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2月龄婴儿接连出现脑出血,0-3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是高危人群

近日发生了一件蹊跷事:广东清远的医生接诊了一位才2月龄大的宝宝,没有被摔伤,却蹊跷的出现了脑出血;没过几日,又有一名2月龄婴儿,因呕吐不止就医,同样确诊为脑出血。儿科副主任医师戴汝均经查验后,确诊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两名2月龄婴儿接连出现脑出血,0-3月龄纯母乳喂养婴儿是高危人群


◇ ◇ ◇

01 什么是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late VKDB)是指出生后8天~1岁者,由于维生素K缺乏,导致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活性低下,并能被维生素K所纠正的出血,大多发生于2周~3个月。以突发性颅内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颅内出血发生率65%-100%。

除了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临床上还存在另外两种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早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指生后24h以内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经典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指新生儿出血1~7d内发生的出血。

相对而言,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比早发型和经典型更为隐匿和危险。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引起颅内出血是婴儿期急重症之一,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治疗不及时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 ◇ ◇

02 为什么维生素K缺乏会引起脑出血?

维生素K和凝血功能有关,具有很强的抗出血活性。

凝血过程需要凝血因子参与,许多凝血因子需要维生素K羧化,它们依赖维生素K将其分子中特异性谷氨酸残基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然后再与钙结合,从而启动凝血机制

当维生素K缺乏时,维生素K依赖因子不能羧化,只是无功能的蛋白质,因此不能参与凝血过程而致出血。

◇ ◇ ◇

03 婴儿为什么常发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多见于3个月以内单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乳喂养是高危因素。

这是由于:

1)胎儿时期,维生素K的胎盘转运很少,脐带血中的维生素K含量非常低,这就导致新生儿出生时,体内维生素K存量非常低;

2)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低,新生儿无法通过纯母乳喂养获取充足的维生素K;

3)婴儿肠道菌群不能及时建议,尤其是剖宫产且未足月的婴儿,肠源性维生素K的来源有限。

因此,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0-3月龄期间,需要警惕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现象,尤其是迟发型。

◇ ◇ ◇

04 如何预防这种疾病?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常出现于0-3月龄纯母乳喂养的婴儿。

根据我国《2016居民膳食指南》,为了避免纯母乳喂养的婴儿缺乏维生素K,可以采用如下三种补充方式:

1)母乳喂养从出生到3月龄,可每日口服维生素K1 25ug;

2)出生后口服维生素K1 2mg,然后到1周和1个月再分别口服5mg,总共3次;

3)也可由专业人员给新生儿每日肌内注射K1 1-5mg,连续3天。

合格的配方奶粉中添加了足量的维生素k1,使用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K。

◇ ◇ ◇

05 妈妈饮食应做到哪点?

胎儿期和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其维生素K来自于母亲。因此,妈妈在妊娠期和哺乳期,需要吃够足量的维生素K,以便于传递给宝宝更多的维生素K。

维生素K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有:羽衣甘蓝、黄瓜、菠菜、大豆、花椰菜、卷心菜、生菜、莴苣、猪肝等。

宝妈,要在妊娠期和哺乳期,多吃此类食物,和荤类食物均衡搭配,避免宝宝出现“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


参考 |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月龄   脑出血   婴儿   谷氨酸   哺乳期   蹊跷   膳食   新生儿   胎儿   奶粉   因子   维生素   发型   含量   人群   食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