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背蛇腰不可交 瞟眼看人不用刀

佛教教义有云:相由心生。说的是一个人外在的相貌与形象是其内在心灵的外显,慈眉善目的面相是由于其心中有佛。穷凶极恶的面相根源于内心心灵世界的肮脏与险恶。我们也经常说,智是不惑。人到了不惑之年,就应该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负责。如果说,四十岁以前我们的外貌是爹妈生就的,那么到了四十岁,历经人生的风雨彩虹,见过人生旅途的山水与江河,就应该由自己对自己的外在形象负起责任来。如果说,四十岁以前讲的是颜值,那么四十岁以后讲的则是气质。


如何辨人、识人?老祖宗有很多经验。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察一个人在不同境遇中的行为,推断他的内心世界,从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吕氏春秋》中则说:“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除了“八观之法”,《吕氏春秋》还提到了“六验之法”:“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持。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即使一个人高兴,借此考验他安分守己的能力,看他是否得意忘形;讨好一个人,看他有没有什么癖性;使一个人发怒,考验他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一个人恐惧,看他能否坚定立场、凛然有为;使一个人哀伤,考验他的为人;使一个人痛苦,考验他是否有志气。“八观”属观察法,六验”则带有实验法的性质,“八观六验”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值得借鉴。《庄子·列御寇》:"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徵至,不肖人得矣。"“九征”之法即将人放在九种情境中观其表现,察其人品,识其能力,从而完成对人才的综合考察。而这九种考察策略都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认知之上的,全面且有针对性。一代谋圣诸葛亮的识人法则,精辟独特,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七法,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简言之,就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个方面考察,可谓是全面精到,颇有道理。曾国藩在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三日日记中写道:因忆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曾国藩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这个口诀就是识人口诀,也可以说是曾国藩对相人术的总结,其中有的内容显然超出传统相人术的范围,而融入一些新的考察、观察人的方法。我们通常说,这个人是国字脸,就能成大器。比如两肩不平,一高一低,就不能担艰巨大任。



以上是历史上著名人物观人之术。其实,老百姓也有不少土办法。今天着重说两句:龟背蛇腰不可交,瞟眼看人不用刀。龟背,近似于驼背,但又不是生理上的驼背,有点像是驼非驼的样子,这样的人,往往是心头有鬼,为了掩藏内心的见不得人的念头,有意无意地把背部蜷曲着,不能完全打开,好像伸不直腰杆一样。抬头的婆姨低头的汉,说的就是龟背之人。蛇腰,指的是走路时,摇曳多姿、左右摇摆的样子,我们说妩媚的女性走路蛇形,是一种阴柔之美、是一种性感。但是,一个男人,如果像蛇一样摇摇摆摆地走路,则是心术不正的表现,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交往。所以说,龟背蛇腰不可交。再说说瞟眼看人不用刀。曾国藩的口诀说得好:邪正看眼鼻。一个人如果习惯瞟着眼睛看人,那么,一定不是正直良善之辈。一个心术不正的人,其眼神是游离的,当一个人打坏主意的时候,会表现得不敢正眼看人,往往会斜着眼睛看人,好像一个瞟眼一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是干净澄澈的,其内心必然是纯真无邪的;一个人内心如果邪念丛生,其眼神必然闪烁着邪恶之光。


我们在社会上混,应该有识人之功力、辨人之法术,庶几可以找到真正的人生伙伴,免于被不良之人坑陷。这样,我们就可以成为人生的智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癖性   听其言   心术不正   驼背   口诀   面相   外在   主意   春秋   眼神   内心   形象   心灵   能力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