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疏通经络?

咱们在武侠小说里经常看到,某个人打通全身经络,功力突飞猛进,变成超级高手,现实里当然没有这么夸张,但如果经络堵塞不通,那气血运行不畅,脏腑之间无法沟通连接,导致各种疼痛、排毒不畅等问题。

古人对经络也很重视,有很多的养生功法都是为了疏通经络,保持经络活力。现代很多的保健方法,比如针灸,按摩等都是根据经络理论演变而来。“经络不通,百病生”,怎样才能拥有畅通无阻的经络系统,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下。

经络到底是什么?

经络是身体里独立的一套系统,这个系统主管道路交通,类似于管道的作用。

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

经,又称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道;

络,又称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

打个比方,经脉就好比一条河流主干道,络脉就是主干道上分出来的一个支流。

经络相互交叉,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这个网就是经络系统,此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联结成统一整体。

人体有十二大经脉,还有奇经八脉,常见的胃经、心经、肾精、肝经等都属于十二经脉,经脉上又遍布穴位。总的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套通路系统。

《内经》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如此重要,必须时刻保持畅通,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对于加强气血流通,疏通经络有帮助。相反,久坐不动,就容易导致经络瘀堵了,浑身酸痛都是表现。

经络不通的常见表现

就像水管某处被堵住了,水流会变小一样,人体经络不通,也会有一些症状。

①各种痛。

“不通则痛”这是最直观的表现,比如保持某个姿势躺着睡觉,醒来会发现某个地方酸痛啊,脖子是常见部位,这是被挤压到了。再有就是胸胁胀痛,此部位是肝经所在,一般是肝气郁结不通所致;还有就是刺痛,像针扎一样,归于血瘀范围。

②麻木。

常见于四肢,突然手指没感觉了,使劲掐也不觉得痛,可能供血不足,经络哪个地方暂时不通。

③长斑。

常见于老年人,生理性衰老,经络也不是很通畅,就容易长斑。

如果年轻人也多斑,就要仔细找找哪里堵住了。

④咽喉有异物感。

在帮朋友们做体质诊断的时候,还是碰到不少,总觉得嗓子有东西,但是去检查,什么问题也没有,吞咽下明显不爽,但不是痰。在中医上称为“梅核气”,属气滞症,通俗的理解为气团,本质还是肝郁范畴。

⑤增生、结节、肿块。

本质都是气血瘀堵而成,从大的范围也归属经络不通。

⑥突然眩晕。

除了气血虚弱之外,经络气血突发瘀堵,也会导致晕倒。

⑦月经问题。

常见的痛经、经量变少、血块等部分原因也归于经络堵塞。

⑧小便问题。

小便不利,淋漓不尽,总感觉不畅快,淅淅沥沥,再有就是尿分叉等都属于瘀堵范围。

⑨突然鼻塞了。

不少人直接将其归于鼻炎一类,单纯的鼻塞还要考虑体内经络瘀堵不通了,肺主气,与大肠相表里,消化系统不太顺畅,也容易表现为鼻塞。

如果经常出现以上某些症状,要看看是否存在经络堵塞的问题了,很多都是早期信号,要及时调整。

经络堵塞原因

现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很多慢性病,特别是肿瘤类的,往前推几十年,没有这么多问题,真正的遗传类基因问题倒不多,多数是后天的生活不注意导致的。咱们今天说的是经络问题,只说导致经络不通的原因:

一、懒。

劳逸结合,才是长久之道,但很多人只有逸,没有劳了,一坐就是一整天,除了吃饭,基本不动的,吃完除了坐着就是躺着。这个劳不光是说运动,健身,劳动等等这些,而是日常活动。

二、痰。

指的是痰湿/痰饮,痰湿属于外邪,中医上有一句话叫“痰湿阻络”,就是痰湿滞留体内会导致经络运行不畅,发生瘀堵,各种慢性病都来了,常见的三高属此类。直观的表现就是,虚胖,水肿,小腹肥胖等,无论怎么减肥都减不下去。

