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地球上动物出现之前,天地之间存在的只有植物。植物比我们人类的年龄长多了。

“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原始植物出现的时候,不同地区因为其所处纬度的不同,或者山的面阳侧/背阳侧的不同,一年当中不同地区的植物之间,总共的日照时间有长有短;而不同位置的植物,又因为所处环境的湿度不同;以及存在不同繁殖方式的植物、不同遗传等级的缘故,它们各具形态、习性迥异。就和我们人一样,因为地域的差异、生长环境差异,所以人们的肤色、外形、性格各异。

同时植物不能自由迁移生长位置,所面对的环境因子变化多端且错综复杂,因而需要极强的衍生驯化或适应的能力。 原始植物逐渐因为环境的不同而分化,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植物后代。不同的植物后代在生长过程中,因为适应环境的特异性,而产生自己的特点:营养物质积累多少、植物激素生成和聚集部位的不同、木质部的多寡(躯干部坚硬与否)、叶子宽窄(水分蒸发的多少和叶绿素呼吸多少的权衡)、是否开花和结果等等。


那么问题来了:植物为什么会做药用?

首先需要搞明白人为什么会生病,认为有三因:

1、阴阳失调:中医认为,万物皆阴阳,正常情况下,阴阳处于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这时候的身体,是健康的。但阴阳一种动态的存在,它们之间此消彼长、但又彼此制约。这个少了,那个就会多出来,多出来的部分反过来又会制约本就不足的部分,这种“失调”的状态,也就成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生病”。

2、正气不足:《素问.刺法论》:“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这是关于“外邪”致病的原因分析,人之所以会受外界影响而生病,虽然与外邪的千变万化有关,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正气不足,也就是内经原文中的“其气必虚”。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就是体子虚抵抗力不足。由此衍生出来的“百病生于气”,都是和机体的“正气”有关。

3、百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和前面一点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条说的主要指起居习惯。比如作息、比如饮食。这对我们现代人养生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谓“过用”,也就是超出了正常的范围,大致来说,无非就是“超出”和“不足”两个部分,也就是人体出现了超出生理承受范围的“偏性”。


总结来说,人体的出现偏性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生病”了,要治疗疾病就是要纠正身体存在的这种“偏性”,这时候,人们j想起了和我们共同生长在天地之间的——植物。由于植物同样存在着偏性,所以中药就是在使用“植物的偏性”来纠正或调整人体病态下的“偏性”。


植物“偏性”是怎么产生的呢?植物是如何带有药性的?

中药的最大的组成部分是“中草药”——植物。千万种药物的种类以他们独特的或寒或热、或升或降的偏性,以疗愈人体疾病状态下的偏性。

植物在经历迭代进化的过程中,达到了和自己所生长环境和谐统一(阴阳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得以继续生存和繁衍。由于生长环境和条件的偏颇和苛刻,造就了植物本质的偏性和药用价值。

植物生长三大要素

光,光是万物的能量之源。光照的多少可以决定植物的生、长、化、收、藏不同的时期的长短和功能。

“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光环境改变使植物产生驯化及适应的能力甚为明显,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为化学能,此乃地球上各种不同生态系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以能否适应强光作为区分:有一部分植物在低光照环境下其光资源的利用效率较高,故可长期生存在低光环境中,但在强光照环境中却无法充分利用光源,光合作用能力低,生长量随光度增加而增加的幅度较小,甚至于受到强光照的抑制或伤害,故称之为耐阴性植物。相反即为非耐阴性植物。

“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在温带、寒带及高山地区,日照长度在一年当中有明显的变化,植物也受到日照长度周期变化的影响,春天来临时开花且绽放新芽,秋天则停止生长,叶片也渐次呈现黄化或红化的秋色,随后以休眠的冬芽度过寒冬。


热能平衡


“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植物会吸收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其中一部分供光合作用,一部分反射回大气中,最后一部分则以蒸散作用将热能蕴涵在水气中散失。显然地,第二及第三种生理程序会影响植物体热能的平衡。


生长在高光度下的植物——其叶片较小,叶缘缺刻较深。叶表面的气孔密度较高、气孔腔较小,水分及空气通过的阻力较大,但在缺水时敏感度较低,可在强光环境下避免水分散失过快,也可在植物体内缺水时,继续进行缓慢的蒸散作用以平衡体内过多的热能。他们的根系也较为发达,以便自土壤中吸收较多的水分供给叶片蒸散作用之需。


不同植物,平衡热能进出体内的功能不同,如高大的森林可吸收较一般农作物更多的光能,使我们感觉森林区域的光度较农作物区域为暗而较不刺眼。

“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不过,森林的水分蒸散作用较农作物旺盛,可将吸收的光能蕴涵在水气中以蒸散方式散失,而农作物却以较高比例的热辐射来散热,致森林区域较为凉爽。


水,水分缺乏是最常见的逆境,在夏天因为水分的散逸快速,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出现水分不足而使叶片下垂、雕萎。事实上,软化、下垂、卷曲的叶片,可减少太阳辐射的截留量,而减少叶片水分的蒸散损失,可视为植物维护体内水分的方式。

“中药本草”为什么能治病


许多植物在多年进化当中开发出了一套“保水”设施:防止叶片呼吸带走太多水(气孔腔减小);本身叶片就可以储水(大家都爱的肉肉植物);根部吸收土中水分很积极(麦冬、天冬等)。


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可以再简单额了解一下千奇百怪的植物形态

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如:香蕉等热带雨林气候的植物叶子面积大,多数呈圆形、椭圆形或盾形,这是为了接受更多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又可以增强水分的蒸发、减低叶面温度。

松树一般生活在温带和寒带,它的叶子进化成针状是为了适应较干旱的环境,减少叶片的蒸腾。

仙人掌等生活在热带沙漠中的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动物的侵害,叶子退化为刺,它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


其实,植物的每个部位都在适应不同的环境

根——红树为了适应海边多水的环境,长出了气根,令根部接触到更多空气不被淹死,众多的根系的防止了海水的冲击。

茎——含羞草适应多雨环境,茎叶可卷曲,以防在暴雨或冰雹天气中受伤。

叶——落叶植物适应冬、秋季节,在秋季就脱光树叶,以防冬季过多的蒸腾作用。 (这个在首篇就有提及一个视频,煎蛋网翻译科普的)

花——有的植物的花非常艳丽,并有花蜜和香气,这是为了吸引昆虫传粉。

果——豆科植物中的大豆,为了适应无风等不利于传播种子的条件,大豆夹在成熟后干扁弯曲,能将夹中种子远远弹射出去,大豆也挺有弹性的。有利于其传播。

传播的种子——蒲公英也是一例。蓖麻,苍耳、常见的苹果等都是例子。

旱生植物——沙拐枣、骆驼刺等,长长的须根可长到沙漠底层几米的地方,而露出地面的却只是小小的一丛。

在植物的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容易缺氧的地区某些植物就开始具有优秀的运输氧的能力;容易日晒太过的地区,某些植物就逐渐具备清热的功能;常年没有阳光的地区,植物需要学会自我产热和保持温热性质……等等,因为植物没有“双脚”,他们必须“适应”其已扎根的土地,否则就会凋亡。

总是,大自然的残酷给植物带来了可以疗愈疾病的偏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本草   日照   素问   气孔   光度   光合作用   热能   农作物   叶片   正气   水分   阴阳   中药   生长   植物   环境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