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老年人眩晕


再谈老年人眩晕

一.急性发作

以眩晕急性发作而来急诊,其病因无非末梢前庭病变或颅内疾患。前者对耳鼻喉科医师无论谁都有相当多临床经验,而后者中枢性眩晕诊治机会比较少,一旦怀疑这类疾病常请神经内科或外科会诊,因而对这类疾病的诊治的最新进展不是所有耳科医师都充分清楚。今后高龄化社会,越来越多脑中风患者增加,将有更多中枢性眩晕者来耳科求诊。

老年急性眩晕发作者占急诊患者2%,男女比为1:2,女性多平均年龄75岁、(62-94岁)。确诊为脑中风为1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为9%,缺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33%,周围性眩晕为12%,颈椎症为4%,头部外伤为4%,其他(原因不明)为19%.

耳科急诊中所见老年性眩晕并不多,正因如此,尤应重视。正确诊断有赖于详细问诊,例意识障碍,眩晕特征(旋转性,不安定感,眼前发黑感,持续时间,头位变化眩晕的强弱改变),伴随症状(头痛、暖气、呕吐、眼震、复视、面神经麻痹、耳蜗症状、构音障碍、四肢无力、感觉下降)及既往史(心疾患、高血压、头部外伤),药物史,饮酒抽烟史。

检查时不要忘了意识程度、痉挛,生命体征,脑神经障碍,运动、感觉障碍,自主神经症状,耳蜗症状,自发、凝视、头位眼震。因患者伴呕吐眩晕发作,为减轻患者痛苦,在患者急诊时进行最低限度必要检查,但是尽可能测定视标跟踪有无障碍,眼运动受限,麻痹性眼震等小脑脑干体征,中枢性眩晕放射学检查必不可少,但小脑、脑干部CT常有假象,急性期脑缺血未必能显示出来。

脑出血时CT示高密度区,脑缺血示低密区,这在鉴别上很重要,怀疑有缺血改变,应进一步血管摄影,或脑血流闪烁扫描测定,调查有无侧支循环,判定缺血抑或梗塞,缓慢、狭窄血栓性梗死,可见发达侧支循环,突然栓塞性梗死,侧支循环发育差。MRI能捕捉缓慢水的分子运动,显影强度大,可鉴别新鲜梗死灶,和陈旧梗死灶。此外孤立性眩晕,听脑干诱发电位(BAEP)异常,提示有中风的可能.

二.慢性发病

眩晕虽说有各种原因,然而老年人眩晕,多因脑动脉硬化所致.尸检可见四组;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硬化显著,硬化不明显或轻度,其中一个硬化显著而另一个不明显。生前站立眼发黑出现率各组几无差异,但是眩晕出现率以基底动脉硬化者显著高,表明老年人眩晕和基底动脉硬化有密切关系,因此壮年以后特别是老人,眩晕是表明基底动脉硬化进展中一个重要临床症状。基底动脉硬化是动脉壁肥厚,钙沉着,与内膜狭窄颈内动脉不同,因而直立时为防止血液向下流动的动脉收缩由于硬化而不充分,易引起脑缺血,而出现眩晕。

眩晕不少被诊断为梅尼埃病,而老年人梅尼埃病极为少见,首先考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测量血压多见正常血压或低血压,高血压病例此时血压也比平时低,头部屈曲;旋转,特别看上方时易出现眩晕。由于椎动脉沿颈椎孔上行,老年人有不同程度变形性颈椎症,椎动脉受压,加之动脉硬化弹性低下,当头部上视,左右转,短时间出现脑缺血,眩晕。从治疗看应慢慢起立,慢慢转动头部,可服用长春西丁。突然倒下发作可能是头及颈部转动脉时椎动脉扭曲,加上姿势性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律失常称为老人摔倒综合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老年人   耳科   耳蜗   脑干   低血压   基底   动脉硬化   中枢   颈椎   急诊   动脉   头部   症状   患者   障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