三、郁。

之前有发过养肝的文章,肝的功能是疏泄,特别是气的运行流通和肝有直接关系,如果肝郁,则气滞不通,导致上面讲的两肋胁胀痛,结节,增生等问题。

四、寒。

水遇寒则凝,经络遇寒也趋于收缩,如果体内阳气不够,则经络活力变差,也容易导致瘀堵,气血运行不畅。相当一部分痛经、关节疼痛等都和寒淤有关。

五、虚。

虚会导致气血推动无力,经络得不到充分滋养,也容易导致经络堵塞不通。

虽然导致经络堵塞的原因很多,但寻根究底一般都和以上几种原因有关,可以对比下,然后再看下面的疏通技巧。

疏通技巧

每个人的经络堵塞程度不同,有的需要疏通,有的不需要,大部分可能也没有这个意识,毕竟对生活也没什么明显影响。

咱们下面讲的一些技巧,不光是针对经络已经瘀堵的,每个人平时有意识的坚持做做,那对于预防瘀堵,保持经络畅通运行也帮助极大,经络通,也是防未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⑴四个基本条件(内部疏通)。

这四点是决定经络是否畅通的基本条件,这四个做不到,其他手段再高明效果也有限,相反,如果做到位了,其他外在手段稍微辅助就很管用了。调理身体,要抓根源性的东西,不能过度依赖看得见的摸得着的东西,这样才不会反复无常。

①动起来。

再次澄清下,动不一定非要专门运动,健身之类的,怎么动都行,比如散步,跑步,体力劳动,干活,登山,打球,游泳,跳舞等等,动的过程经络气血都会跟着运动。几个原则:

*要自己可以长期坚持的;

*不要过度了,任何体力运动都要耗费气血,有的每次动好几个小时,那累得直接瘫痪了,太过了;

*细水长流,每天几十分钟也不错啊。

“心静身动,动静结合”,避免久坐不动。当然,有些从事体力劳动的,长期在外跑业务,站立工作等职业的,本身就很累了,反而是静养休息更好。

②避寒气。

男性属阳,女性属阴,按说男性阳刚之气,不至于有寒啊,但是在咨询过程中,不少男性朋友四肢冰凉怕冷还挺严重。阳虚生寒,阳气不足寒气就来了,主要是纵欲过度损失肾阳所致。

女性体质稍微弱些,纵欲的不多,但体寒的不少,主要和过食寒凉以及不注意保暖有关。

*男性朋友记得节欲!

*女性则避开一切寒凉之食,冷饮,冰激凌,海鲜,凉菜等等,一年四季尽量吃温热的;

*夏天空调房里,注意多穿衣服,不可贪凉爽,要喝热水;

*冬天注意脚的保暖,大街上有的姑娘就穿个拖鞋,不穿袜子,不太妥当;

*泡脚、艾灸穴位都不错,可以坚持做做,作为辅助措施,力度频率灵活控制;

*程度较轻,无需用药;如果比较重,则适当短期服用药物:脾胃虚寒(理中丸/小建中颗粒),肾阳虚(右归丸或金匮肾气丸/温阳滋阴)。

身体温暖了,经络就有活力了,不至于枯萎痉挛之类的。

③养好肝。

肝就相当于水管、下水道疏导工,这个出了问题,管道就堵住不通了,放到人体上,就是经络气血都容易瘀堵。这个也常见,肝郁男性有,女性更多,不少和性格有关,性格比较难改,但可通过一些技巧来缓解,随着年龄增长,心态思想层面能开窍,看开点,不再那么容易生闷气,发火,多疑,胡思乱想,没事找事,给自己找罪受。

*一定要学会发泄。

情绪不好没关系,但切忌憋在心里,公众场合不敢发泄,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偷偷的释放掉,比如哭一场,看看喜剧电影,买点好吃的,和闺蜜倾诉下,找父母沟通下,但是不包括暴饮暴食、纵欲之类的方式,有害的。

*自己平时要学习进步,各方面要提升,学习是愉快的,进步能不断找到自信;

