不除去,睡再久也不会有精神的,还会引发各种疾病。


湿毒程度

一级湿毒

在表皮

症状:皮肤骚痒,长湿疹,头脸油腻、长痘。

二级湿毒

在肌肉

症状:酸,困,累,乏,如肩颈肥厚,酸困,腰酸,乏力。

三级湿毒

在骨骼

症状:肩周炎,肩痛,颈椎劳损,腰痛,风湿关节炎,变天关节就痛。

四级湿毒

在脏腑(子宫、卵巢、脾胃、肺)

症状:脾胃虚弱,便秘,多痰,妇科炎症;

五级湿毒

在身上(肿瘤、肌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


如何判断是否有湿气

01

头重脚轻,浑身乏力

当湿气入侵人体内的时候,人就容易经常感到头重脚轻,如果你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的,脸色也暗沉,起床时感觉特别疲劳,浑身乏力,人也总是提不起精神。

02

大便粘稠

发现大便不成形,溏稀,粘在光滑的马桶壁上,很难冲下去,很可能是体内有湿气。通常吃了比较油腻或者特别辛辣刺激的食物,就容易造成脾胃的负担,从而导致湿气入侵,湿气无法顺利排出体外。

03

舌苔厚、有口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如果舌头周边有齿痕或者舌头表面如水欲滴,就说明体内有湿邪了;舌苔白腻,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湿寒;如果很厚且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04

关节僵硬

当湿邪进入人体关节,与寒气相遇,就会形成寒湿,这个时候人的四肢会经常感到僵硬,就像机器缺少润滑油一样,行动起来都不是很方便。

05

皮肤瘙痒、出油冒痘

很多人容易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往往都以为是皮肤干燥引起的,但其实也可能是体内湿寒入侵,导致的皮肤容易痒,一般在挠过以后,皮肤会出现很多凸起的小红点,但是过一会就会自己消失。此外,人的脸上还容易出油冒痘痘,这些都是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06

下肢水肿

当人体内湿气重的时候,多余的水分和废物堆积在体内,无法运化成体液排出体外,就会出现皮肤浮肿的情况,一般这些浮肿体现在下肢。用手掐下肢的时候,会凹陷下去,或者总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


祛湿宝典

除了洗头后及时吹干、保持室内通风干燥、保持衣物干爽、热天不睡地板、潮湿天气关闭门窗等防止外部湿邪入侵之外,还有祛内部湿气,其重点在于健脾益气,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寒湿困阻脾阳,湿热则导致脾失健运,一定要少吃甜腻、生冷的食物,多吃健脾的食物只有脾胃好了,才能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株洲中医熊世光下面给大家推荐几个健脾祛湿的配方,适合经常食用


陈皮茯苓茶

材料:茯苓5g,陈皮2g

做法:茯苓、陈皮洗净,放人保温杯中,冲入热水,等5分钟即可饮用。

茯苓薏米姜茶

材料:茯苓15-20g,薏米20g,生姜3片。

做法:将茯苓、薏米放一碗半水,浸泡30分钟,加入生姜,煮开,转小火煎煮30分钟即可。

枸杞薏米茶

材料:薏米300g,枸杞子一把,红枣2-3颗,冰糖、水适量。

做法:将薏米开小火翻炒烘焙薏米,炒出薏米香味即可,然后将红枣、枸杞,冲入滚烫的开水,浸泡5-10分钟即可饮用。

红豆薏米粥

材料:薏米若干,红豆若干

做法:煮粥前,薏米需要进行炒制,去除薏米的寒性,才能保证发挥薏米最大的去湿气效果。把锅烧热,倒入薏米,小火不断的翻炒半个小时即可。不要加大米,会失去去湿气的效果。接下来,把浸泡8小时赤小豆加入锅中煮粥,约两小时。

七实粉

材料:莲子、薏苡仁、芡实、茯苓、山药、燕麦、赤小豆。

红豆:健脾止泻,利水消肿;薏米、茯苓、芡实:健脾渗湿,利水消肿;莲子、山药:健脾养胃;燕麦增加饱腹感。

此方都是采用药食同源的药材,经熊炳记老药工小火慢炒,不仅增加了健脾祛湿的功效,还增加的原有食材的香味,原本凉性的薏米经过炒制药性也变的平和些了呢~特意添加木糖醇,增加香甜的气息同时还特别适合糖尿病、减肥人群。

如果早起不想熬,熊炳记将七实粉单独包装,每天早上一包(30克),让胃健康舒服过好一天。经常食用能够达到健脾养胃祛湿气的效果,同时还能养颜瘦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株洲   赤小豆   中医   薏米   陈皮   茯苓   湿气   脾胃   下肢   表皮   乏力   阴雨   症状   体内   做法   皮肤   材料   标准   熊世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