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好中药道地药材利水渗湿药_茵陈

株洲好中药道地药材利水渗湿药_茵陈

株洲好中药道地药材利水渗湿药_茵陈

品名:茵陈
拼音:Yīn Chén
英文名:ARTEMISIAE SCOPARIAE HERBA
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绒蒿、猴子毛、松毛艾。
原药材: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Kit.或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
产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地。
采收时间及方法:春季幼苗高六至十厘米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称之为“绵茵陈”,秋季釆割的称之为“花茵陈”。
炮制方法:除去残根和杂质,搓碎或切碎。绵茵陈筛去灰屑。
药材特点:
绵茵陈 多数呈卷曲成团状,表面呈灰白色或灰绿色,药材整体披满细密的白色茸毛,绵软如绒。茎较细小,长一点五至二点五厘米,直径零点一至零点二厘米,除去覆盖表面的茸毛后可以看见明显的纵纹;质脆,易折断。叶具柄;展平后叶片呈一至三回羽状分裂,叶片长一至三厘米,宽约一厘米;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针形、条形,先端锐尖。气清香,味微苦。
花茵陈 茎呈圆柱形,多分枝,长三十至一百厘米,直径二至八毫米;其外面呈淡紫色或紫色,有纵向的条纹路,被短的柔软绒毛;质量轻,质感脆,断开的横截面似白色。叶密集,或多脱落;下部叶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条形或细条形,两面密被白色柔毛;茎生叶一至二回羽状全裂,基部抱茎,裂片细丝状。头状花序卵形,多数集成圆锥状,长一点二至一点五毫米,直径一至一点二毫米,有短梗;总苞片三至四层,卵形,苞片三裂;外层雌花六至十个,可多达十五个,内层两性花两至十个。瘦果长圆形,黄棕色。气芳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胃、肝、胆经。
功能主治: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




产地要求:
以秦药(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产地为优。
品质要求:绵茵陈色灰白或灰绿,带细密白色绒毛,去除绒毛后有明显纵纹。茎细小,体轻质脆。气微芳香,味道略带苦味。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茵陈   药材   茵陈蒿   裂片   株洲   卵形   茸毛   绵软   条形   宁夏   甘肃   陕西   绒毛   直径   产地   中药   道地   白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