*适当行善,不要怕浪费时间,帮助别人其实可以收获快乐,感受存在的价值;

*肝最怕熬夜了,排毒,藏血等功能都要受影响,10/11点左右就要睡了;

*节制性用眼,这个对血的耗损极大,现实有不少这样的案例,“肝开窍于目”,实际上对肝也有损伤。

*关于肝郁,程度轻,自己有意识的调节;如果程度重,实在排解不开,郁闷,难受,失眠之类的,可以适当吃点逍遥丸来辅助疏肝解郁。

主要这几点,做到位了,肝一般没什么大问题,对于经络畅通帮助极大!

④健脾去(防)痰湿。

这个不一定所有人都有,如果没有,则注意预防;如果有痰湿症状,则要积极改善,也是常见的经络不通的原因,痰湿不除,光靠外部手段减肥什么的,效果不大。

常见症状:腹部胀满/水肿、将军肚、啤酒肚等,形体丰满(虚胖),四肢沉重,舌苔厚腻。

*先改善饮食结构,所有食材加工方式保持清爽,蒸煮炒为主,其他的火锅烧烤油炸等等肥甘厚腻都少碰;

*严控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饮料,蛋糕等,至少不要贪吃;

*控酒;

*凡痰湿体质可以常用这些食材:薏米/荷叶/冬瓜皮/生姜/党参/白扁豆/陈皮/赤小豆/白术,比如薏米荷叶冬瓜粥;

*程度较轻,改善生活方式食疗即可;

*程度较重,适当短期服用药物改善,比如二陈丸(痰多),五皮饮(水肿虚胖明显),香砂平胃丸(健脾燥湿/腹部胀满,食欲差恶心呕吐)。

⑵外部疏通。

走在大街上,经常看到各种养生保健的店铺,不少还是连锁性质的,比如针灸养生,按摩推拿之类的,所依据的都是经络理论。这些都属于外在的疏通办法,经络上有很多穴位,通过刺激穴位来间接刺激经络,这是由点及线的方式。

①常用方式。

*针灸:专业化较高,要取穴,手法轻重泄补都有讲究,不过效果较好,常用于急救;

*刮痧:自己在家都可以做,任何部位都能刮,比如四肢,小腹,胸部,后背,颈椎,头部,轻重自己把握,可刮出痧,也可不刮出痧。

*按摩:常用,比如涌泉穴,足三里,中脘穴,膻中穴,头顶,颈椎,后背。

*敲打:也是针对穴位,也可大体区域,常用的敲打胆经,头皮属于此类。

*滚动:一般是针对后背,后背有五脏俞穴,下面要垫上一些东西,凸凹不平才能起到刺激。

*撞击:用后背撞墙,后背属阳(有阳经),也能激发经络活力。

*拍打:用手掌从上往下拍打全身。

还有很多自创的方法,万变不离其中,无非是刺激各种穴位,经络来激发身体活力,当然,这个也要辩证下,有的身体受损了,比如颈椎病,强制去刺激,反而会加重。再者,各种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等都要慎用,不一定受的了。

②导引术。

八段锦是广为流传的一种导引术,也不难,很多中老年人都在坚持,效果还是不错的。五禽戏也属此种,瑜伽也类似于导引术。古代有很多针对五脏六腑调息的功法,做起来不难,也有效果,可惜很多人不相信,更不会去执行,所以不浪费笔墨。

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做得来,能长期坚持的做做,有益而无害,这些对于保持经络畅通也有帮助。不过,要提醒气功之类的不建议自己修行,难度大,如果路线弄错了,后果比较严重。

③具体执行。

说几个常用的案例吧,很多人在用的。

A:呼吸锻炼。

吸气肚子鼓起来,呼气肚子瘪下去。

B:深蹲。

两手放到头后面,蹲下去站起来。还有其他的一些踮脚跟,也行。

C:穴位按摩。

比如内关穴、足三里、合谷穴,针对睡眠,呼吸,消化系统的经络保健疏通。

如果感觉比较虚,可以艾灸穴位来刺激活力。

D:头。

头为诸阳之汇,六条阳经交汇之处,经常刺激头部经络,可以醒脑,让人保持清醒,特别是昏昏沉沉,晕晕乎乎,睡觉也睡不醒的。两手来回按摩头皮,拳头敲打,梳头,按摩百会穴,这些动作实则刺激六条经络。有的头痛是肝阳上亢,郁火所致,可以从上往下按摩太冲穴。

E:脚。

脚底穴位很丰富,脚正面,脚踝都有不少重要穴位。

比如涌泉穴,三阴交,太溪穴,太冲穴,属肝经肾经,刺激这些穴位,实则刺激肝肾,艾灸,按摩都可。

轻度按摩涌泉穴、太溪穴-补肾;

按摩太冲穴-针对肝火旺;

泡脚本质上也是刺激穴位,通过水的热度,泡完还可按摩下,当然泡脚也能温阳。但如果泡完各种不舒服,失眠,上火,遗精等,还是别泡了。

F:耳朵。

“肾开窍于耳”,按摩耳朵也是古人推荐的养生术,耳朵上有很多穴位,咱们也不用辨认,整个耳朵来回按摩,揉捏就行。可以刺激很多经络,也包括肾经。

G:带脉。

带脉是用来约束诸脉的,像一根带子一样,特别是小腹肿胀的。

*捏提法,提起来放开,重复这个过程,力度可以大些,有酸胀感就好;

*敲打法,顺着路线,来回敲打;

*来回刮痧也行。

H:刮痧。

广泛应用的一种排毒,活血化瘀的手段,属区域性的,取穴倒不用太精准了,顺着经络循行路线刮就行。

*涂油与否,根据皮肤质地厚薄,也不一定出痧,自己在家都能做,灵活掌控力度,可轻可重;

》出痧后一小时就消失,这是浅刺激;

》出痧后,好几天才消失,这是重刺激。

*疏通五脏经络,主要从后背对应的俞穴入手,从上往下刮;

*如果刮的时候摸到结节,说明有瘀堵,最好是拨开;

*刮痧的时候,如果酸胀,说明不通,要加大些力度;

*小腹,大腿比较肥胖,都可以刮痧,腹部带脉横着刮也行;

*胃胀,可以按摩、刮痧中脘穴试试;

*偏头痛,高血压等问题,可刮风池穴;

*乳腺增生,与肝郁有关,可刮日月穴、肝俞穴、期门穴。

这些情况不适合刮痧:年老体弱/心脏病/糖尿病/贫血/白血病/低血糖/过度疲劳。

⑶辩证调理。

虽然都是经络不通,但各自原因不同,有的因为寒,有的因为肝郁,有的因为痰湿,所以要辩证调理。

一、如果身体总体处于健康态,各方面没有瘀堵的迹象,那不用刻意疏通(也无需辩证),只要把上面的四个基本条件控制到位,一般没什么问题;

二、对照着上面经络不通的表现,如果某些症状比较明显,就要找找原因了,原因无非上面五个,找到了再针对性治疗即可,措施上面都有;

有一种没说到,就是体质虚导致的经络不通,此种情况不急于疏泄,先滋补身体,把气血各方面补上来再说,气血调理之前说过。

三、上面提到的一些刮痧,针灸,按摩之类,对多数人而言,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要根据自己体质来,很多慢性症,生理性损伤的是不适合做,不建议跟风去做各种无意义的保健。

经络堵塞不通,身体不会直白地告诉你“我堵住了,赶紧疏通”,自己要平时多观察留意,当出现一些慢性症状的时候,比如排毒不畅,鼻塞,酸痛,便秘等等问题时,就是经络堵塞的表现。

上面虽然提到很多措施,但就个人而言,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筛选,找到适合自己的疏通方式,在一张纸上列下来,照着做才有用。经络问题其实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不是独立的问题,也不属于疾病,属于系统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经络   带脉   艾灸   太冲   经脉   穴位   气血   后背   畅通   体质   症状   身体   常见   原因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